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的关键一战,AITO问界M5开始交付客户

王帅国2022-03-08 17:40

记者 王帅国 在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出师未捷”后,AITO品牌的第一款车型问界M5成为决定华为能否扭转局面的关键之车。3月5日,AITO 问界M5正式在全国36个城市、100余家用户中心开启交付,即将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

回顾AITO品牌的发展,其成立至今仅3个多月,却是被赛力斯和华为双方高度看重的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2021年12月,金康赛力斯首次发布了和华为合作的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并亮相了品牌首款车型问界M5。

2021年12月23日,华为正式发布问界M5,该车定位中型SUV,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被华为称为“首款鸿蒙汽车”。这款车承担着华为在汽车市场能否一炮走红,赛力斯的母公司小康股份能否借力起飞的双重使命。

因为在此之前,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华为智选SF5几乎已宣告失败。2021年,小康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金康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推出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在预售及上市后的前期曾显示出强大市场生命力。在华为2021年4月19日宣布开始“卖车”(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后的一个多月时间中,SF5的订单急速突破1万辆。

搭载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和华为音响系统,后续还将搭载华为的HiCar车机系统,这些产品亮点也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赚足了眼球。然而,该车前期出现的市场热情反馈未能持续。数据显示,从4月19日上市到2021年底,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销量仅8169辆,未能达到预期。

而随着全新高端智能电动品牌——AITO的推出,行业普遍认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已经被“雪藏”,将来赛力斯与华为将重点发力AITO品牌。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对于AITO品牌的首款车型问界M5,华为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

在去年12月的问界M5的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业务单元)CEO余承东曾表示:“我们和小康赛力斯今年春天发布了SF5这款车,用了华为Drive ONE一些部件,用了我们的一些技术,但是整车不是我们设计的,我们觉得我们还能做得更好,这次我们用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工业设计团队、软件团队、用户体验团队来一起打造(问界M5)这个产品。”

余承东言下之意,华为参与了AITO问界M5的许多开发设计工作。此前,华为内部曾因是否造车而争论不断,问界M5的出现进一步引发了行业对华为“实质性造车”的热议。如果说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是华为在汽车市场上的“试验品”,那么拥有更多华为“基因”的问界M5将是华为的首款汽车“成品”。

3月5日,AITO 问界M5正式在36个城市、100余家用户中心开启交付。比起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问界M5拥有了更多的技术亮点,如首搭Harmony OS智能座舱、先进的纯电驱增程平台、WLTC工况1100+km的超长续航、百公里4.4秒的加速。看起来,问界M5势在必得。

作为国内市场上目前少有的以增程式为驱动形式的产品,问界M5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年销量已经逼近10万的理想ONE和去年8月刚刚上市的岚图FREE增程版。从定位上看,问界M5是一台中型SUV,长宽高分别为4770 x 1930 x 1625mm,轴距2880mm。而理想ONE与岚图FREE均为中大型SUV。因此,问界M5在整车尺寸与轴距方面均略小于理想ONE与岚图FREE。

动力方面,问界M5搭载1.5T四缸增程器3.0,四驱旗舰版(价格最接近理想ONE与岚图FREE增程版)总功率365kW,总扭矩675牛·米,两个关键参数高于理想ONE,低于岚图FREE增程版。续航方面,问界M5续航占有优势,其NEDC续航1195公里,高于2021款理想ONE(1080公里)与岚图FREE增程版(860公里)。

加速性能上,问界M5四驱旗舰版百公里加速仅为4.4秒,快于岚图FREE增程版(4.5秒)与理想ONE(6.5秒)。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理想ONE的定位为一台家庭用“奶爸”车,因此在加速性能方面并没有特别激进。综合上述几个产品角度,问界M5在续航与加速性能上比其他两款竞争车型更胜一筹。

此前有媒体报道,余承东称,“我们计划到今年年底先用一千家店来卖车,假设每个店每个月可以卖30台,月销量便能够达到3万台,今年华为将挑战30万台的销售目标。”

据赛力斯方面介绍,销售方面,AITO融合了赛力斯和华为双方的渠道优势。截至目前,AITO销售渠道中500余家体验中心、150家用户中心的销售和服务网点已铺设完毕。今年还将累计实现1000家体验中心以及约300家用户中心的入驻。

产能方面,赛力斯也做好了准备。AITO重庆两江智慧工厂已具备年产10万辆的产能,目前已经完成了问界M5初期准备工作。此外,按照智能数字化柔性汽车整车工厂标准建设的全新的第二工厂也已基本建成。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报道产业转型、车企动向等,对造车新势力、国内品牌关注较多,擅长现场采访等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