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永勤 “车联网和机器人是我们未来的两大主线,其市场容量或将10倍于此前的经营业务”,在深圳市华信天线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信天线)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总部办公室内,该公司总裁姚文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展望。
华信天线是一家聚焦卫星定位天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深耕卫星导航产业,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于2021年7月19日成功入围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并于9月2日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那么,华信天线是如何从一个创业企业在十三年间发展成为中国卫星定位天线领域领军企业的呢?
凭实力打开国产替代之门
“我们是在2008年11月22日成立的,当时选择了RTK天线为创业突破口,并专注于测量测绘市场;主要原因是看到了这个新兴市场的需求错配以及国产替代化带来的巨大机遇。”在谈及创业的初衷时,姚文杰这样对记者表述。
RTK天线就是高精度GNSS天线,可以用在测量测绘、无人机、国防军工、自动驾驶和精准农业等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8年前后,RTK天线市场基本上是被外资巨头(比如天宝、拓普康、诺瓦泰等)所垄断,导致售价十分昂贵,一套RTK产品成本不到2万元的标准件竟然可以卖到10-20万元。而且,这些外资巨头只生产标准件,不提供定制品;而当时中国这个市场才刚刚兴起,很多小企业更需要的是定制化产品而不是标准件。
“正是基于这两个原因,我们看到了这个市场存在极大的商机,再加上创业团队大股东兼技术负责人王春华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创始人王海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是原中兴通讯法务总监,善于整体运营,所以一拍即合便成立了华信天线公司。”姚文杰说。
凭借国产化的低成本和灵活的定制机制,华信天线的产品一上市便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并收获了一大批小而新的企业客户;而这批小企业客户,将会在以后一路伴随华线天线做大做强。
“我们的初创团队才6个人,公司第一批产品是在王海波家里生产出来的,但创业第一年的盈利已经达到几十万,不但解决了公司的生存问题,良好的现金流还保证了公司的成长。就这样经过了3年左右的平稳发展,接着便迎来了2012年左右的行业大爆发。”姚文杰说。
为什么卫星定位天线会忽然出现大爆发?对此,姚文杰向记者解释称,从2011年到2013年,华信天线连续三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国家北斗重大专项“多模多频高精度天线”项目,连续两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原总装备部“北斗军用导航天线”项目,从而奠定了公司在军用和民用领域的标杆地位。随着4万亿刺激政策的落地推开,“铁公基”在2011年左右全面开启,从而引爆了测量测绘行业。与此同时,公司在军品方面的良好成绩也在行业内树立起了品牌,于是产品一下子便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姚文杰对记者表示,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天时者,国家政策也;地利者,是为行业需求;而人和,则指公司的技术实力”。正是在“技术实力+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三方面的共力下,华信天线的业绩从2011年开始井喷,连续三年年增长率都超过了50%,而2013年时市场占有率更是接近70%。
有别于大多数创业企业的曲折成长历程,华信天线从创业开始顺势而为,一路走来算是顺风顺水。但当自身实力大增且市场占有率达到70%后,原先专注的定制化小众市场已经难以满足其进一步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扩张主营业务就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如何扩?往哪儿扩?华信天线迎来了其创业以来的第一个发展瓶颈,如何解决“成长的烦恼”成为公司上下当务之急。
扩张主营业务 融入北斗星通
姚文杰对记者表示,其实从2013年下半年公司便开始考量主营业务扩张的问题,最终把目标锁定在移动通信领域。
“虽然当时5G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管理团队大部分都是出身于移动通信领域(或华为,或中兴,而姚文杰正是出身于华为),所以对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敏捷度,觉得是时候布局基站天线了。”他说。
但是,要布局移动通信领域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筹集资金?这个时候,公司创始人团队把目光投向了股票市场,“那时候创业板很火爆,很多创业型公司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融资迎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从2013年开始筹划在创业板IPO,并在2014年完成了各项IPO的前期筹备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创业板指数从2012年底的585点起步开启了其开板以来的第一轮大牛市,一路涨到2015年的4037点,最大涨幅约6倍。而姚文杰所提及的2013年到2014年,正是这轮荡气回肠大牛市的上半场。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当华信天线准备全力冲刺创业板IPO之际,也正是A股市场出现IPO堰塞湖的高峰期,排队等待发行的企业竟高达800多家;若按此推算,华信天线可能要等到三年后才能融资上市。但业务的发展机会瞬息万变,三年后的高精度与基站天线会否还有华信天线布局的机会,这无疑充满了不确定性。
等还是不等?华信天线迎来了新的抉择时刻。
与此同时,华信天线连续三年在相关比测中蝉联第一的强劲实力引起了北斗卫星领域乃至整个国防军工行业的重视。就在华信天线为IPO堰塞湖犯愁之际,北斗星通(002151.SZ)等业内多家上市公司向其抛出橄榄枝。
对此,姚文杰表示,“当时公司高管团队考虑到华信天线规模尚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独立IPO周期过长带来的业务发展不确定性等因素,基于有契合的企业文化、相似的发展战略、协同互补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最终于2014年选择了北斗星通,并很快在2015年完成了股权交割,从而正式进入北斗星通这个大家庭。”
其后,在大股东北斗星通的支持下,华信天线于2015年通过全资并购云通通讯和广东伟通、以及新开赛特雷德驾考驾培业务,从而挺进了移动通信领域。而姚文杰由于本身具备的华为背景,业绩承诺期后兼任三个公司的董事长,主导新项目的布局和进一步发展。
“事实证明我们对移动通信领域的布局很成功,2016-2019年间,云通通讯被收购时其营收规模不过几百万元,现在营收已经接近2个亿了。广东伟通由不足亿元的营收规模增长至超过2亿元,究其原因,最主要是随着4G过渡到5G,基站天线呈现出小型化和高密度的特点,从而导致了对基站天线的需求量成倍增长。”姚文杰说。
对未来的巨大期待:车联网和机器人
融入北斗星通后,很多人以为华信天线会就此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但事实上,在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业务之外,预期中的高精度天线业务爆发却迟迟没有到来。
对此,姚文杰对记者表示,自2015年融入北斗星通到现在,华信天线其实是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里程,期间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5年到2018年,是股权整合协议里的对赌期,同时更是双方融合后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最主要是双方企业文化的磨合,以及朝着完成利润指标去经营,并没有从整个产业的布局和长远发展来考虑。所以,这三年算是华信天线的一个调整小周期。
但就算是调整期,华信天线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业务布局,除了上述提及的通过资本并购强势挺进移动通信基站天线领域外,还成功切入无人机天线领域,并成为国内第一家无人机天线厂商;2016年更是响应国家智慧农业政策,力推精准农业、农机自动化等产品;到了2018年,华信天线已经形成了包括国防军工、测量测绘、无人机、精准农业、移动通信等在内的一系列主营业务矩阵。
第二阶段是从2018到现在,是华信天线的转型布局期。201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剧变,行业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经过十年发展的华信天线已经站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坚守初心,在巩固华信天线在卫星定位天线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还要在战略业务上获得突破性进程,这个重担落在了总裁姚文杰的肩上。
姚文杰对记者指出,“在这一阶段,我们是以更着重于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来重新审视高精度天线的发展趋势,在北斗星通集团的战略指引下,进一步聚焦主业,初步勾画出‘双轮驱动’的架构,并逐步调动所有资源向两大目标市场进行全面的业务布局。”
姚文杰口中的两大目标市场,指的是车联网和机器人。
2018年年初,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提出了构建“北斗+”新业态,引领位置增强时代的构想,认为“‘北斗+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在北斗星通的支持下,2018年年底华信天线成功募集1.5亿资金投入智能车载天线研发及产业化,并当机立断新成立智能网联天线产品部门,引进行业专家,加大对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全面进军万亿级汽车市场。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华信天线在智能网联领域的业务探索初见成效,现已与国内外知名的主流汽车主机厂商展开深度合作,而国内一些自动驾驶的头部企业(如滴滴、百度、美团、赢彻等)亦相继成为了华信天线的客户。
“由于智能驾驶的相关细则还没出炉,这些头部企业大客户还处于验车阶段,没有量产;但是,我们的样品已全部都通过了验收并逐步在小批量验证。”姚文杰对记者强调,他个人十分看好卫星导航未来在自动驾驶应用方面的巨大需求潜能,因为单就国内来说,每年的新车需求近3000万辆,如果步入自动驾驶时代,届时每辆车都必须要用到卫星导航天线,这个市场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虽然现在国内智能驾驶尚处于萌芽阶段,但从现有的政策趋势来看,国家在完成新能源汽车普及后将主推智能驾驶是大概率事件。目前来看,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12%左右的水平,换言之,智能驾驶的推广政策已经排上议程。”
姚文杰认为,现在之所以持续向车联网投入力和财力,目标就是在其爆发期来临前提前布局:“坦白说,我们一直是跟着国家的政策导向来走”。
至于机器人市场,则是近年来持续火爆的赛道。姚文杰认为,一是现在人工成本太高,企业智能化运行是一个大趋势;二是我们中国一直在推智能制造,机器人行业大发展是大势所趋。
同时,当机器人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基本上都要用到卫星信号,因为卫星的信号成本最便宜,这也就离不开天线了。
“我举个例子,在机器人市场里面有一个小的细分市场叫割草机器人,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它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轨迹和高度去割草,就是因为应用到测绘和卫星定位技术。”姚文杰表示,这种割草机器人现在全球每年的销量大概在1100万台左右,但目前智能化的自动割草机器人比例不到10%,而这只不过是机器人的一个小小的分支而已。由此可见,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姚文杰进一步表示,“在车联网和机器人这两大领域,我们目前均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是针对未来的布局。之所以如此看好这两大领域,是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和周密分析后,我们认为这两个市场的容量将会远远超出此前我们所涉及的所有细分市场的总和(包括测绘、国防、农机、无人机等),大概在3到5倍之间;如果真的全面发展起来,那么起码是此前业务市场容量的10倍以上。因此,我们是对未来充满着巨大的期待的。大股东北斗星通也意识到天线业务的无限发展前景,所以有计划以华信天线为主体进行资源整合,力图迅速把天线业务做大做强。虽然具体的方案还没出炉,但目标已经很明确,而且不排除进行一些并购的资本手段来达到目标,比如可以并购一些天线厂家等等”。
而且,姚文杰认为,随着机器人室外市场的开启,那么必然会跟室内定位联合在一起,形成室内外定位融合一体化,从而使卫星天线定位需求成倍增长,“所以说,未来的市场我们看好车联网和机器人,而未来的技术将会是室内外天线定位的融合,这必将给行业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