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增长动能减弱

胡群2021-12-16 18:45

胡群/文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3亿元,同比增长3.9%;比2019年11月份增长9.0%,两年平均增速为4.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7266亿元,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0.5%。从环比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2%。

来源:国家统计局

来源:国家统计局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3.9%,前值4.9%,我们预期值6.2%,市场预期值为4.7%。”兴业研究张文达、郭于玮、鲁政委撰文指出,2021年以来,我国实物网购当月两年平均增速持续下行。11月份,实物网购的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由10月的15.9%大幅降至9.7%,自有数据以来首次录得个位数。网购消费的疲软从电商平台公布的成交数据中可见一斑。天猫官方披露的2021年双十一成交额同比仅为8.5%,较2019年25.7%的同比增速出现了大幅下行,网购增长乏力。

实际上,12月9日,央行发布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517亿元,较上月增加,但不及去年同期,已反映消费增长乏力。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从需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两年平均增速也由3月份的增长6.3%回落至8月份的增长1.5%,这两个月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中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目前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正处于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快速发展时期,消费发展潜力巨大。

消费实际需求走弱

双11也未能扼住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下滑的趋势。

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18749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8056亿元,增长1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与之对比的是,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3765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4979亿元,增长14.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7%。

东方金诚宏观研究分析师王青、冯琳的分析报告显示,11月社零同比增速下滑,部分受基数抬升影响,但两年平均增速也有所放缓,表明消费增长动能减弱。同时,11月CPI涨幅加快,对社零名义增速起到拉升作用,当月社零实际同比增速下滑幅度更大,已接近零增长,这显示消费实际需求走弱更为明显。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源于消费修复偏缓和房地产行业下滑,且这一势头难以在年底前出现明显扭转。我们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将回落至4.0%左右,两年平均增速为5.1%,后者仅略高于潜在经济增长区间下限。按照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宏观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且将靠前发力,预计2022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将明显缓解。”上述分析报告认为,11月社零同比和两年平均增速放缓符合预期。今年“双十一”期间(11月1日-11日)全网综合电商GMV同比增长13.4%,相较今年1-10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6%的累计同比增速平平无奇。

根据东方金诚宏观研究的测算,11月当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仅增长7.4%,与往年11月两位数的增速相比明显偏低。可见,今年11月并未展现出因促销而后置的需求释放所带来的消费动能增强,这一方面与今年“双十一”促销时间前置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源于收入和就业预期不稳背景下,居民消费心理趋于谨慎。此外,11月全国多地有疫情反复,线下零售以及餐饮等密接型服务业活动仍受影响。因疫情对密接型服务业的负面影响超过商品消费,因此,11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7%,增速较上月下滑4.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增速则较上月小幅下滑0.4个百分点至4.8%。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修复一波三折且整体偏缓,疫情造成的就业和收入预期不稳,以及国内疫情反复导致防疫阶段性升级,对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活动都产生比较明显的掣肘。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当前经济存在需求收缩压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居民消费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后续刺激消费政策可期,但具体举措出台和落地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就12月来说,社零仍将受到居民消费意愿不振、国内疫情防控态势,以及楼市冷清拖累涉房消费等因素影响;另外,尽管近期汽车产销边际好转,但“缺芯”、疫情、消费信心不振等抑制因素仍存,12月汽车销售会有边际改善,但难言大幅回暖。东方金诚宏观研究的分析报告预计,12月社零同比增速将在4.0%左右,对应两年平均增速约为4.3%,与11月大致持平。

未来复苏面临压力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只要把好疫情防控关,明年消费发展仍然大有可为。”付凌晖认为,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有保障。

消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而对于绝大多数居民而言,可支配收入取决于工作薪酬待遇。11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升0.1个百分点至5.0%。其中16-24岁、25-59岁人口的失业率均上行了0.1个百分点,分别录得14.3%和4.3%。

兴业研究张文达、郭于玮、鲁政委撰文指出,当前,疫情时有反复,服务业生产指数的中枢距离疫情前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拖累了居民收入增速的回升。反映在消费数据上,网购消费和限额以下消费的增速中枢出现明显下移。

根据央行2021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居民对收入的信心有所下滑,三季度居民收入感受指数为49.7%,较二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居民对收入不乐观,在消费上自然也会更加谨慎,选择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为24.1%,较上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同比15.1%,两年平均增速3.7%,较疫情前的水平仍有差距。10月份以来,全国多地疫情又出现抬头趋势,防控再次收紧,未来消费复苏仍面临较大压力。中国银行报告认为,2022 年,疫情影响下,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性依然较大、收入增速恢复较慢,预防性储蓄动机依然较强,消费倾向将继续低于疫情前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末,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5.4%、4.2%。而16-24岁人口是刚刚走进就业市场的年轻人群,他们一方面消费能力强,一方面就业经验较少。而青年人群也是消费信贷的主流用户。

“从很大程度上说,消费信贷的重要性是基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学判断。如何刺激有效需求,无非是扩大投资需求,民间投资需求低迷时用政府投资来替代,更重要的则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如何刺激居民消费需求,除了在收入政策上向中下收入阶层倾斜,以提高这一人群收入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信贷来扩大居民的有效需求。”中国普惠金融(CAFI)院长贝多广在《构建普惠金融生态体系: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1)》一书中表示,消费信贷主要让中低收入阶层提高了有效购买力,提升了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既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又扩大国内需求,实际上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催化剂,同时也促成了社会转型成橄榄型,即以中产阶层为主流的社会。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2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整体部署,并指出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努力将消费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发力点。”马上消费方面表示,六年来,马上消费业务已覆盖北京、广东、四川、江苏、河南、福建等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注册用户超1.4亿。其中,累计服务县域用户和农村用户分别是3052万人、2494万人,为650多万信用白户建立信用记录。有效地促进了消费增长,为促进消费升级、提振拉动内需提供了重要支持。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场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