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头条 | 定调2022:三大中国经济宏观趋势详解,更多扩大内需举措在路上

田进2021-12-10 22:19

(制图:肖利亚)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行至2021年年终,接连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一连串关键词给2022年的中国经济工作定下基调。

12月8-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眸2021年,原材料价格上涨、洪涝灾害、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等成为经济复苏中的不确定因素。整体上,多项数据指标仍彰显着中国经济运行的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主要宏观指标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1-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2%,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

展望2022,从宏观经济专家到不同规模的市场主体,在经历不平凡的2021年后,开始在不确定性中探寻更多的确定。

12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指出,2021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8%左右的增长。考虑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续,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在《经济蓝皮书》发布前三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迅速传播的影响,人们的信心受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能再度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观察报表示:“11月份PMI指数重回临界点之上等信息显示中国经济的逐步回暖;2022年疫情带来的基数特殊变化影响将显著减小;政策方向上,在稳增长方面加大政策力度比较明确。因此,明年开年将是一个以稳为特征的开局。在稳的基础上,呈现稳中回升、稳中向好的走势,2022年全年经济增长也将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

在纺织行业干了24年的广州联昇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伯涛也在期待着市场行情的好转。

陈伯涛表示:“今年以来受多地疫情反复影响,市场需求波动比较大。如5月的广州疫情导致公司需求受到冲击,同时刚好撞上消费淡季,所以我们二季度生意比较差。但我们即将迎来传统意义上的旺季(集中在春节后的两个月以及八九月),我们也会就此适当提前备货,但不会像疫情前那么多,关键还是要看明年的经济形势。”

被普遍看好的投资

“这两年,公司所在县市基本上没有新增污水处理项目,2020年总部几个投标项目最终也没有落地。总体市场上,公司投资部反馈的信息也是现在项目确实少,也难拿。一旦有什么项目出来,行业企业都抢破头。”

作为一家中型水务公司的项目经理,宋敏对经济观察报阐释了企业当前的经营现状。除此之外,宋敏介绍,污水处理项目需要和地方政府打交道,一些项目已面临地方政府没钱支付甚至反馈说自己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可即使面临地方政府回款比较慢,新增项目竞争依旧很激烈,这成为行业普遍问题。为应收账款,我们也成立了专门的督导小组。”

宋敏所面临的现状成为这几年整体投资低迷的一个缩影。

以2021年前十月为例,三大投资分化明显——受财政支持力度偏弱、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基建投资表现疲弱。1-10月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增长1%,两年平均增长2%,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受益于外需整体向好、企业效益改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持续回暖。1-10月份,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14.2%,两年平均增长3.8%,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房企融资受限、资金流紧张,房地产市场加速降温,房地产投资增速前高后低。

看向2022年三大投资,市场则普遍持乐观态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需求还是非常大。从过去几十年的投资需求曲线来看,好像峰值已过,如果从未来30年高质量发展角度来看,仍然有很大的需求空间。比如老百姓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15分钟生活圈、30分钟通勤圈、一小时经济圈,这些就意味着需要重现规划建设多层次交通运输体系,这方面便是一项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

张立群也判断,2022年,围绕着“两新一重”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会趋向回暖和活跃。在2021年基建投资低基数效应下,2022年投资增速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

对于项目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张立群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些举措都会在资金方面对于项目建设形成更大力度支持。此外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债规模比较大的同时结余资金比较多,因此,未来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的资金有保障。并且,2021年也已经做了项目储备等大量准备性工作。”

作为市场广泛关注的房地产投资,中国银行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认为2022年将低位企稳。他表示,在房市明显降温背景下,中央重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预计202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但实施力度或将有调整,房地产投资可能低位企稳,但总体增速将低于2021年。制造业投资将延续回升态势。预计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8%左右。

12月2日,中指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2021总结&2022展望》预测,2022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或出现下滑,销售均价结构性小涨2%至3.5%。

在房地产行业调控上,12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也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8-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表示要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张燕生解读称:“应该说房地产一个泡沫的时代、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当前,保障房的建设严重滞后,未来应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市场,强化房子的商品化功能。”

风景独好落下帷幕?

2021年,相比于投资和消费,进出口可谓是风景独好。数据显示,1-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5.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1.8%,进口同比增长22.2%。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14.5%,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只是,这样的高速增长在2022年可能难以持续。

张立群分析表示,2021年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缩减,这种情况在明年很有可能会改变,各个国家的生产供给情况也将呈现恢复态势。也因为此,外部订单持续较快增长的状态可能在明年逐步转变,出口增速相比今年会出现下降。“从客观条件来看,明年外需的增速会有所回落。但在支持外贸方面的政策上,还是要努力的把出口较快增长态势稳住。与此同时,2022年内需增长相比今年会有比较明显的加强。总需求将是一个回升向上的的发展态势,这也将对明年的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拉动作用”,张立群表示。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也持同样的观点。他介绍,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增长贡献了近一半。虽然出口增速和贸易顺差仍然很高,但随着世界经济运行逐渐恢复正常加之2021年基数较高,2022年出口增速放缓不可避免。

周景彤预期,2022年进出口全年或将呈“前高后低”走势。疫情走势是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率偏低、疫情反复,预计短期内全球要素流动仍将受限,供应链紧张或将持续到2022年二季度前后,进口商为保障供应链稳定仍将偏好中国产品。同时,全球能源紧张、欧美通胀居高不下,价格因素对中国出口也有支撑。

“2022年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或将放缓。一方面,欧、美货币政策趋紧,财政补贴退出的影响凸显,经济增速向疫情前水平回归,需求增速将逐步回落。同时,随着欧美和新兴市场的生产恢复,全球供应链将逐步修复,中国出口替代效应或将减退。另一方面,国内供给端仍将面临约束。2022年,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能耗控制、劳动力和运输成本较高等将继续影响中国出口竞争力,挤压外贸企业利润空间”,周景彤表示。

扩大内需举措在路上

陈伯涛还在感受市场需求乏力带来的困扰。“纺织行业,以前可能是两个人分一个蛋糕,现在则是十个人分三个蛋糕。2005年前,开服装工厂的公司随便做都能赚钱,市场也都是一直供不应求。但之后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这两年很多外贸公司也开始转回国内,进一步推高国内行业供应端库存。与此同时,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比较高且仍在维持高位,市场需求乏力导致我们也不敢提价。大部分行业企业议价能力都比较弱,这也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率”,陈伯涛表示。

长期关注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周德文也在多次调研中看到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不易。他表示:“2020年以来,可以从调研中发现,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比较困难,更多是求生存,在投资扩张上比较谨慎。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内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给中小微制造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上升推力,这进一步压缩着本来就低的制造业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的产品需求也受到冲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小型企业景气度上,11月中型企业PMI为51.2%,刚结束连续两个月的收缩走势。小型企业PMI为48.5%,已连续7个月位于收缩区间。这也反映着以中下游行业居多的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需求乏力也体现在宏观数据上。2021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为3.97%,

距离2019年8%的增速仍有较大差距。

“消费有望继续向正常水平回升,但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展望2022年消费,周景彤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周景彤表示,疫情仍将是影响经济、收入和消费恢复的主要因素。其次,住房、汽车等大额消费难言乐观。2022年房地产市场可能延续降温态势,这将影响住房相关消费。此外,汽车芯片供应链修复仍需时间,汽车消费恐将低位徘徊。第三,收入增速放缓、CPI上涨进一步制约消费恢复。

为提振消费,系列举措在近期被密集推出。

12月8日,国家发改委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家电更新行动,实施家具家装下乡补贴和新一轮汽车下乡。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两天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这也是7月全面降准后,央行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

针对降准带来的影响,陆挺表示,预计此次降准对遏制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有限。随着未来出口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可能促使政策层进一步转向宽松。我们认为2022年上半年将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但由于PPI和CPI上涨,降息的可能性相当小。

与此同时,张燕生预警:“看向下一步货币政策调整,绝对不能搞大刺激。保持战略定力与精准施策相结合特别重要。衡量战略定力就是宏观杠杆率要稳中有降,绝不能像过去搞大水漫灌。针对新冠疫情打击消费和投资,关键要精准施策。”

为提振消费,张燕生建议当务之急是提升居民收入。跟国际主要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太低,而消费又依赖于收入的改善。与此同时,提高收入后还需创造更高质量的“新蛋糕”,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包括促进线上消费、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开拓文化消费、信息消费等新消费,满足95后、00后新生代的个性化、虚拟消费等需求。

在2022年外需风景独好可能落下帷幕的另一面,周景彤认为2022年内需短期或难以补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形势要比2021年严峻,预计全年GDP增长5%左右。“为此,宏观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和多政策协调配合;关注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变化,加大政策支持以保市场主体进而保就业和保民生;关注潜在通胀压力,确保能源安全和供应链稳定;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防止经济过度房地产化和累积系统性风险,注意优化政策手段,避免带来处置风险的风险”,周景彤建议。

具体到中小企业经营,周德文建议,接下来还需在扶持中小微企业上持续发力。“12月推出的降准以及此前的减税降费等系列政策在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不牢固,行业间分化较为明显,同时中小微制造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对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年底是企业周转的艰难期,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仍是稳经济、保就业的重中之重。”

对此,12日10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有安排: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