1.山东将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首批建设3个联动产业
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将医养健康、国际贸易、海洋经济作为首批联动产业,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和省级功能区中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开展联动创新合作试点。
《方案》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山东省将加强制度联动、政策互惠和平台共享。将根据产业联动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还将根据联动创新区产业发展需要,将部分省级行政权力下放至具备承接能力和实施条件的联动创新区所在市,以推动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发展。
提示: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对进一步放大制度创新溢出效应,推动形成市场相通、规则相联、产业相融、创新相促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优势,叠加联动创新区产业、政策和空间优势,将整体提升山东省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影响力。
2.前2个月山东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5.6%
3月17日,记者从山东省商务厅获悉,今年前2个月,山东省实际使用外资32.9亿美元,同比增长45.6%,较2020年同期增长101.5%,两年平均增长41.9%,实现“开门稳”。
从各行业看,前两个月山东省制造业吸收外资表现抢眼,实际使用外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127.9%,占全省比重达到36.5%。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751%和638%。此外,从外资来源地看,各主要外资来源地对山东省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来自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韩国、德国、美国的实际投资分别增长29.5%、429.4%、20.5%、70.3%、853.7%和161.5%。
3.山东地方粮食储备库存总量全国第二
3月15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山东地方粮食储备库存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保障全省粮食供应和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的物质基础十分扎实,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互为补充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库存数量处于历史高位。
2021年,山东全省累计从生产者购进粮食834亿斤。全省完好仓容达到838亿斤,仓储设施条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地方成品粮油储备全省统算可供应城区人口26天以上。全省地方储备粮超额完成国家下达规模任务,各类粮食库存统算可满足全省城乡居民一年以上的口粮消费,有力保障粮食供给需求。今年,计划全年从生产者购进粮食760亿斤以上。
提示:山东省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在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粮食加工能力强劲,粮食深加工能力、饲料年生产能力、年处理小麦能力、食用油年加工能力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4.山东探索建设“碳库” 助推制造大省碳排放“双控”
2022年3月17日下午,济南市产品质量检验院、山东省建材工业协会、山东省碳产经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建设处于国内前沿的“碳库”项目。
所谓“碳库”,其实是一个“碳检测-碳排放核算-碳数据管理-碳排放信息披露”的一体化服务平台(俗称“碳库”)。按照规划,建设“碳库”第一期项目的数据集有8大类、22子类数据,通过服务器端与用户端结合构建实时数据库,确定单元过程数据、物质流数据、数据定额转化等基本数据类型,建立不可篡改的3类数据类型的关联关系,完整记录原始数据、算法、依据标准、参考文献等。这样一来,“碳库”不仅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且实现了碳排放数据随时可追溯、可重现。
提示:“碳库”的建设将提升山东优势工业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低碳竞争力,助推山东这个工业大省的碳排放“双控”工作。
5.济南起步区2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约455亿元
3月15日上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2022年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此次集中开工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455亿元,年度投资约155亿元,既有产业开发、生态保护项目,也有城市建设、民生保障项目,都是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引领性项目,必将对加快起步区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强调,要以项目建设引领动能转换,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把起步区打造成为集中展示动能转换成效的重要窗口。要以项目建设引领开放合作,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把起步区打造成为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高地。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