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任晓宁 北京报道
11月25日,北京深秋难得的艳阳天。城东南亦庄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0辆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收费运营。
这距离去年10月,北京Robotaxi首次向公众开放运营,已经过去1年多。
最近3个月,住在亦庄的余女士一直打Robotaxi上下班。她第一次知道这种车是8月份,那时看到身边同事在用,就跟着体验了一下,一直用到现在。她使用的萝卜快跑(百度旗下Robotaxi)在亦庄有600个站点,其中两个正好覆盖余女士家和公司。之前,萝卜快跑是免费的,11月25日,她同样打了Robotaxi,当天开始收费,1块多钱,她觉得挺便宜的,收费后也几乎每天使用。
Robotaxi的模样,和正常网约车、出租车差别不大,只是头上多了一个盖头。盖头主要是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这些设备造价不菲,早期一颗进口激光雷达80万元。今年在国产雷达公司的努力下,价格已经降到了最低1万元。
萝卜快跑亦庄地区安全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他一天能接70多单。亦庄另一家获得商业化证书的公司小马智行负责人说,正式收费后,20多辆车每天能完成数百单付费服务。
2018年前后,国内有过Robotaxi创业热潮。不过,那时还是无人车上五环会被交警开罚单的年代,因为距离商业化太远,赛道慢慢沉寂。今年,Robotaxi又开始热闹,11月的新闻尤其多,北京亦庄允许百度和小马智行向公众收费运营,广州的文远知行与如祺出行合作推进Robotaxi规模化落地。小鹏汽车宣布要做Robotaxi,AutoX的真无人车在深圳开跑。Robotaxi又成为热热闹闹的关注焦点。
这一次,会有不一样吗?
Robotaxi付费初体验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亦庄坐上了萝卜快跑。像滴滴打车一样,输入起始地、目的地,等待接单。
接单速度很快,1分钟不到。不过,等车来的时间略长,在路边等了10分钟。
当前Robotaxi行驶速度有限制,最快不能超过59公里。上车后乘坐的路程,同样慢悠悠。
车上有一个司机,他的正式称呼是安全员。为了保障安全,现在政策还不允许没有安全员的无人车载客。
四座的Robotaxi,只有后面两个位置可以落座。安全员旁边有一个空位,记者本想试一下副驾,被安全员拒绝了。记者向他询问,等到无人车上不再有司机的时候,前面两个座位也不能乘坐吗?安全员思考了一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上车后,前座背椅上有屏幕,输入手机后四位验证身份,再点击出发,车辆开了。
接下来的一切,就和乘坐正常出租车没什么差别了,车辆在路上慢速行驶,遇到红灯停下,绿灯通行。也有两个有意思的小插曲,一辆三轮车出线了,Robotaxi路过时赶紧降速,安全员解释说,它比传统车辆更遵守交通规章。还有一次,安全员用了一次方向盘,因为转弯的地方临时封上了,地图还没有显示,Robotaxi无法识别。其他时间,他的手都在方向盘之下,没有触摸,全程无所事事的盯着路况。
看起来,Robotaxi的确可以做到无人驾驶,只是还远远比不上人类灵活,在关键时候,还得靠人类解决问题。
完全没有堵车的情况下,11分钟,记者到达停车点,共行驶3公里。下车后,也没有直接到达目的地,需要再行走150米。这也是Robotaxi当前仍不方便的一个现状,只能在固定的站点上下车。亦庄有600多个站点,如果没有到达站点,即使你临时有急事需要下车,它也不可能停车。
这趟无人车之旅,全程花了1.3元。当然,这是建立在大量补贴的前提下,如果没有补贴,按照目前的定价,需要支付26.42元,费用高于同等距离的滴滴专车,滴滴专车价格为18元。
攻占网约车
11月25日亦庄经开区,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百度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快步出现在采访间。他刚参加完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商业化试点活动,赶过来时走的快了点,头上出汗,却仿佛连汗水中都透露着喜悦。他举着商业化许可证书向现场的人展示,珍惜地把证书平放在一旁,采访结束后,他第一反应是继续拿起证书。这张薄薄的A4纸里面,是Robotaxi商业化的未来。
百度萝卜快跑,是Robotaxi的中文谐音,今年8月,这个名字刚刚面世。
国内Robotaxi领域规模最大,车辆最多的,是百度。11月25日北京允许Robotaxi向乘客收费,百度入选首批公司,一共100辆车中,百度有69辆。目前,在全国各地路上正式运营的百度萝卜快跑车辆,接近300辆。
收费之前,萝卜快跑在亦庄做了一年测试。亦庄像余女士一样使用过Robotaxi的乘客,有10万人。其中,2万人每个月都会使用,还有高频用户每周都下单。今年三季度,萝卜快跑共有11.5万个订单。百度首次运营Robotaxi是2019年8月,截至现在,百度在北京、上海、广州、沧州、长沙等地累计乘客40万人。
不过,也不是所有乘客都满意。同在亦庄的牛先生,最近一个月坐过五六次萝卜快跑,他感觉,车还是不太智能,“比如车多的时候,它就不知道怎么走了,很远就猛踩刹车。路上有障碍物或行人时,人可以判断是否通过,它觉得有危险就立刻停住。而且开车速度比较慢,跟人开还是没法比。”他一般只在自己车限号的时候乘坐。
广州黄埔区运营Robotaxi的文远知行,从2019年起步。2019年11月,40辆改装过的Robotaxi在黄埔区144平方公里的路上载客,收费标准与出租车持平,起步价12元+每公里2.6元。文远知行的Robotaxi是与广州市白云出租公司合作的,一位接触过白云出租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出租车公司现在很难招到合适的员工,因此他们愿意尝试无人车。
黄埔区市民刘女士,每天上下班会坐文远知行的Robotaxi,周末也会带小孩一起坐,她觉得挺有趣的。还有市民说,他在高德地图叫车,Robotaxi这个排第一位,他把所有车辆都选了,正好来的是这个,就坐了,体验跟其他车差不多,就是速度有点慢。
文远知行的Robotaxi有送的优惠卡。有市民说,一开始没把优惠券当回事,使用之后还挺好。
去年一年,文远知行完成了14万个订单,6万多个用户。
不过,无论是百度、小马智行还是其他公司,过往几十万用户,大都建立在公司有补贴或免费的前提下。体验的人,或是尝个鲜,或是觉得免费打车,不用白不用。
收费后,余女士也在继续使用Robotaxi,当然,这也建立在有大额补贴的前提下。如果没有补贴,4公里要花32元,余女士觉得,就有点太贵了。她告诉记者,如果Robotaxi价格和出租车、传统网约车差不多时,那她就都一次选上,哪个先来用哪个。经过3个月的体验,在她眼里,Robotaxi和传统网约车,已经没有差别了。牛先生则认为,当前Robotaxi体验不算好,除非能比传统出租车价格便宜一半,否则他不会考虑为Robotaxi付费。
刚刚收费不到一周,魏东也还没探索出最合适的收费方式,他说,核心是测试。但现在最大的利好点是,已经可以测了。商业化运行后,能吸收消费者反馈,进行不断迭代。“当你打开了第一扇门以后,就可以不断的尝试推开里面的每一个小门。我们知道门后头一定是有机会的。”
魏东做网约车出身,曾担任过首汽约车CEO。他告诉记者,传统网约车所有的管理原则,都是在和司机的人性博弈,研究怎么通过奖励,通过调度,提高车队的能动性。还有提成的问题、抽成的问题,传统的网约车不断在这部分公司。自动驾驶不需要搞这些,它只考虑效率。
北京的百度和小马智行目前仍在补贴Robotaxi。萝卜快跑按距离收费原价26.42元的路程,补贴后1.3元。小马智行是统一定价,不论公里数多远,任意两个站点之间都是4.9元。“就跟网约车早期补贴是一样的道理。”汽车分析师、北京工业大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记者,这是正常的商业手段。不过他也认为,补贴肯定会取消的。
与萝卜快跑一样做Robotaxi的公司,国内已经有七八家,包括文远智行、小马智行、autoX、元戎启行、Momenta等。他们都很年轻,大多在2018年前后成立,已经融资七八轮以上,并大多在今年分别融资2到3轮,他们有共同的野心:攻占传统网约车。
目前,国内路上已经运营载客的Robotaxi有500多辆,这500多辆车,真的有可能发展到取代数百万台网约车和出租车吗?
被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张翔笑了。他觉得,这是一个没有必要的问题,“就像苹果的智能手机取代诺基亚的功能手机一样,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算一笔经济账
车企的人,或是汽车分析师,对Robotaxi的未来非常看好,机构也在摇旗助威。中金公司预计,到2030年,Robotaxi全球市场空间将超过2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网约车的市场。今年 8月,知名数据服务商 IHSMarkit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和未来出行市场展望》曾预测,未来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3万亿元。
但回到当下,还是需要算一算现在的经济账。
记者乘坐的百度萝卜快跑,是百度研发的第四代车,装载了一颗40线激光雷达,同时还配有12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粗略估算,一辆车成本在100万以上。目前,每辆车上都有一个安全员,按每月工资1万元计算,人力成本并不比传统网约车便宜。
如果加上前期研发投入,更是一笔天文数字。百度没有公布过无人驾驶具体投入金额,李彦宏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透露,2020年,百度一共花了200亿元在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研发。百度2013年开启无人驾驶之路,8年时间,若按每年200亿计算,总额为1600亿元。
外媒TheInformation对国外Robotaxi也做过调查,摸排后给出的估算是,像谷歌Waymo这样的公司,每年至少要花掉10亿美元。
一位Robotaxi创业公司员工向记者感慨,这个行业现在都是在“烧钱”。Robotaxi初创公司们融资规模以美元计,大多在10亿美元以上,但都无盈利,都还在亏损。
与花出去的钱相比,目前能够收回的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北京Robotaxi开启商业化后,每次收费1-5元的价格,与前期投入金额相比,“之前投入是大海,现在收入连水滴都算不上,但这却是非常难得的开始。”曾关注报道无人驾驶行业6年时间的前媒体人宋静丽对记者比喻说。
无人车领域能看到钱进来的,是图森未来,这家公司已经上市,做无人货车。其三季报预计,2021年全年营收在500-700万美元之间,资金支出在1400-1800万美元,目前同样在亏损中。
最近两三年,Robotaxi公司们也不再仅仅做载人这一类,还同步做巴士车、物流车,多面落地商业化。三种商业化变现中,Robotaxi难度最大,却又是市场前景最大的一种类型,2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是Robotaxi公司们的渴望所在。
他们期待的,是未来。
一个正在好转的现实是,Robotaxi车辆成本正在下降。今年,百度推出第五代Robotaxi车辆,价格48万元。张翔告诉记者,车价降低背后主因是雷达价格下降。之前一代、二代进口激光雷达,一颗就50万元以上,并且主要依赖国外。今年,国产雷达已经崛起,好几家国产雷达公司生产雷达供货,价格最低可以降到1万元以内。
同时,Robotaxi的基础设施正在增加。目前国内一、二线城市,有十几个都在建智能网联先行区,这些区域铺设了5G车路协同智慧智能设备,5G信号在区域全覆盖了。基础设施打造好以后,Robotaxi成本进一步降低。
麦肯锡预计,2025年,Robotaxi成本和网约车、出租车打平。之后,Robo-taxi成本会逐年降低,并逐步取代人工驾驶的出租车。
“现在Robotaxi的成本一定是比传统的汽车和出行要高。但是随着无人驾驶的规模化落地,批量的 Robotaxi订单下来,传感器的成本将会快速下降,变得很便宜,每辆车分摊的研发成本也会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文远知行执行总监董方亮告诉记者。
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算过一笔账,如果Robotaxi成本50万,有5年可靠运营时间,那么,月成本为8000元左右,已经与当下网约车持平。按照平均每月营收2万元,2年半就能平衡车辆硬件成本,5年运营周期可盈利70万元。
百度第五代Robotaxi已经在北京首钢园区内投放,与上代车相比,车辆性能提升10倍,成本降低一半。王云鹏估计,到了第七至八代,成本能追平甚至低于私家车。
百度CEO李彦宏预计,大概在2025年,百度的Robotaxi会实现整体成本低于网约车成本。此时规模将迅速扩张,实现盈利。
最近一段时间,Robotaxi行业密集曝出消息,融资、测试、扩大规模投放、试点商业化、试点真正的无人车。张翔告诉记者,这次一窝蜂做Robotaxi很容易理解,以前他们也做了好几年,但政策不允许收费,商业化无法落地,没赶上好时机,现在,“做这个事情就是赶上了好时机。”
等待真正无人
Robotaxi领域,美国做的最早,暴露的问题也最多。2018年,Uber的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撞上行人,该行人随后死亡。这件事直到现在,阴影仍然存在。
一位Robotaxi创业者说,他宁可行业发展再慢一些,也不希望再出事。因为出事的后果太严重了。
美国也已经有Robotaxi公司倒下。Uber、Lyft公司的自动驾驶业务已经被淘汰出局。有创业失败的人说,Robotaxi就是一个公开骗局。
国内对于Robotaxi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今年4月,时任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箐公开表示:“(华为)打死都不会做Robotaxi,现阶段做Robotaxi的企业都得完蛋。Robotaxi是结果而不是商业目标,中国市场打车体验已经很好,自动驾驶并不会让这个体验更好。”
从2015年关注无人驾驶行业走到今天,宋静丽觉得,当年的一些设想,已经在慢慢地成为现实了。2015年时,她做一个互联网公司进入汽车行业的选题时,找车辆图片时发现只能找到概念车图,甚至没有图可用,因为没有一家公司有实际车辆。
2021年,国内马路上跑了500多辆面向公众运营的Robotaxi,还有货车、小巴,商业化已经开启。“这个行业一点点做起来,没那么容易,但资本一直在投入,企业一直在向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已经是里程碑式的事情了。”宋静丽说。
作为体验者,北京亦庄的牛先生觉得,Robotaxi技术进步挺快的,虽然现在依旧觉得萝卜快跑的车有点傻,但对比一个月之前,已经好多了。“软件应该是升级了,开的比以前快多了,当然跟人开还是没法比。而且站点也变多了,以前我下车后要骑车1公里才能到家,现在家附近500米就有站点了。”
2018年进入文远知行的员工刘谦,经历了从“哇,黑科技”到习以为常的完整过程。当年,外界对无人驾驶的理解是两个极端情况,一部分人充满了好奇,不由仰望,不明觉厉。另一部分人根本不相信,觉得是骗局。现在,两端的人开始向中间靠拢,不会觉得这件事有多么神秘,也知道会有很多困难,随着特斯拉等L2级别辅助驾驶进入日常生活,以及越来越多L4级别的Robotaxi在不同城市运营后 ,人们不再觉得无人驾驶有那么遥远。
家在亦庄的赵先生说,去年刚在路上看到Robotaxi时,他还觉得这车有点奇怪,“以为是某种监测车”,今年,亦庄经开区附近到处都是这种车,他有时出去办事也会乘坐。记者问他,如果Robotaxi撤下安全员,还会继续乘坐吗?他想了想回答说,应该也会,“因为它离我们挺近的,经常会见到,会有熟悉感。”
董方亮也目睹了无人驾驶惊人的迭代、融资和落地速度。他所在的公司,文远知行创立 81天,就完成开放道路的自动驾驶测试,成立10个月就开始自动驾驶的常态化运营,2021年上半年连续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金额超6亿美元。
采访过程中,所有采访对象都提到一个共同的点:政策支持力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2017年,李彦宏乘坐无人车上北京五环,被交警开了罚单,当时沸沸扬扬。2018年,文远知行在广州生物岛和大学城做Robotaxi试运行,没过几天,大学城段也被交警喊停了。之后,文远知行花了1年时间和当地各级政府部门沟通,请他们看无人驾驶的车,体验交流。终于,2019年11月在上百平方公里内开展运营了。2021年,政策放宽速度更快了,仅北京,10月份,亦庄刚允许驾驶位没有安全员的Robotaxi在马路上测试,11月,又允许Robotaxi收费运营。
“无人驾驶必须是一个市长工程、书记工程。”文远知行COO张力说。Robotaxi一定是企业和政府一起推动的,这个行业技术门槛太高,政府部门也很为难,毕竟,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过去有监管Robotaxi的经验,而这个行业又与其他行业不同,一旦出事,就是生命攸关的大事。
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国家大政方针有关。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鼓励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发展。5月,住建部、工信部联合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6个城市为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超过50个。
目前,这些开放建立在Robotaxi有安全员的基础上。对于真正无人,政府仍然很谨慎。
这也是困扰Robotaxi商业化的最大难题。如果安全员一直存在,Robotaxi永远不可能做到比网约车价格更低。安全员会被取消吗?
魏东回答记者,明年非常有可能,在亦庄运营真正无人的Robotaxi。现在,他已经积累了一系列数据和案例去证明Robotaxi。亦庄经开区也有表态,管委会副主任孔磊说,今年政策先行区将考虑安全员撤出车辆。文远知行计划2023-2024年在广州落地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运营服务。
当然,撤出的前提是足够安全,以及区域固定。当前Robotaxi都在固定的区域内行驶,比如北京亦庄经开区,广州黄埔区,这些区域的人对Robotaxi习以为常,走在路上每过一两分钟就能看到一辆。其他地区的人,除非特意跑来体验,否则很少感知到Robotaxi。有人形容说,就像有一堵空气墙,阻挡着Robotaxi驶出外界。
现在,北京、广州、深圳的路上,已经有真正无人的出租车在测试。去年7月,文远知行获得中国首批无人驾驶测试许可。今年10月,亦庄经开区100多公里道路启动无人驾驶路测。11月,AutoX的无人出租车开进了深圳坪山区168平方公里内。今年6月广州疫情期间,文远知行的Rob-otaxi也驶入广州荔湾区,向居民运送抗疫物资。
刘谦觉得,真正无人且能载人的Robotaxi应该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尤其过去半年,她的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这段时间,她作为内部员工,每天上下班都乘坐公司的无人小巴,这是真正无人的车,没有安全员,没有方向盘和油门脚刹,车上能乘坐10-12个乘客。第一次上车时,她还有点紧张,坐的时间长了,已经感觉不出差别。
无人小巴每天早8点到晚10点在生物岛上跑,速度控制在40公里以内,这是一段开放道路,不像市中心那么堵,也会时不时遇到奇怪场景,但没出过问题,“当一个系统随时遇到复杂场景都可以自己解决时,你大概就真的可以放心它了。”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