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的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看增量机会,降碳排强度

高歌2021-12-02 20:15

记者 高歌 12月1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一书,基于底层数据与大量的案例,为政府部门、工业部门以及重点行业提供了碳中和路线图的分析。

时值中国双碳目标推出一年有余,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之中的纲领作用文件业已推出,未来有关减碳方案、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一系列保障方案也将渐次公布。

国内的双碳工作仰赖自上而下的推动,由具体的大的目标慢慢向地方政府和企业传导。但BCG发现,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双碳的带来的重大压力和挑战。

先来看几点实事:发达国家在自然达峰时其人均GDP为2万美元,中国目前的情况是人均GDP1万美元;再看城镇化率,发达国家碳达峰自然达峰时的城镇化率是在70%以上,中国目前为60%;产业结构上,发达国家在自然达峰时的服务业占比为70%,中国目前是55%,且是在制造业不仅仅服务中国的前提之下,中国仍在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能源结构方面,一般来说固体燃料占比要低于50%,中国现在的固体燃料尤其比为65%。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留给中国的时间仅有30年,约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2。

外部环境也正在发生变化,欧盟今年通过了碳关税政策,将在2026年1月开始执行,这将会使很多出口欧盟的产业的碳成本大幅增加。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周园表示,根据BCG当时的计算,钢铁是在碳关税影响下首当其冲的产业之一,粗略估计整体遭受的利润挤压将为40%,原因在于国内的碳强度较高,生产一吨钢要排两吨碳,美国的清形是一吨钢一吨碳,两相对比,国内钢企的碳关税成本会非常高。

因此,气候问题远远不止于字面的含义,背后即是经济的计算。周园认为,中国的很多产业都要考虑这一问题,双碳目标在此时提出也是因为需要在此轮竞争中把握标准的制定权和话语权。

BCG能源专项中国区联席负责人苏日娜认为,当全球不可逆地加速绿色转型时,企业需要想到的不是怎样能苟延残喘地多活几年,而是怎么能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为“兼并者”而非“被兼并者”。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增量市场而非存量市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求增长的过程中需要让碳排强度下降,而不是碳排绝对值下降。否则对于企业而言,会面临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必须要在业务增长的条件下去解决碳减排问题。

双碳目标意味着增量业务,巨大的新能源资产带来的增量的机会更有意义。对于企业而言,要尽快行动,因为绿色资产是有限的,越早行动越有可能占领战略制高点。

企业如何进行碳中和战略?周园给出的建议是,首先要科学地进行碳基线的衡量,目前国际上有很多标准,国内的领军企业应该去推动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全球标准的制定,前提是要形成一个科学的、令人信服的方法论,企业自身乃至上下游的数据要拿得出、算得准。

其次需要因地制宜,不同企业减排差别很大,BCG就曾总结出700个不同的减排举措,这些减排举措运用至不同的企业之中成本差异很大。企业目前需要做的是依据企业实际情况,从成本最低的碳减排举措入手。不能缺乏前段碳排数据的摸查,头脑发热,光喊口号,去做成本很高,根本没有必要在现阶段铺开的事情。

最后,周园建议,企业不要只想做减法,还要做加法。周园以建筑行业为例,在双碳目标之下,低碳的模块化的建筑就存在打开全球市场的可能性,蕴含很多新业务、新模式、新产品、新市场,有大量的增量机会不应被忽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能源、工业相关话题,线索请联系:gaoge@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