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进 2021年GDP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GDP总量继2020年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后,2021年达114.367万亿。
1月17日,在国新办就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各季度GDP增速呈前高后低的曲线,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作为对比,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GDP目标为增长6%以上。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济总量达到110万亿元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人均GDP也相应提高。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8.1%的GDP增速与国内外多个组织机构的预测增速吻合。中国社科院2021年12月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0%,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1月11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2022年将增长5.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2021年8.1%的GDP增速符合预期。总体来看,这还是一个恢复性的增长,GDP两年平均增长5.1%低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速偏低所导致的各种困难仍然表现的比较明显,比如小微企业订单不足、生产能力释放不出来、就业方面仍存在一些压力以及一些地方政府财政面临困难。所以进一步的释放经济增长潜能仍然是当前一个最重要的工作。
展望2022年,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对表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2022年的经济增长对投资增长有很大的需求,消费则会逐渐的修复,进出口还是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态势。总体来看,三者对于经济稳增长还是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强的拉动力。”
宁吉喆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2022年是中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运行的一年,但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有不确定性,国内发展也有压力。尽管存在这些风险挑战,总的看,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因素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也没有变。从全年看,经济还是有望实现稳中求进。
投资增长前景看好
2021年投资仍处在低速增长状态。
2021年1–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比2019年1—12月份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3.9%。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22%。
从投资的三大板块来看,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4.4%,比2019年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5.7%,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呈持续下滑的趋势;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0.4%;制造业投资则同比增长13.5%。其中汽车制造业仍处在负增长状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均超20%。
针对此,冯俏彬表示,现在看来,房地产投资在2022年的增长形势肯定不容乐观。制造业投资有一个比较好的刺激因素是近两年国家对于制造业方面非常重视,所以各方面投资都涌向此领域。但预期有很高的增速现在看来还是有问题。所以从稳投资角度来讲,投资增长恐怕还是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这将是投资的重心。提前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进行项目的储备也是目前能看到的精力朝基础设施投资的趋势。
在2021年投资乏力的基础上,多个迹象表明,2022年投资将迎来复苏。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便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
进入1月份后,多项投资计划也启动在即。
1月7日,河南省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2022年河南省政府专项债券(一至九期)信息披露文件,成为2022年首个发行地方债的省份。1月4日,四川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共组织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达2322亿元。同一天,安徽省举行2022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
从投资的先行指标看,2021年1-12月份,新开工项目287760个,比1-11月份增加36767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上年增长3.3%,比1-11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加快。
1月15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苏河湾峰会上表示,2022年财政部将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坚决遏制新增地方隐性债务。
发布会上,宁吉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正在发力。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还有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快下达进度,“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点项目陆续启动,“两新一重”项目有序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交通水利等项目。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都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今年年初以来,各地又按规划开工了一批重点项目,可以说投资增长前景看好。
为提振投资,张立群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头作用。“考虑到企业顺周期的行为特点,为改善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低迷的状况,需要抓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做好长远综合规划以及把相关的财政、货币资金更充分的使用起来。另外,房地产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在居民家庭开支最大的部分就是在住房的支出上,这方面的需求潜力非常大。”
消费的恢复性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消费仍处在恢复性增长当中。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速为3.9%。扣除价格因素,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实际增长10.7%。近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均处在5%以下。
冯俏彬表示,消费的起伏比投资更加复杂。因为消费受收入预期等多因素影响,而且是一个慢变量,不像政府提振投资那样可以马上见效,消费中间必须经过消费者自主反应机制,所以从节奏上来讲会慢一些。但是在双循环、开发国内大市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在未来要更加依赖于国内消费。如何激发消费,扩大、强化我们的内需市场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影响消费目前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疫情,2022年消费增长变化要高度关注和疫情之间的联动关系。
为推动消费的进一步回升,系列举措在近期被密集推出。
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适应居民消费习惯变化和提质升级需要,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现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2020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也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家电更新行动,实施家具家装下乡补贴和新一轮汽车下乡。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
张立群建议,扩大消费需要从两方面出发。“2021年消费仍处在恢复的状态中。制约消费的因素主要是疫情影响以及收入增长的制约。要进一步扩大消费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解决这两方面制约因素——一是疫情防控精准度要进一步提高;二是通过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使就业达到一个更充分的水平,从而支持居民收入更好的增长。”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CPI比上年上涨0.9%,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PPI比上年上涨8.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0%。总体上,2021年各月PPI同比涨幅呈现倒V型曲线,1-10月,PPI同比涨幅由0.3%逐步上浮至13.5%,此后两月则持续回落。2021年各月CPI同比涨幅均处于低位,总体呈M型曲线。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表示,我们不认为通胀会阻碍政策层采取更积极的宽松措施。在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由于2021年的基数较高,我们预计PPI同比通胀率将在2022年稳步下降至较低的个位数。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过后,CPI可能会上升,但很可能会保持在3.0%以下。不断下降的PPI和较低的CPI意味着,通胀不会成为政府在2022年推出更多支持性宽松政策和刺激措施的障碍。低通胀也会增加央行小幅下调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但我们认为空间仍然相当有限,降息的影响也可能相当小,特别是如果长期LPR不下调。
2022年进出口或前高后低
相比投资与消费的低迷,2021年进出口可谓风景独好。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21.4%。以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规模达6.05万亿美元,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在2013年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的8年后,年内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达到了历史高点。
对于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的主要拉动因素,1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为外贸稳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是全球经济保持复苏态势。2021年,中国对欧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过20%,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过40%;三是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
展望2022年进出口形势,冯俏彬表示,2022年,预期进出口方面的增速会比2021年要稍微下来一些。主要还是因为世界各个国家在应对疫情方面的进展——一是疫情本身已经进入了一个收尾期;另外,各个国家都在进入复苏通道,各方面的经验也在积累,供给链的修复也比较明显。所以2022年进出口还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速速度,但不会像2021年那样风景独好。
中国银行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此前也向表示,2022年进出口全年或将呈“前高后低”走势。疫情走势是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率偏低、疫情反复,预计短期内全球要素流动仍将受限,供应链紧张或将持续到2022年二季度前后,进口商为保障供应链稳定仍将偏好中国产品。同时,全球能源紧张、欧美通胀居高不下,价格因素对中国出口也有支撑。2022年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或将放缓。
面对进出口可能下滑的形势,张立群建议:“2022年稳出口的工作将相当繁重。为把进出口比较好的增长形势稳定住,今年要有一些更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从三大需求来看,更重要的还是要靠投资和消费的全面回暖,就是要通过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带动居民消费,从而促进内需的全面回暖。”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