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诗琪/文 过去五年,眼科算是整个医疗服务行业里最火爆的赛道之一,资本层面的关注度要远高于口腔、骨科等起步还要更早的单科赛道。
以“全飞秒”为核心产品的屈光手术是主要的行业变量。从几家头部的眼科连锁门诊或医院的收入占比中看,屈光收入已经占到一半左右的量级。
而让资本圈感到兴奋的一个数据是,国内的近视人群约6亿人,全飞秒手术的渗透率只有0.25%左右,就已经能撑起整个行业了。根据美国同类手术导入期的增长率,假设国内渗透率每年只提升0.02%,预计2025年全飞秒的市场规模就接近550亿元了。按这个规模计算,这个手术甚至可以扛起一半的眼科医疗服务市场。
不为人所知的是,“飞秒激光”技术是蔡司的独家专利。这个品牌更高频次出现的场合,可能是手机、相机镜头,以及眼镜镜片等。实际上,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医疗技术业务和视力保健业务是国内所有业务部门中增速最快的。蔡司医疗技术在中国区的收入已经连续三年超过美国,特别是今年已经大幅度超过40%,在上一个财年,中国市场更是成长为蔡司的全球第一大市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医疗业务的胜利。
近日,蔡司中国首席运营官(COO)谢磊接受了经观大健康的采访,他围绕医疗业务布局、供应链本土化以及集采政策影响等,阐述了他们的观察和未来布局方向。
经观大健康:在业绩层面,医疗技术业务给蔡司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蔡司在这块上如何布局?
谢磊:过去一年里,医疗技术业务部门和视力保健业务部门是所有业务部门中增长最快的,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的关系,大家对于健康更加关注,同时也是国家对健康在不断加大。而且疫情以来很多小朋友必须在家学习,这样近视眼发病率更高了,也变相推动了我们视力保健业务部门的发展。
目前我们整个医疗板块分了两大类,一类我们叫做眼科的诊断和治疗板块,我们有很多诊断设备,比如眼底相机这样一些产品。在治疗设备这块,我们有激光眼科治疗、近视眼矫正手术设备,就是我们全飞秒的设备,另外还有晶体,这些都是针对于眼科类别的诊断、治疗方面的设备和产品。
第二大块就是手术显微板块。主要是手术显微镜,应用最广泛的是神经外科领域,我们现在有一台产品叫KINEVO 900,是最新的带机器人导航的设备。除了神经外科,还有一些包括骨科,包括耳鼻喉手术显微镜,都是我们医疗手术显微镜板块下面的。有些显微镜我们可以把显微镜手术过程和病理过程结合在一起,对患者来说不需要开着胸送去病理科等病理结果,马上就会知道病灶有没有扩散,是不是需要进一步做手术切除。
同时在我们在数字产品上也在给医疗业务加码,比如说眼健康这块,我们既有自建的,也有和微软、阿里的合作,上线了青少年眼健康的小程序,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同时也在线上线下和医院合作。
经观大健康:供应链的布局以及本土化是什么状态?
谢磊:其实我们的本土化做得很早,蔡司20年前已经在中国布局,我们有建立自己的工厂,生产很多不同的产品。刚才讲到的眼健康,我们在20年前就已经在广州建立了眼睛镜片生产基地,这个生产基地一直在扩容。去年我们完成一个新的基建项目,把眼健康镜片产能提升了很大的一部分,而且我们在未来还会再提升这方面的产能。同时,去年在广州建了一个新的厂房,同时也把我们植入的晶体生产也挪到中国,这个工厂未来会为中国的晶体进行生产,目前试生产已经完成。
我们在苏州还有一家手术显微镜生产公司,以及医疗诊断设备的生产和研发基地。今年会扩容,上个星期我们已经和苏州园区管委会已经有签约,会扩容我们这块生产和研发的体量。
现在很多公司都是从国外引进来,在中国组装,在中国销售。但我们公司不是这样的策略,我们现在在尝试在国内研发,在国内生产,全球销售,是倒过来做的。现在三大系列的手术显微镜全部都是在国内开发然后是全球销售,还有一款OCT就是眼底扫描产品也是全部在中国研发,在全球销售的。
经观大健康:眼科以及耳鼻喉科都是重要的耗材市场,现在国家带量采购的政策可以说是重构了整个耗材市场的发展逻辑,蔡司怎么看待政策的影响?
谢磊:我觉得带量采购肯定是有好处,首先去掉了很多中间环节,虚高的价格确实是下降了。但也是个分化的过程,小的企业因为基础或者资金不那么雄厚的会被淘汰。这种淘汰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把不好的产能在竞争当中去除了,不好的是可能会压制新兴企业或者初创型企业。这些企业要进入市场就更难,因为在没有形成一定产能的时候,成本很难做到有竞争力。所以,我觉得这是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消费者或者患者确实受益。对于企业来说,好的企业会越来越好,但是初创型企业会更有压力。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