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市首日! 第一家精选层企业谈及北交所带来的三大改变

沈怡然2021-11-15 18:18

记者 沈怡然 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正式开市交易,新上市的10只股票全线高开,期间N大地、N晶赛、N汉鑫等多只个股触发临停,其中N同心收涨493%。

另外71只精选层平移股票则多数下跌,颖泰生物(833819.BJ)是其中之一,截至收盘跌超6%。颖泰生物董秘刘晓亮对记者表示,公司今日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方面在关注开市,一方面在内部安排生产经营的会议。

颖泰生物是一家农化工企业,主要从事农药原药、中间体及制剂产品对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2020年成为新三板上首家进入精选层的企业,进入精选层后,就实现了公开发行的持续交易。至今年9月2日,颖泰生物及一批精选层企业的k线,已经走出一个“慢牛”的行情。

11月15日,颖泰生物董秘刘晓亮接受了记者专访,谈冲刺精选层、登陆北交所的心路历程。

进入精选层,颖泰生物首次公开募资5.45亿元。刘晓亮表示,这对公司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支撑意义,不仅支撑了公司再融资,更重要的在于公开发行,这使公司切实地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活跃力量。

刘晓亮表示,对一家精选层企业,北交所主要带来三个革命性的制度改变。第一,精选层公开发行,第二,企业可上可下的分层制度,第三,投资者门槛降低。这三点制度落成,必然会改善新三板过去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首家精选层企业

从财务数据看,目前的颖泰生物是这样的:在2018-2020年间,企业每年营收规模在52-62亿之间,已经是精选层企业中营收规模最大的,企业毛利率在20-24%之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2.8-4.4亿之间。过去三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是39-45亿元,而在2015年只有28亿元。

“北交所的概念其实提了很久,一直在非正式场合有传闻,但是刚开始并没有很在意这件事”,刘晓亮对记者表示,当时想,如果仅仅换一个名字,而没有配套政策未必起到作用,也无法解决过去新三板的一系列问题。

直到2020年新三板设立精选层,还发生了一系列制度的变更,企业才发觉这一次真的不同了。如今设立北交所消息的宣布,在颖泰生物看来已经是水到渠成,因为前期各种转板制度基本已建立起来。

颖泰生物在2020年2月18日申报精选层,这也是精选层申报开闸的第一天,公司在3月收到北京证监局辅导验收的无异议函,只用了20个工作日,成为第一家完成精选层辅导验收的企业。对此,刘晓亮表示,是因为公司在合规方面一直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对制度上也相对熟悉。

颖泰生物的股价也在2019年10月开始起飞,直到2020年7月达到一个高点。数据来看,股票活跃度明显提升,过去几年公司的日成交量只有几百手、甚至最低只有10手,至今成交量已经过万。颖泰生物的市值85亿,市盈率在20-30之间。

蛰伏新三板

颖泰生物在2015年登陆新三板时,是有一定资金需求的。刘晓亮表示,当时,公司正在进行生产基地布局,筹划自主建设生产基地,从一家轻资产公司转型成一个研产供销全产业链的企业。

刘晓亮表示,在研、产、供、销四个环节里,公司的研发和销售是比较有竞争优势,但是产和供的环节相对薄弱,部分产品委托第三方加工,这样的轻资产模式长久来看竞争力不足。如果要增强自主能力、打开增长空间,必须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供应链。

一位财务型一级市场投资人对记者表示,新三板曾在高峰时期有近万家企业登陆,而投资人准入门槛是很高的。很多企业得不到交易量,K线就像一根针一样,发展大一点的退市转板,更多公司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没有匹配的估值,没有融资机会。

在北交所政策出现之前,新三板上的企业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蛰伏。刘晓亮说,那几年新三板的企业出现了分化,有的企业筹备摘牌退市,有的企业还在坚守。

北交所期待

如今,在颖泰生物看来,从精选层到北交所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有希望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刘晓亮表示,除了从定向发行到公开发行外,设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制度也非常重要,在新三板这个生态市场中,向下有创新层、基础层,进入北交所后,还可以转去沪深交易所,形成一个可上可下的联动机制。

同时,北交所将个人投资者资金门槛拉低到50万元,机构投资者不设置资金门槛。同时,原本具有新三板交易权限的投资者,权限范围也将包含北交所股票。

根据北交所数据,截至目前,有超210万投资者开户。那么这210万投资者,和精选层上170万的存量投资者,都将可以买到颖泰生物的股票。

刘晓亮表示,未来,颖泰生物进一步洞察形势,把握趋势,适应环境、自我变革,转型升级;提升供应链水平,科技创新,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和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价值。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