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财富配置手册】股票、基金2021收益不佳 银行理财成2022年投资必选项

汪青2022-02-05 08:4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汪青  进入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基本结束,在资管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银行理财产品正式宣告进入“净值化元年”。

需要注意的是,在过渡期内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逐步下降,净值型产理财产品占比不断提升,但“真净值”转型仍有较长一段路要走。与此同时,在破刚兑的环境下,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也要摒弃过去闭眼买理财习惯,形成风险自担的意识。“2021年在股票市场反复折腾,最近自己盘了盘发现一分钱没挣还亏了不少。虽然说现在银行理财也是盈亏自负,但是相对来说整体风险还是小于股票。”准备迎接春节小长假的罗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同事朋友之间也会讨论新年的投资计划,不少人都将银行理财作为投资必选项。

银行理财或成投资必选项

对于选择“转战”银行理财产品,罗思主要考虑因素是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不论是股票还是权益类基金整体收益都表现不佳。综合考虑之后,决定还是试试银行理财产品。“近期有不少银行都推出了专属新春理财产品,还接到银行客服的电话,表示他们目前有一款不错的理财产品可以直接在银行APP上面查看和咨询。”罗思表示。

对于“50后”章女士而言,在家庭投资中最看重的就是稳定和低风险,资产配比大致是50%定存,30%银行理财和20%基金、股票。“我也算一名银行理财产品的老用户,基本上将资产的30%都购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不过,我不会买太长周期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购买三个月到半年的产品。”在章女士看来,随着年龄渐长突发情况也逐渐变多,短期理财产品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分散在几家银行购买感觉更放心。

章女士说,2021年自己在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会比较放心,“有点麻烦的就是最近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不能再自动滚动购买,需要本人在手机银行APP上面进行操作”。

不同于罗思和章女士,张明是在其它投资中吃过“苦头”的人。此后便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主,配置一点权益类基金。“在P2P投资很火的那几年,我在朋友的推荐下也跟风买了不少产品,后面那家公司老板卷款跑路,至今本金和利息都没下文。后面胆子变小了,加上当时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是保本保息,虽然利息相比较其他的投资少了点但胜在安全,基本上大部分钱都买了银行理财产品。”张明说。

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保息”的时代在资管新规出台后便宣告结束。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资产管理业务乱象整治的帷幕。根据相关规定,资管新规过渡期原本将于2020年年底结束,后因疫情因素,延长至2021年年底。

2022年1月1日资管新规正式开始实施,这也意味着在“破刚兑”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不再“零风险”,真正迈入“净值化”管理。“虽然说不再保本保息,但是相对于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还是比较稳健,并且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投资标的,钱拿到手里就是贬值。另外,由于工资等收入大部分资金还是在银行账户中,直接通过银行APP购买产品感觉也比较方便快捷”。罗思表示,身边有不少同事和朋友都有她这种想法,所以都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投资必选项。

“真净值”或现收益较大波动

回顾2021年仍处于资管新规过渡期,银行理财产品仍在转为净值型过程中,且不同投资类型产品收益差别较大,净值更新频率也有所偏差。

据融360数字科技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银行及理财公司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7932只,环比下降 5.06%,同比增长20.84%。

整体来看净值型产品发行量仍然呈增长趋势,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预期收益型产品退出,2022年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可能会继续增长,但增幅会放缓。

据融360数字科技统计,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305天,较三季度增长13天。其中,理财公司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平均期限为448天,要明显长于传统银行发行的净值型产品。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监测的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理财公司发行的人民币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8%,环比下降5BP。从全年来看,理财公司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呈小幅下降趋势。

“2021年银行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这与2020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创造的收益相当,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植信投资研究员路宜桥表示,从收益率来看,2021年银行理财产品呈下行趋势,其中大行、股份行、中小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差距有所缩小。

进入“真净值”时代,理财产品出现较大净值波动,甚至跌破初始净值属于正常现象,投资者应客观理性看待此现象。

实际上,此前已有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阶段性下跌,甚至跌破初始净值的情况。根据零售金融新视角监测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末,理财公司有5240只人民币非现金管理类产品披露净值数据,其中37只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占比0.71%;四季度首尾均披露净值的产品3315只,期间净值下跌的产品103只,占比2%。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公开场合曾表示,银行业保险业已于2021年底基本完成资管业务过渡期整改任务,总体符合预期。同时,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11月末,银行保险机构资管产品直接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金近40万亿元,约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13%。

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大幕已拉开,步入2022年银行理财还有哪些难关要闯?“加强投资者教育,成为银行理财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贝塔认为,投资者要意识到“刚性兑付”已被打破,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当然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并不代表产品风险提升,只不过估值方式的改变导致产品由刚兑转向浮动收益。告别“保本保息”迎来“自负盈亏”,要求投资人更加仔细地评估个人的资产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

此外,贝塔指出,由于投资者目前对于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仍不高,还需要时间转变投资观念,因此预计净值型理财产品短期内重点仍将放在开放式产品上面,资产配置将侧重于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投资者也更青睐期限短、风险低的产品,这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管理提出了要求。

考虑到目前的投资环境,路宜桥认为,投资者在2022年避免进行单一投资,也要避免通过单一银行进行银行理财投资,可将资金分散至不同银行的不同产品中,避免银行理财在净值化元年出现较大波动。

展望未来银行理财市场走向,短期内流动性与安全性更受关注,长期来看高收益水平依然具有较强吸引力。

华东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若追求本金安全,可以尝试定期存单、国债、货币基金等纯固收类理财产品等固收型产品;想要追求较高收益、并能承受相应风险的,可以选择混合型、股票型产品。

(应受访者要求,罗思、章女士、张明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
主要关注金融领域,重点报道银行、保险和金融科技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gqing@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