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的新价值

陈白2021-12-17 20:02

陈白/文 长期主义是一个创投圈的时髦词汇。在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价值》一书中,长期主义被反复提及,随后他也被视为是长期主义的中国代言人。但近期,高瓴资本的一些“清仓”举动,也再一次引发了关于长期主义的争议。

长期主义不难理解,从字面上来看,它等同于坚持、韧性、专注这样的词汇。但落在企业所有者层面,长期主义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企业是追逐风口还是坚守主业、业务是多元化还是如同华为基本法中所提出的始终聚焦一个行业、职业经理人的战略目标应当怎么样制定,这些都是需要企业家深度思考的命题。

站在资本的角度来看,发现优秀的企业、并通过资本的参与共同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是投资的长期主义的最基本内涵。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我们资本市场建立的初衷之一:让优秀的企业能够在公开市场上获得资本要素的支持,而投资者能够通过这样的手段,分享收获企业创造的新价值。

作为长期主义的典型代表,投资人巴菲特一直为全球投资界所推崇。据说,亚马逊的CEO贝佐斯曾经对Airbnb的CEO布莱恩·切斯基谈及他理解的价值投资:“有一次我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从这个角度来说,长期主义不仅需要企业所有者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同样意味着包括投资人在内的外部相关方,也有足够的恒心和耐心,等待时间的检验。

当然,企业创造的价值,本身也有一个再分配的过程。在股东利益之外,如何通过企业的纳税和社会责任的承担,进一步让发展的成果与全民共享,这一过程本身也需要对应的时间,需要有一个分配到再分配的过程。

而且,如果当我们说,我们需要完成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那就意味着这一过程可能要更为漫长一些。科技的研发创新到科技成果转化的落地,中间面临着巨大的鸿沟和挑战。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跃,每一步都意味着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现实。由此来看,我们接下来所面对的商业世界,可能并不会如同之前那样,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商战与并购,相反,还有可能一定程度上会遭遇挫折和失败,但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见证改变一点点的发生。

正如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近日召开的会议上所强调,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

但是,这两年来,投资的风口和热点不断变幻,从前两年的共享经济再到如今的半导体、芯片、智能制造等等,一定程度上,资本市场对于这些热点的追捧和炒作,本身就是背离长期主义方向的。这其实也迫切地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资本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让资本和产业的发展形成更为良性的互动而不是陷入恶意的炒作,以帮助产业创造出更大的蛋糕。

最新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这一表述可以说是接下来的2022年我们理解资本和产业关系的基本底盘,也是作为资本方重新理解长期主义的底层逻辑出发原点。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商业评论主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