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现在很难买到超过8%收益率的信托产品了,而且当下不少产品的收益率已经跌破6%。”李女士无奈的叹息。
李女士是一位投资信托产品超过10年的老客户,当谈到投资信托时,她也变得谨慎了很多。她回忆道,2017年之前几乎“零风险”,基本都是“闭眼”买信托。而当下信托理财风险频发,她仍然在为一只违约超过2年的产品寻回收益而奔波。
在投资者感受变化的背后,信托行业正经历一个“急转弯”。
在一个信托从业者老兵陈强眼里,自资管新规出台以后,这三年多来,整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传统银信合作的通道类业务持续收缩,去年以来非标投资也开始降低,信用风险频频发生。
“比起2015年信托非标的火热朝天,当下的非标业务可谓跌入谷底,非常难做。”近日,一名从业超过8年的西南地区信托经理陈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
他所在的团队正是房地产业务部,随着今年以来非标业务持续收缩,叠加地产行业不断爆雷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三年半前,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根据监管要求,资管新规过渡期原设定在2020年年底结束,后来延长至2021年年底正式结束。
自资管新规推出三年半时间里,信托业作为非标的代表,成为资管信托整改的重要子行业之一。根据新规,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时不得向客户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要求打破刚性兑付。
此外,2020年以来,曾经坐拥中国资产管理规模第二大的信托业,在监管方面从严规范运作的要求之下,掀起了融资类信托持续压降的风暴,并开启了非标转标的转型之路。
不仅是从业者“陈强们”面临着非标压降的压力,信托机构传统引以为傲的主动管理类业务,政信、地产类等业务类型均被贴上了非标的标签,在非标压降、转型标品的背景下,这些业务被限制,开始面临业绩压力。
2021年12月29日,一位头部信托人士向记者坦言,当下业务开展艰难,但非标压降的政策短期不会调整,信托机构会长期面临转型发展压力。
非标转标、收益率走低、打破刚兑——成为资管新规背景下,当下信托业发展的关键词。陈强也认为,尽管当下信托行业正在经历阵痛期,但随着信托业回归本源业务,信托业将更加健康良性的发展。多位信托行业人士也直言,非标时代已然落幕,信托亟待转型,而且非标转标是大势所趋,信托业应该回归本源业务。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观察,当下收益率下行、信用风险频发、业绩承压的信托行业正在加速转型,例如加大标品信托业务力度,持续在家族信托等服务信托业务领域发力。
收益率走低破6%
资管新规推出三年半时间里,信托业一个关键词是“收益率持续走低”。
上述李女士向记者表示,在2015年以前,投资信托风险低,投资的产品一直未发生过逾期。而且收益率基本都超年化9%,个别产品超过10%。而当下在投资信托产品时很难找到超过8%收益率的产品,而且部分产品的收益率甚至跌至6%左右。不仅如此,爆雷的风险加大,在投资的时候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据用益信托统计,2021年11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06%。分期限来看,1年期(含)以内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76%;1-2年(含)期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22%;2年以上期限的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18%。
据李女士回忆,2012年左右,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能达到12%左右;2016年左右,信托产品收益率也降低至7%左右,随后2018年、2019年回升至8%左右。2020年以来,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再次降低至7%左右。如今部分投资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已经跌破6%以下。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晨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第一,随着融资类信托强监管时代的到来,非标资产整体规模近来压降力度较大,导致市场上优质非标资产减少,收益较高的传统非标业务开展较为困难,进而导致产品收益率整体出现下行趋势;第二,随着非标转标的广泛推进,信托公司纷纷试水标品投资信托业务,但囿于此类业务开展年限较短、经验较少和投研能力有待提高等原因,产品收益率普遍保持在较低水平,影响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
不仅收益率走低,李女士向记者表示,当下投资信托时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信托产品违约频次加大,不像2017年之前基本以刚兑为主。
2018年,李女士投资了安信信托产品100万,2020年到期后发生了违约,如今随着安信信托股权的转让正在处置过程中,不仅利息拿不回来,本金也面临打折兑付的情况。
资管新规中也明确要求理财产品要打破刚兑。据记者观察,2018年-2021年,信托产品违约频发,非标业务风险也逐渐暴露。信托行业也在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尤其是今年以来,房地产风险加剧房地产信托违约规模显著上升。
对于打破刚性兑付,陈强表示,短期而言打破刚兑投资者比较难以接受,信托机构也面临风险暴露、不良增加、声誉风险等压力。但从长期而言,有利于整个行业健康良性发展。信托机构“卖者尽责”,投资者要“买者自负”。
非标时代逝去
除了收益率走低的变化,从业超过8年的老兵陈强表示,回忆过去的非标时光,2017年之前信托基本刚兑,发生违约的主体也比较少,信托报酬也高,基本上是躺着赚钱。
尤其是2017年之前,房地产信托因为收益率高,成为投资者追捧的产品。陈强说,地产企业可以承担的融资成本高,因此,信托报酬率也非常可观。此前房企的客户要求百强就好,但当下30强都不一定能放款。
陈强表示,此前不少机构的信托经理的“年薪+奖金”动辄超过百万令不少金融从业者羡慕。一位信托业人士曾对记者透露,行业里比较优秀的信托经理奖金几百万的人也不少,一般也有30万-50万元。业务负责人也会有较高的业绩分红。信托机构的职位成为金融行业的“香饽饽”。
回顾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数据变化,2017年末信托业达到最高点为26.25万亿元,一度跃至中国资产管理规模第二大金融子行业。但是资管新规出台以来,2018年开始逐渐回落。
2021年12月1日,中国信托业数据披露,在监管严控及融资类信托收缩的背景下,截至2021年3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20.44万亿元,同比下降2%,较2季度末环比下降0.94%,较2017年4季度末峰值下降22.11%。其中,3季度融资类信托也继续收缩,规模为3.86万亿元,同比下降35.13%。
对此,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信托行业在严监管的引导下,信托资产规模持续压降。
此外,据记者了解,2021年下半年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托公司“两项业务”压降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信托公司通道业务和融资业务压降工作。根据通知,各信托公司以2020年底的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规模为基础,2021年须继续压降约20%;另一方面,通道类业务需在年底前做到“应清尽清、能清尽清”。
监管对压降融资类信托的方向仍然并未改变。
2021年12月29日,上述头部信托人士向记者表示,政策方向短期不发生变化,预计2022年上半年会更难。
另外,自2018年以来监管严格要求的通道类信托业务也在持续下降。数据显示,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及占比逐年下降,2021年至今的同比降幅超过20%。集合资金信托、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反映出信托公司在积极谋划业务转型。
从信托功能来看,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及占比仍居首位但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3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8.55万亿元,同比下降7.38%,环比下降3.6%;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为41.83%。周萍表示,事务管理类、投资类和融资类的信托规模及占比变化表明,信托行业在符合监管导向下,正着力优化业务结构,积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陈强向记者称,信托非标时代已然逝去,现在的非标业务开展受限,目前也正考虑跳槽至银行或者其他机构助贷机构,毕竟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如何正确识别一个企业主体风险判别的经验。
标准化赛道开启
资管新规出台后,非标业务开展受限的情况下,标品信托成为信托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观察,不少信托机构在标准化投资领域正逐渐加码。12月29日,上述头部行业人士向记者提供了一张上海信托的现金管理类信托产品投资宣传图,7日年化预期收益率仅为4.7%。
2021年12月30日,记者向上海信托客服致电,该客服向记者表示,该产品为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方向是大额存单等,风险相对较低。目前向客户提供的浮动收益率类产品比较多,而地产类等产品较少。
除了上海信托在,记者从行业数据中发现,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通道业务持续压缩,非标投资明显减少,2021年信托标准化投资快速增长。
从整体数据来看,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季度末,证券市场是资金信托投向的第二大领域。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余额为3.06万亿元,同比增长38.12%,环比增长9.22%。
其中,投向股票、债券和基金的规模分别为0.65万亿元、2.13万亿元和0.28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54%、57.36%和10.75%,各自的占比分别为4.12%、13.60%和1.78%。
数据显示,证券市场信托的增长主要源自投向股票和债券资金信托产品,尤其是投向债券的资金信托产品同比大幅增长。
对于标品信托的投资,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表示,标品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主要方向,信托资金主要投向股票、债券和基金,其中以投资债券等固收类资产的产品为主。信托公司主动发展投向股票、基金等相对高风险的资产,通过TOF等产品的形式分散风险,使产品的收益更加稳健可观。
另外,除了转型标品信托,据记者观察,2018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中国银保监会首次提出“服务信托”概念,鼓励信托公司坚持“发展以受托管理为特点的服务信托”。服务信托是信托行业创新的方向之一。
根据中诚信托研究报告,在各类服务信托中,业务规模较大的主要是资产证券化、受托型标品信托、家族信托等三类。
对于转型服务信托的意义,中诚信托也表示,服务信托是信托重要的本源业务,也是信托公司转型的重要方向。在监管持续推进信托业务“两压一降”的环境下,大力发展服务信托业务,对信托公司扩大业务规模、稳定经营收入、提升品牌形象均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对于转型服务信托,2021年12月29日,上述头部信托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服务信托当下首先规模较小,而且信托报酬率较低,很难成为信托利润的主要来源。信托机构为了保证利润来源,可能仍然会在监管范围内继续非标业务,加大标准化业务的投资布局。(应投资者要求,文中陈强为化名)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