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 释放1.2万亿资金,如何影响股债汇楼市?

胡艳明2021-12-06 19:11

记者 胡艳明  不同于以往的周五下午或法定节假日前公布消息,12月6日(周一)下午五点,降准消息落地。

12月6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此前,市场对于降准已有预期。12月3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要“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降准是维持未来信用适度供应,信用总体宽松还有待观察,特别是各方预期是否扭转以及疫情反复程度。短期内对股债楼市没有太大影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对记者表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比较明确,削减购债规模已经落地,明年开始加息几成定局。我国在此时点进行降准,说明了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充分的独立性。

考虑到春节影响,以及1月到期MLF有5000亿的规模,也有人士预计,春节前可能仍有降准空间。张成思则认为,近期(至少2022年1季度之前)没有继续降准的必要。

释放1.2万亿资金 降准的逻辑

本次降准是2021年内第二次降准。在今年的7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释放1万亿资金。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与7月份相比,本次降准更能被市场所预期和认知,表现为:第一,国内疫情仍然呈现散发状态,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上的小微企业冲击持续存在。第二,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今冬明春电力、煤炭供求矛盾较为突出。第三,部分房企现金流风险加大,造成房地产市场震荡,投资需求不振。第四,临近年末,房企牵涉到的上下游产业链经营性债权偿债压力提升,加之中小企业在疫情反复零散性冲击下,生产经营压力加大,涉及农民工工资等“保民生”领域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次再度提及降准,其政策目标较为明确,即“托底宏观经济、护住中小企业基本盘”。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央行表示,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对于此次全面降准,央行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央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5日,将有9500亿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降准大部分用于置换MLF,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在降准政策正式落地前,张成思预计,根据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运行数据,12月到期的MLF规模接近1万亿,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的规律表明,12月中旬左右降准可能是比较合适的操作。

央行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如何影响股债汇楼市?

从近年来几次降准后上证指数的表现来看,上涨概率更大。12月6日,在降准消息尚未公布时,A股早盘在证券、银行、保险等大金融股的带动下一度冲高,但随后逐渐回落。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5%,收于3589.31点。

微信图片_20211210184858

 

“可以每年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150亿,释放长期资金1.2万亿,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对于资金紧张的部分行业起到缓解的作用,对于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也有正面意义,短期可以起到对冲或者局部对冲美股泡沫爆破对A股的不利影响。”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

对于具体板块而言,王一峰认为,一般而言,降准对银行股的影响往往偏负面:一是令市场担忧经济基本面恶化,导致银行股承压。二是尽管有助于改善银行负债成本,但市场也担忧监管会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让利实体经济,进而造成NIM(净息差)承压。在前期国常会宣布的7次降准中,银行指数同样有5次出现下跌,均值约3-4%。

本次降准将对债市产生何种影响?东方金诚分析师王青认为,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主要市场利率还有一定下行空间。由于此前市场对降准与否存有疑虑,现在预期差得到校正,各类市场利率面临重新定价。但考虑到7月降准完全超出市场预期,而本次降准前市场对于年内再度降准的可能性讨论已久,并已部分定价,估计此次降准在带动市场利率下行幅度方面或不及7月。

王一峰认为,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加强对大行融出指导,引导隔夜利率在1.6-2.2%的“隐性利率走廊”内运行。同时,再考虑到本次降准可能采取的是置换MLF的中性操作,预计不会导致资金利率的大起大落。

“考虑到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出口将延续较高增速,人民币有望保持强势运行状态,本次降准不大可能给人民币汇价带来明显的贬值压力。”王青认为,本次降准有可能适度抑制人民币过快升值,为出口企业提供更为稳定有利的汇率环境。

对于此次降准对楼市的影响,易居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能力”,通俗理解就是,增加银行贷款方面的自主权和投放能力。换句话说,银行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投放市场、有足够的能力确保实体经济领域获得信贷方面的充足支持、有足够的能力维持贷款市场的活跃和稳定发展。

1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提到“现阶段,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10月21日银保监会新闻发布会上,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提到,下一步要“保障好刚需群体信贷需求。在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对首套房购房者予以支持”。在12月3日的答记者问中,银保监会不仅提到了首套房按揭贷款,还提到了改善型住房,居民审批有望进一步出现边际改善。

严跃进认为,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实际上今年下半年,一些银行面临压力,资金配置能力明显受影响。尤其是在此前房贷收紧的情况下,银行无钱可贷或者贷款节奏明显放缓。而现在降准的情况下,银行的信贷配置能力增强,对于合理合规的一手房认购、二手房认购、首套房认购、二套房认购、租房消费、开发领域、并购领域、装修领域等八类房地产贷款需求,可以给予充足的保障,能够真正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和更稳健发展。

未来是否仍有降准或降息空间?

在本次全面降准落地后,有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春节影响,以及1月到期MLF也有5000亿,是否1月还需要再降准仍待观察。中信证券宏观团队认为,2022年1月作为年初农历新年前期,流动性需求也较大,存在降准可能。

张成思则对记者表示,近期(至少2022年1季度之前)没有继续降准的必要。

另外,在利率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连续19个月按兵不动。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1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这意味着,LPR报价自2020年4月以来,已连续19个月保持不变。

降准如期落地,后续是否会有降息?对此,王一峰有三点判断:一是通过利率放松刺激总需求的必要性正在提升。从稳定房地产市场销售、护住中小企业基本面、保障民生领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利率放松刺激总需求,防止经济滑出合理区间,进一步缓释房地产市场风险形成的衍生效应,仍有一定必要。

二是连续降准从负债成本端对LPR形成的累积效应需要关注。若本次降准如期落地,在继续运行一段时期后,不排除累积效应触发LPR出现5bp步长的调整。

三是不用过于担心降息造成人民币汇率承压。我国在利率和汇率两个渠道上缓冲空间仍大,短期内不太会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即便我国采取降准降息政策,人民币汇率出现适度贬值,形成“法准、LPR、汇率”三降格局,资本外流压力也相对可控,更有利于货币政策“以我为主”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王青则认为,本次降准意味着短期内不会有政策性降息。主要原因在于,本次降准有望带动LPR报价下调,从而在降低贷款利率方面起到代替政策性降息(直接下调MLF利率)的作用。这有助于央行节省货币政策空间,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宏观经济波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