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立/文
假设说,人类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理性的实体,不知您是否会认同这个观点。
人类对自己大脑和自我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老话叫,人无完人。
我们认知的人类是由数不胜数的,令人讨厌的、嫉妒的、非理性的、不一致的、不稳定的、计算能力有限的、复杂的、不断净化的实体组成。这些特征,使得社会科学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我们所有人要抵达“完美的、理性的”状态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这意味着我们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想法,一时间心潮澎湃或者是因为其他某些情感而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偏好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我们的种种缺陷,使得我们只能把注意力大多放在短期的事件上, 而并非长远的,一辈子的目标。
我们的看法与偏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这会导致出现有大量的错误来阻碍我们的前进。除了不稳定因素外,我们每一个人自己被我们的经验与记忆所支配。正如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俩个自我,一个是经验所支配, 还有一个是记忆所支配。
经验可以理解为记住你的快乐程度, 并且为自己寻找这种快乐而生。 但记忆才是真正的负责人,它需要结合所有的过程与结果才能得出最好的结论。 那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使用这俩个系统。随着时间变化,我们人类社会的整体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个永无止境的话题,意味着我们必须有规则来辅助我们的思考。
人类有办法赋予人工智能科技伦理?
这可能可以解释我们在学习自己的大脑, 并尝试创造人工智能的同时, 会变得尤其复杂。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都需要心理学、哲学、道德伦理、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支撑。我们需要溶解整个体系,分析每一个部分如何影响和作用对方,并且完完整整地拼接到一起, 成为真正的人类的钥匙。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的探索其实才刚刚开始。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它潜在的益处很多,但威胁同样也很大。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尝试对自己有更好的理解,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自己需要什么,从而做出更好,更理想的判断。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最好的学习自己的方式。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是在弱人工智能大多是实验里面的产物,但是我们自己的大脑却一直陪伴我们。想要理解它,人工智能是我们最理想的助手。是了解我们大脑的一个优质的反向工程。
数字和信息科技革命正在突飞猛进,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展性、颠覆性特征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要看到,一方面科学 道德的正确性取决于我们自身对长远的、未来的社会责任,技术时代人们需要一种不同于传统伦理学的伦理维度,即责任伦理,它同以个人为中心的传统伦理学相比,是一种远距离的伦理,以未来为导向,面向未来的伦理。另一方面,特别是信息和数字化科技在工业时代所 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加,而且复杂度以及监管难度在不断增加,科技伦理问题和风险应当积极提前考虑风险预警与监管。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