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双碳变革大潮下,又一家大行布局ESG指数。
3月2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601658.SH,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携手德交所发布了“STOXX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股ESG指数”。在此之前,国内商业银行中,已有工行、建行、华夏银行等相继发布相关指数。
“(各机构发布的ESG指数)特点都是差距比较大,每一家的侧重点和差距都很大,要根据侧重点不同来进行划分,所以每一家必须要根据自己投资偏好来设计。”香港影响力投资院长崔震海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随着ESG理念在国内逐步兴起,中国作为可持续投资的新兴市场,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也日益提升,我国ESG投资市场逐步扩大。ESG指数跑赢基准指数的情况频频出现,不少研究机构认为,这证明ESG策略在应对系统风险时具有有效性,促使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融入ESG因素。
崔震海认为,现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做ESG业务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与相应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竞争,这也是金融机构目前在ESG领域、或者面向绿色转型的一个必然结果。
银行入局ESG
“随着ESG投资的快速发展,如何构建既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又体现中国发展特色的客观、量化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引导ESG投资、助推绿色发展,成为国内各家机构尤其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表示,“STOXX邮银ESG指数”将为国内、国际投资者提供针对A股企业ESG表现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观测维度和投资工具。
据悉,“STOXX邮银ESG指数”既采用国际指数编制方法,又考虑了中国本土化的指标体系,将指数化方法与中国的 ESG数据库相结合,从“STOXX中国A股900指数”中选取一篮子成分股,构建量化模型和风控模型,以优化成分股的ESG分数为目标,以控制成分股的波动率为约束条件;采用行业权重中心化方法,同时综合考虑股票的换手率、流动性等指标来确定成分股的权重。
崔震海认为,大家都在做ESG评级,主要是因为国家大力推进“双碳”的战略,这也是“十四五规划”、“2035远景目标”的核心,所以包括去年碳交易市场启动,整个绿色转型速度在加快,近期政策号召加速推进绿色认证、绿色评价。而且,现在MSCI等机构越来越开展面向中国本土化的指数(工作)。
2018年以来,市场上的ESG指数发布数逐年增加,国内商业银行参与度明显提高。
ESG为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国内商业银行最早发布ESG相关指数是在2018年12月10日。彼时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中证180ESG指数”,据工行官网介绍,“该指数由中国工商银行与中证指数公司联合研发,是国内首支ESG指数”。
在指数编制方面,“中证180ESG指数”对“中证180指数”各成分股的ESG表现进行评价,也综合考量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信用评级。
此后,绿色金融迎来更快速发展,多家银行相继发布股市和债市相关的ESG指数。
2020年4月,中证指数公司公告,由华夏银行定制开发的“中证华夏银行ESG指数”和“中证ESG120策略指数”发布,这两条指数是基于中证指数公司自主构建的“ESG评价体系”开发的首批指数。
两条指数是从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剔除ESG分数较低的上市公司股票,依据估值、股息、质量与市场因子分数计算综合得分,选取综合得分较高的代表性股票及综合得分较高的120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为投资者提供多样的投资选择。两个指数代码分别为“931477”、“931476”。
在发布股市相关指数后,华夏银行全资子公司华夏理财发布ESG策略债券指数。在2020年9月,华夏理财与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中债-华夏理财ESG优选债券策略指数”,可作为中国债券市场ESG策略投资的业绩基准和标的指数,该指数是由境内机构发布的首只ESG策略债券指数。
2021年5月,建设银行联合万得发布“建行-万得绿色ESG债券发行指数”;2021年11月7日,交通银行与中央结算公司在进博会期间联合发布“中债-交行长三角ESG优选信用债指数”;2021年11月,浦发银行发布的“浦银-北极星ESG指数”,是国内首支经标普认证的覆盖海内外ESG资产的多资产量化指数。
对于商业银行相继发布ESG指数,崔震海认为,银行要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为使得整个投资全面把握效率核心,达到好的评价标准,要采用ESG方式,把相关债券、相关企业纳入进来。
ESG主题资管兴起
与国外MSCI(明晟公司)、S&PGlobal(标准全球)等机构的评级相比,国内ESG评价体系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目前,在国内ESG评价体系中,主要有中证系、WIND系、华证系、中财大绿金等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支持了邮储银行、建设银行等ESG指数的工作,是“STOXX邮银ESG指数”的数据供应方。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院长王遥表示,由于国际指标体系缺乏横向可比性,当前国际ESG指标及其评级体系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市场,存在对中国企业低估的情况。
王遥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建立的ESG数据库囊括了2019年-2021年全A股和债券ESG数据、沪深300近9年的环境数据、中证800近5年的ESG数据、沪深港通近两年全部样本公司及188家科创板企业ESG数据,样本数量达到8100余家。
机构纷纷推出ESG指数,与资管市场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我国ESG资管规模在2020年以来快速上升,从基金数量上看,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一共成立了207只泛ESG投资基金。
银行理财方面,华夏理财、农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均发行了ESG主题的理财产品。在3月2日的发布会上,中邮理财也表示,未来将以“STOXX邮银ESG指数”为基础,积极开发被动型和主动型的投资策略,发行ESG主题的理财产品。
“实际目前绿色评级扩量比较大,因为每一家发布的指数在细节方面都有差距,每一家的侧重点差距也比较大,所以每一家就必须要根据自己投资偏好来设计ESG指数。”崔震海表示。
也有研究人士认为,企业ESG信息披露不足,是导致我国ESG评价体系的数据源受限的问题。西部证券研报认为,我国ESG相关指标的定义、口径等尚未统一规范,降低了各评价体系之间的可比性。因此,完善ESG评价体系需充分结合国情、提高客观定量评价的占比、推进ESG信息披露指标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如何在保持原有国际性指标公信力的基础上,细化并区分评价主体优劣性,将成为伴随新兴市场蓬勃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王遥表示。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