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业协会黄丽萍:绿色投资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李沁2021-12-23 21:34

记者 李沁 规模7900多亿元,增长36%——中国ESG主题基金正在飞速发展。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黄丽萍表示,在双碳目标、新能源等政策背景下,我国ESG主题基金近两年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突增。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绿色、可持续、ESG等方向的公私募基金数量接近1000只,规模合计7900多亿元,较去年底规模增长36%。其中,公募基金190多只,管理规模4100多亿元;私募基金800只,管理规模3700亿元,90%为股权创投基金。

在今年3月基金业协会组织公募基金参与的首届联合国可持续投资基金奖评选中,华夏基金、工银瑞信的两只公募基金从全球780只可持续基金中脱颖而出,入围新兴市场可持续基金奖前十提名,为行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不久前,基金业协会成立了绿色与可持续投资委员会,就是为了凝聚各方力量,立足长远发展,帮助基金行业掌握可持续发展规律,优化投研方法,丰富投资产品,完善行业规范,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共同富裕战略等重大战略中有所担当,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创造基金行业的价值。”12月23日,黄丽萍在《财经》杂志举办的2022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

不过,黄丽萍指出,据行业机构反映,在开展ESG投资过程中,挑战最大、工作最复杂的部分正是“E”,即环境。这要求行业需深入挖掘绿色、可持续的经济金融内涵,找准投资端功能定位,在充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基础上,尊重经济基础、发展阶段、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客观实际,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方面深化绿色投资的本土价值,形成有真实意义的技术方法和指标,发展出与市场选择相适应的政策路线。而市场选择和政策路线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例如已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可以研究的,如设立绿色研发与应用沙盒试验区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实现绿色发展的成本效益最优,并在投资实践偏离目标时进一步优化措施。

具体到基金行业来看,目前投资端仍缺少有效识别、评价绿色标的的信息和方法,绿色资产估值和投资组合构建仍缺少清晰、稳定的标准,基金管理人主动参与被投企业绿色治理的方式方法还不成熟,绿色战略管理、绿色投研风控、绿色人才培养机制都在健全过程中,绿色投资制度建设亟待加强。特别是在绿色投资起步阶段,影响绿色投资估值的正面负面因素多且不确定性高,明显增加了长期价值研判的技术难度。

此外,黄丽萍指出,要重视ESG应用中的伦理建设。ESG本身是一个价值体系,将这个价值体系运用于特定对象时,应当重视价值运用的合理性、适当性,以及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协调。对投资机构来说,ESG投资首先要关注ESG指标的科学性,即是否真实反映ESG价值观;同时还要关注将ESG指标应用于特定对象时是否公平、公允。例如,绿色投资相关政策可以推动特定方向的绿色技术、绿色项目和绿色产业更快发展,但也有可能造成技术发展路线或产业发展方向的锁定,削弱创新活力与韧性。一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设计实质上要解决的都是多元主体、多元价值观的利益平衡和价值竞合问题,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方面同样如此。投资机构要对自己的价值选择和投资行为抱有足够的审慎,努力科学决策,推动ESG投资为最大利益服务,尽量减少经济活动扭曲或部分主体的利益损害。这种审慎和努力本身也是ESG精神的体现,即个体行为对他人、对社会而言要符合公平正义。

未来,黄丽萍表示,绿色与可持续投资委员会将积极加强基础研究,服务资产端环境治理;适时完善绿色投资指引,规范绿色投研制度、绿色投资方法和绿色产品发行;持续推动绿色资产估值方法、绿色投资组合比较基准,完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资金尤其是长期资金进入绿色投资领域。我们希望与各方携手,推动投资端和资产端协调联动,共同促进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富与资产管理新闻部 长期关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金融法规领域,重点探索沉浮其中的人与事。新闻线索可联系liqin@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