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卷进”职教培训赛道

李静2021-12-18 09:5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静 开课吧正站在风口上。

这家公司在2020年从慧科集团拆分独立出来后已经获得了两轮总计11亿元的融资。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5倍,团队规模也从1000余人增长到现在的5000多人。

开课吧是一家在线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课吧下设四个业务板块,分别为职业资格教育品类、职业技能教育品类、企业服务品类和个人及家庭成长学习平台。目前活跃于该公司数字化人才培训服务的用户主要为互联网从业者或者想转型人群,有75%的用户主要目的为提升薪资。考培类用户画像则更为简单,主要是对目前工作情况想有所提升或者改变。这两部分用户年纪重点覆盖18-35岁。

在一级市场中,这类职教类企业正在被资本青睐。根据黑板洞察发布的11月教育行业融资报告显示,在细分领域中,职业教育11月融资数量为8起,居于细分领域首位。融资金额5.58亿元占11月教育融资总金额的50.59%,同样居于细分领域首位。

一位身处职业教育赛道的员工也感受到这股热度。他所在的部门是一家大型教育公司的职教部门,这个部门原本在本公司中权重并不高。但是自今年起,其所在部门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首先其所在部门的领导开始在公司战略会中频频亮相,不断向好的业绩也成了向领导汇报的重点。最重要的是以往校企合作中与地方高职院校合作层层受阻的情况发生了改观。

市场对于职业教育赛道猛然袭来的热度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也来自于双减政策后教育赛道可选标的减少。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教育、人口、就业以及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

一位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当外部环境和就业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一部分职业院校难以满足当下企业对求职者技能要求,更满足不了毕业后求职者再就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探求。这部分高职院校承接不了的需求自然给了市场机构一定空间,也让投资者看到了一些新的机会。

但与市场对职教培训理解不同的是,入局的资本和市场化职教培训机构选择了更轻的路径,一方面与企业院校合作,另一方面发力瞄准的主要方向是IT领域。

尽管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一批以蓝翔为代表得职业教育机构已经开始活跃于商业社会。其后市场又逐渐兴起以自考、考研等一批服务于学历提升得职业培训公司,然而直至最近几年市场才出现一批以新职业为代表的机构,主打电商直播、5G、编程、人工智能等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热点的技能培训。

一位职业企业人士表示,这些企业课程易成体系,主打在线培训,投资模式相对较轻,是契合资本习惯进入的方式。

风口上的开课吧

开课吧创建于2013年,最初以IT技术大品类切入职业教育,后新增商业和设计两大类学科。2020年开课吧选择拓展企业服务业务,今年4-6月业务再次延伸至公考、研究生考试等考培类项目,

2020年,开课吧由慧科集团拆分独立出来,当年获得由高榕和高瓴创投联合投资的5.5亿元A轮融资。今年再次完成6亿元B1轮融资,两笔融资超过11亿元。

独立后的两年,被开课吧一位负责人形容为类似飞轮效应——一开始从静止到转动需要花比较大的力气,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其实在职教这个领域已经跑了很多年。正因为之前几年的铺垫,没有将过去的沉没成本丢掉,还被挖掘出来变成了可变成本。”上述开课吧负责人说道。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这其中既有企业决策的正确,同时也与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助推紧密相关。目前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是极其重要的组织保障,因此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需要通过市场化机制匹配供需资源。“从市场需求侧来讲,近年职业空缺与求职者比例持续上升,在劳动力结构调整下,经济结构倒逼人才结构转型,我国面临巨大的高技能人才缺口,人才也需要一个可以持续提升的教育平台”,上述负责人表示。

今年6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10月两办发文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发展。上述负责人认为,政策层近年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推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的人才匹配我国当前发展状态。

中公的新动作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热度,也刺激着老牌职教上市公司中公教育。

12月3日,中公教育对外宣布,公司近日整合内部各项目资源,成立职教事业部。

新成立的中公职教事业部将整体服务于政府、企业、高校“三端”需求建设,着力打造生态资源整合、智慧服务、产教融合、平台科研、教育服务“五位一体”的中公职业教育运营体系。“聚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公试图通过打通学校和企业两端实现人才技能培养的闭环。一位中公事业部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大厂亟需数字化人才,而这些技能对地处二三线城市的职业院校而言,无论从师资到技术培训都有困难。中公希望链接两端,既能同步对接企业需求,同时又可以协助学校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学员,实现多方共赢。

据该负责人介绍,实际上这几年中公也一直在学院共建方面有所布局,不仅与全国多所高校达成全面合作,共建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多个学院。也在智能化升级方面进行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中公也与各行业多家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可以为不同行业的企业用户提供近十万门专业性强、应用型强的课程,根据实际生产就业需求,还原企业大型项目实操过程,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与以往感受不同,校企合作长期以来呼声很高但却水花很小,市场化程度较低。在政策鼓励下,变化发生。上述中公负责人表示,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政策更加明朗,比如地方一些学校申请新专业,由于政策模糊导致执行难、审批难。现在政策明朗后,新专业批准更快,效率更高。审批速度下发之后,也有利于高校与机构合作形成后续有效对接。

挑战

10月12日,两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二级市场在此消息下,当天多家龙头职教领涨两市。

政策令枪打响后,适逢风口中的职教赛道中一片欢腾。然而也有一些业内人士提示需冷静看待。一位职教赛道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职教赛道实际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在其看来,目前市场化机构投入的赛道与国家推动职教所围绕产业、技术升级趋势只有部分吻合。“比如我们现在看国家鼓励的方向多是先进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农业领域无人机维修植保飞手、护理乃至钢铁冶金等方向,市场中面向这些方向的机构寥寥无几,根本在于这些产业需要重金投入,师资投入,仍然有赖于高职院校等系统培养”,该人士说。职教投入高,主要在于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以及实训耗材的投入。

根据一位职业院校人士测算,职业教育办学成本一般高于普通教育。与同等层次普通教育想比,职业教育的投入成本一般应是普通教育的3倍,还需面临后续设备更新换代的成本投入,而这也恰恰限制了资本随便进入。

上述职教企业人士看来,与其说职业教育现在风口在机构、在市场,不如说是在高职院校和校企合作中。

“市场既然有需求,政策又有鼓励,机构和资本就会有意愿进入,目前已经有一些职业机构瞄准了智能网联汽车等培训方向,也有一些职业机构推出数字化模拟实操场景的服务,大家都在想填补缺口,如何在一些投入较重的领域降低成本,这其实对后续职业教育发展都是有好处的”,上述职教企业人士说。

目前市场中职教赛道从业者的共识在于,职业教育需求刚性强且具有和K12一样的报班明确诉求,也有验证学习结果的标准,这是好的方面;但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涉及培训领域繁杂分散且多元,用户需求各不相同,也注定每一个细分领域注定很难做大。同时与K12相比,学科之间关联性较低也造成机构扩科难,学员学完一次即走的特性也导致机构续报率较低。

机构进入的方式通常为ToC(个人用户)、ToB(企业用户)ToG(政府和院校)等不同方向。

上述职教企业人士认为,各个赛道都面临诸多挑战。比如ToC业务,广度大,需求分散多元、低关联性,用户体量有限,机构横向扩品类难以大而全。最有希望的校企合作,难点在于入校,入校业务长期以来以关系导向为主,在“校企合作”中则以“校”为主导,且碍于部分地方政府政策模糊,合作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尽管在政策鼓励下,部分地方政策已经有所松动,合作意愿加强,同时加紧了开设新专业等,但这些也是在政策补贴的支持下,高职院校才有了动力与机构嫁接合作,而且目前来看,一般高校只对大型机构有意愿,中小职教机构打通高校和企业难度仍然很大,”上述职教企业人士认为。

同时他也认为,目前不管校企合作也好,产教融合也罢,最关键还是转变人们“重普轻职”的观念,只有到那个时候职业教育赛道才能真正热起来,否则也只能形成“上热下冷”的局面。

开课吧负责人有类似的观点,“从全社会来看,职业教育在改变社会认知、提升产教融合等方面,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职业教育有望迈入至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教育、财经领域。新闻线索请联系lijing@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