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诗琪、张昊/文 在刚刚结束的医保谈判中,除了PD-1(抗肿瘤药)之外最大的焦点——CAR-T(细胞疗法)缺席谈判,两家已经有获批产品的国内公司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都没有对外发声。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CAR-T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获得了进入下一个调整环节的资格,但最终未能进入谈判环节。在此次医保谈判之前,CAR-T被外界誉为“120万元癌症神药”,期望值很高。
媒体对此看法不一,多数基于当天两家药企并没有代表到场,认为是药企没有“赴约”。但据经观大健康与多位从业者的沟通中得知,监管部门也对该产品有犹豫。此次缺席被认为是行业的一个风向标,已获批和待获批的几家国内公司都密切关注着该事件的走向。
在记者过往跟几家从业公司的沟通中,医保都是重中之重,但从节点上看,并没有被设在今年完成。坦诚地讲,2021年才获批的CAR-T,不到半年时间里就进入了医保药品的初审名单,这已经远快于2019年和2020年谈判药品的准入周期的中位数——3年和1.8年。
按照企业的规划,迫在眉睫要做的是产品成本的降低,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原材料的国产替代和内部运营、制造效率的提升,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把产品价格降到现有水平的一半左右,也就是50万元到60万元。CAR-T属于高度个性化定制的药物,牵扯到患者细胞的单采、运输、回输以及对患者的处理和监测等一系列复杂流程,短期内都无法通过量产快速降低成本。
此前媒体不断质疑该产品高昂的价格,但从业者的理解是,产品本身是完全有可能降到现有水平的一半。那时再加上医保和商保的共同作用,患者可能自费的部分在20万元以内,适用的人群将大大增加。
有传闻这也是国家医保局的心理价格,但该部门并没有公开评论过此事。历次药品目录的调整,国家医保局始终把握着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功能定位,重点是将临床价值高、价格合理、能够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药品纳入目录。从这个逻辑上看,目前CAR-T对应的适应症和价格区间,的确不属于常规逻辑范畴之内。
这使得各大保险公司对CAR-T的关注度很高,此次没进入医保,意味着几家有产品获批的公司只能等到明年底再次谈判。未来一年,商保都是患者降低费用的主要途径。公开信息显示,主要的参与方是各地政府联合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惠民保”。比如“苏惠保”对于CAR-T的最高保险金额达到100万元,长沙“惠民保”最高可报销50万元。
今年算是CAR-T的商业化元年,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都已经开始了商业化。因为对应的适应症患者比较集中,需要入院的数量在一百家左右,两家在销售团队的规模规划上都不会特别大。尤其是目前获批适应症的对应人群并不多,未能进入医保,使得两家也不会在此刻大打价格战,抢“战场”。
有从业者认为,这或许是件好事,企业有近一年的时间把产品流程再磨合得更好。此前,在CAR-T审批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就对药品的整个流程慎之又慎,毕竟细胞类产品不同于传统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我国此前也并没有在此类产品上有大规模生产的经验。
现在可以明确的是,在未来一年,CAR-T行业的关键词依然是降费。随着包括合源生物在内的几家正在排队的公司产品获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逐渐增多,它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商业化的轨道中。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