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由《经济观察报》、经观传媒共同主办的2021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百强峰会成功举行。“算法+医疗 看见未来”主题论坛作为峰会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邀请了行业专家以及大健康领域的企业高层出席并展开了精彩的对话。
论坛伊始,主持人《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陈哲介绍道,距今新冠疫情已经迈入了第三个年头,疫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当中唯一确定的是整个中国经济和产业的线上化、数字化的进程正在突飞猛进。另一方面,中国健康产业的普惠化、精准化,线上化、数字化的趋势又是不可阻挡的发展浪潮。当这两股力量激荡在一起的时候,碰撞出的能量也是巨大的。
健康产业的数字化
当前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健康产业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一大增长点。健康产业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是未来的朝阳产业,而且是潜力非常大的长青树产业。清华大学国际生物经济中心主任王宏广先生表示,科技是上一次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化科技革命和即将到来的生物引领的生物科技革命的两个交融点,它将会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未来医学的突破口,更是未来企业投资的希望所在。
深谙此道理的爱康早在17年前成立的时候,就提出希望以创新科技驱动健康管理行业服务模式的变革。爱康集团副总裁汪朝晖先生表示,今年四月份,爱康“医疗云”正式上线,这朵云汇聚约5,000万体检大数据,是由体检云、影像云、心电云组成的新一代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用数据去链接客户,在健康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能够把算法或人工智能医疗应用到实践中的一个前提。未来,“医疗云”将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5G实现精准服务,让客户在检前、检中、检后的每个环节感受到实时、智能,精准的全新体验,为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奠定基础。
从健康管理的初始,即知识普及,再到疾病检查与干预,甚至是后期的健康追踪。数字化正在健康管理的全流程环节蔓延开来。
论坛上,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秦岚介绍了AI辅助技术对于如脑中风此类疾病的意义。她表示AI辅助技术往往可以让医生具备更好的治疗能力。众所周知,很多手术的成功依赖的是医生的技术与能力,但能力的习得与提升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学习曲线,尤其是神经介入这种复杂的手术。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辅助的方式,让更多的医生具备更精细的治疗能力。在有治疗方案的前提下,再去推进健康体检以及患病的知晓率,否则只会造成无端的恐慌。依靠科技的进步与算法能力的提升,让治疗变得更加简单,使得前期预防也更加自动化、更加普及和普惠。
通过AI技术的叠加健康管理实现了结构性的升级,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普及有着巨大的价值
鹰瞳科技(Airdoc)首席技术官和超在论坛上说到:“在人工智能的技术辅助下,我们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医生服务患者的数量,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医生掌握通过视网膜来识别慢性病的能力。”视网膜是全身唯一的可以从体外无创观察到体内血管和神经的部位,从医学的角度讲,眼睛不仅仅是心灵的窗口,也是全身健康的窗口。通过视网膜能够观察到很多全身性慢病前期的征兆,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心血管疾病,还有神经的一些疾病,比如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症,等等。这些疾病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发现得越早,治疗的成本会越低,预后也会越好。但是如果发现得晚,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特别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预后也会不尽如人意。和超介绍到。
数字进程中的挑战
目前,大数据的收集挖掘与深度使用,在现实中依然存在着问题。
王宏广表示,看病标准化是医学的未来。每个科室、每个医生,对于不同的病不同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的判断,这就会给工作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此外,每个医院其实都是一座信息孤岛,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想办法来让它对称。每个行业的规范需要逐渐建立起来,而数字化会是中间最重要的工具。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同时要进行,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在爱康等体检中心层面,数据搜集也是很重要的事宜。汪朝晖认为,体检套餐设计要在有限的范围内达到科学性,用有限的预算和有限的时间去干有限的事。到底采集哪些信息,采集了信息以后又如何和治病的临床做好衔接,这是我们过去一直面临着的问题。此外,汪朝晖对于王宏广的说法也表示认同。健康产业需要更多的标准,这对于体检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自从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行,怎样能够在国家的指导下合规搜集客户的信息,爱康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也希望得到国家标准的规范与指导。
健康产业的未来与展望
在各个方面的手段当中,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是最重要的。秦岚女士表示,希望通过5到10年的时间,去推动上百万患者的手术治疗量。用AI辅助技术,去推动上亿人的脑血管病的专项体检。最重要的是,去推动5亿人健康意识的提升,这个是5到10年最希望可以达到的一个目标。同时,鹰瞳科技CTO和超先生也希望通过自己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把视网膜眼底慢病筛查变成体检的标准缺损项,在方便与高性价比的同时,达到精细的结果。
最后,主持人《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陈哲总结道,得益于技术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我们有了今天的讨论。在科技的加持下,健康产业未来可期。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