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社论 | 期待宏观政策多让企业家们做选择题

社论2022-03-11 23:55

经济观察报 社论 一是大规模投资,也许可以得到订单。二是发放消费券,可能会直接刺激消费。三是给企业减税降费,稳就业、促投资消费——如果现在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困难企业,只能三选一,你会怎么选?

李克强总理说,去年和东部企业座谈的时候,企业家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选择第三项。因为这是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率的。3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讲述了这段往事。

这道选择题意味深长。一方面,这些宏观政策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大计,这道选择题说明主政者尊重并看重企业家的意见,也即是倾听市场主体的声音——哪里最痛急需什么企业家们最清楚;另一方面,我们猜测企业家的选择其实也是李总理的答案。因为他还讲了这样一段话:“施肥还得要施到根上,根壮才能枝繁叶茂。”

这也可谓一语道破支持政策的关键。客观地看,大规模投资或者发放消费券,相当于外力推一把,就像一部汽车,如果自身动能不够,外力消退了还是跑不起来。再者,这可能会让一部分企业受益,很多企业仍然切不到这块蛋糕,减税降费则是普惠性政策。更何况,对于当下处于多重不确定性冲击之下的企业来说,再没有比真金白银的减税更能够精准地抵达企业本身。只有减轻了他们原有的包袱,企业才能够轻装上阵、寻求发展的机会。

总理和企业家们选择了相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都看懂了这道选择题背后的“加减法”。李总理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实施增值税改革,以减税为导向,累计减了8.7万亿元,当时的财政收入大概11万亿,去年已经突破了20万亿,增加了近一倍。所谓水深鱼归、水多鱼多,涵养了税源,也培育壮大了市场主体。

我们期待宏观政策多让企业家们做选择题,而不是直接给他们一个不做解释的标准答案。很多政策明明和企业利益息息相关,但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时,事前不做沟通,事后不做解释,甚至还可能朝令夕改,如此一来,企业家们做投资经营决策,难免无所适从。所谓政贵以恒,宏观政策需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拿减税降费来说吧,自2013年营改增以来,减税降费一直是中央政府施政要点。今年各项减税降费和退税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这必然有利于稳定企业家们的预期,有效提振投资兴业的信心。

2021年,中国GDP规模达到114万亿元。现在的中国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想行稳致远,真正实现经济跃迁,只能依赖于持续的创新。这是一场必须依赖企业和企业家才能获得的胜利。由此,当企业家们做出选择的时候也就承担了责任。因为企业是创新主体,企业家是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这也正是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提议设立“中国企业家日”的初衷。他说,提出设立“企业家日”,并不是给企业家过节,而是企业家在历史新时期要承担新责任。

就此而言,这道选择题让企业家们安心。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