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澜地联手盒马在山东淄博打造数字农业牛肉产业集群

种昂2021-12-21 12:04

记者 种昂 当下,农业在工业化之后,已然踏入了数字化、数智化时代。2021年12月20日上午,在山东淄博纽澜地与盒马共同举办了“共创农业3.0,打造数字农业牛肉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盒马市)建设”发布会。

纽澜地创立于2016年12月,2017年5月28日纽澜地以自养雪花黑牛品牌首先进驻上海盒马,是第一个“盒品牌”;目前纽澜地已进驻全国27个一二线城市盒马的320家门店。从2017年入驻盒马到2021年,纽澜地连续4年在盒马复合增长率超过100%。盒马则被称为“阿里新零售的样板”

发布会现场,淄博市政府、盒马和纽澜地就“共建阿里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城市(盒马市)”进行了深化探讨,纽澜地与盒马共同发布了“纽澜地·阿里巴巴盒马生鲜数字农业经济体”,并举行了纽澜地·阿里巴巴盒马生鲜数字农业牛肉产业集群的投产仪式。

继“盒马村”后,盒马又开始着力打造“盒马市”。2020年7月8日,淄博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建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城市(盒马市)正式启动,标志着全国首个“盒马市”正式落户山东淄博。根据盒马市的“城市规划”,双方将共建四个标杆数字农业示范区:数字牧场、数字菜园、数字果园、数字农产品加工示范区。

目前,淄博市启动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以来,坚持数字赋能、金融赋能高青黑牛全产业链发展,重构国内高端牛肉供应链、价值链,着力打造高青黑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集“黑牛良种繁育—生态养殖育肥—屠宰精细分割—冷链智慧物流—高端平台销售—数字农旅观光”于一体的高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目前存栏达到5.2万头。

山东纽澜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新型智慧“数字牧场”,链接阿里数字农业、盒马鲜生等高端平台,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数字化管理,有效带动了淄博高青黑牛产业集群发展。

纽澜地创始人兼董事长郝红贞介绍道,2020 年,纽澜地与盒马、阿里数字农业在淄博市周村区大学城中心地段打造了占地430亩的纽澜地(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产业中心,承载生鲜蔬果、生鲜牛羊肉、生鲜预制品、粮油、面食、熟食、包装材料等产业的全自动化生产加工、分切分拣分装集散中心。

纽澜地与盒马携手在淄博打造的农产品直采生产基地,还将建设两大自动化生产线和大型智能磁力速冻库、冷冻库,将成为阿里布局全国的农产品数字化流通网络五大产地仓之一——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山东仓。

当下,传统畜牧业在工业化之后,迎来了数字化、数智化时代。纽澜地致力于打造的是从一头牛到消费者的C2C模式,用数字化、标准化管控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数字农业的核心是要求农业生产过程有标准可依,就是用标准化的数字管理整个农业养殖、种植、生产的全过程。

但对于黑牛的的养殖和从一头毛牛变成一盒一盒的标准化(规格、形状、厚度、花纹等)产品,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纽澜地创立时,还没有数字农业的概念,也没有现成的系统可用,只能用人工、手工详细记录黑牛养殖的全过程和生产供应链的全过程。纽澜地养殖的每头牛都有一个耳标,每个耳标号都跟着一个档案,记录着这头牛的包括出生、月龄、转栏次数、饲料配方、防疫、出栏、屠宰时间、肉质等级的详细资料。出栏屠宰后,按照分割出来的部位肉进行名称、规格、出品品相的详细数据录入纽澜地的ERP。

此后,纽澜地跟盒马合作的四年里,不断完善从牧场到餐桌的新鲜雪花牛肉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目前在部分环节已经可以接入系统管控。不仅是养殖环节,纽澜地还实现了生产管理数字化、订单体系数字化、物流配送数字化。

数智化的本质则是智联万物。纽澜地不仅构建了原产地食材的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任何产品都是可用于体验、分享和社交的链接载体。按照规划,未来纽澜地将用数智化供应链链接盒马的数智化终端,与消费者实时链接,让消费者可以实时选择需求和实时获得体验,全面实现从“数字化”到“数智化”。

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指出,淄博虽然农业体量不大,城镇化率也已经超过了72%,但是农村依然是这座城市主要的居住形态,许多群众仍然要吃农业生产这碗饭。淄博要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先机,必须采取不同于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农业2.0时代的路线和模式。今天成功投产的数字农业牛肉产业集群,采用“数字农业+冷链物流”模式,带动国家级沿黄肉牛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形成了立足淄博、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的产业覆盖格局,这是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城市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按照规划,下一步,淄博市将围绕打造国家级沿黄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借力阿里数字农业、盒马鲜生、纽澜地的平台优势,加快数字赋能高青黑牛全产业链改造,力争到2023年末,黑牛存栏达到10万头、年出栏5万头,建成纽澜地现代黑牛养殖园区等4个产业园区,实现龙头企业数字化牧场全覆盖,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度调查部资深记者
关注石化、钢铁、机械制造以及山东地区区域新闻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人物特写、深度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