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霍尼韦尔展区以“合作创新——为我们共同的绿色未来”为主题,首次针对“碳中和”这一主线展示其在航空、智能制造、智慧楼宇、仓储物流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应用成果。与此同时,霍尼韦尔发布了《炼化行业低碳发展白皮书》,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炼化行业及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和创新需求,提出策略指导和技术建议。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拥有超过100年的历史。2021年4月,霍尼韦尔宣布承诺于2035年实现所有业务运营和设施的碳中和目标。
实际上,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霍尼韦尔已经被证明是切实有效的办法。霍尼韦尔公司约50%的新产品研发都与改善客户的环保表现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自2004年起,公司业务运营和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强度已减少90%以上。自2010年以来,先后实施了5700多个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平均每年可节省1亿美元成本。如今,将旗下丰富和多元的产品组合与用户需求相结合,以创新技术和模式带来可持续发展领域新的价值,是霍尼韦尔在华发展的长期目标,而中国市场是这些创新的重要来源。
本届进博会期间,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刘茂树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采访。他表示乐见中国企业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管理变革和技术变革中去。“中国客户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很多企业把外部的压力转化成内生式的增长动力,来应对新的挑战——不再是找一个便宜的解决方案,而是致力于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些转变。”刘茂树说,“只有把可持续发展变成公司内部认同的内生式增长动力,拿出切实可行的路线图和战略,才能实现远景目标。”
在中国,霍尼韦尔秉持“东方服务东方”的战略,通过不断开发满足客户能源和环境需求的产品与技术,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远景目标,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内部,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销售团队名字已经改成了“客户成功经理”。他们的责任是努力成为中国客户的长期合作伙伴,帮助客户成功。“霍尼韦尔的成功是建立在客户成功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团队每个人的成功也是建立在我们所服务的客户成功之上,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思路转变。”刘茂树总结,“客户的长远发展才是我们真正的关注点。”
如今,关于霍尼韦尔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助力中国企业产业升级的故事正越来越多。或许,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应如此:有历史,有未来,有受人尊敬的品牌,更有回馈社会的担当。
|访谈|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刘茂树
沈建缘:如何看待“双碳”目标与企业发展的融合?
刘茂树: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双碳”计划在政策基础上给出了新的机制,推动国内利用市场方法、市场机制进一步加快促进转型升级。今年4月,霍尼韦尔承诺于2035年前实现所有业务运营和设施的“碳中和”目标。我们将采取一揽子举措,包括加大节能项目的投资、采用可再生能源、完成业务设施与公司用车的资产改良项目并利用可靠的碳信用额度等,以进一步延续公司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一贯努力。这不仅是对全球碳减排目标的主动回应,也是霍尼韦尔作为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的积极践行。
沈建缘:对于达成“双碳”目标进程中的企业,有怎样的建议?
刘茂树:霍尼韦尔的切身经验是——要从管理的角度,把它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已经成为霍尼韦尔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在我们考虑公司的决策时,从日常管理到各类决定,都会努力平衡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目标间的关系——我们要坚定地把它立于长远战略之上来定位其价值和重要性。
另外,从技术变革的角度看,“碳中和”或者“碳达峰”都需要技术上进行突破。因为降低碳排放系统且复杂,这个过程不是单一的某项技术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组合性的技术来构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如何将新技术和现在的工业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结构性技术变革,是我们未来需要大力推进的。
最后,“变革”的成功与否与“人”是息息相关的。任何一种策略都需要好的领导者来引领——他需要有这样的决心、战略眼光和执行力,能够把战略变成一个分步实施的方案,并让团队信服地推动它。
沈建缘:霍尼韦尔自身如何受益于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茂树:第一,霍尼韦尔公司内部都高度认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价值和意义,大家每天都能感受到公司的碳排放更少了,废水产量更低了——这让团队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做的事对地球、对人类、对身边的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们的坚定举措也让员工更加信赖公司,我们也能够持续吸引更好的人才加入我们。
第二,我们所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并不单纯服务霍尼韦尔本身,我们同时也把创新实践和客户、合作伙伴分享。比如数字化融合技术,目前不仅在霍尼韦尔内部使用,我们的很多合作伙伴和客户也在使用——我们已经把它拓展到行业和社会,并带来很积极的影响。同时,因为客户端的使用场景更多,也给了我们技术方面更多的反馈,从而促进我们推出更新一代的解决方案,接着继续应用于内外部,这样一个正向循环,让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影响是品牌美誉度和社会认可度。在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政府、投资人以及合作伙伴更加相信和霍尼韦尔合作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这几年,我们更加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朋友圈扩大了,合作伙伴更愿意和我们做开放式创新合作。“低碳”和“绿色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更需要有理念相同、发展方向相似的公司互相影响、促进,从而加快步伐,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以我们最近在中国成立的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低碳中心为例,它的目标就是构建霍尼韦尔与中国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高校等多方在低碳领域联动合作的窗口,共同推动产业链的低碳转型,为中国“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更为低碳、智能、安全、健康和可持续的未来发展。
沈建缘:如何看待中国作为霍尼韦尔全球增长型市场之一,在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创新型合作模式方面的机会?
刘茂树:霍尼韦尔的发展战略和中国“双循环”的战略是不谋而合的,我们的“东方服务东方”和“东方服务世界”战略,本质上就是要做好“内循环”和“外循环”。我们既把自己当成一个纯粹的中国公司,也把自己定位一个外资公司——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我们坚定地相信一定要服务好中国市场。目前的中国经济体,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市场。与过去侧重于技术应用不同,现在的中国已经走到了创新的潮头浪尖,是一个创新的源头。
中国的生态链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我们在内部找到了很多创新源头,同时和客户合作过程当中也开发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我们有很多原创性的发明创作,不单单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客户也都在使用。中国已经成为霍尼韦尔全球最重要的创新基地之一。
沈建缘:从您自身业务团队考核思考,您希望员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与霍尼韦尔“全球创新最重要源头”的定位相匹配?
刘茂树:我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不再简单地作为一个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新基地,对于人才的需求一直在与时俱进。与过去作为生产基地的阶段不同,现在我们更多地要把中国故事、中国创新讲清楚、推出去,让别人理解为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这需要两个重要的能力——第一要说清楚,第二要让别人相信。
其次,我们的人才需要有全球视野,要坚持我们不是简单地为中国创新,也在为全球创新。团队的目标场景应该是适用全球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工厂、某一个地区。
最后,在这个发展趋势下,外界对我们的期待也会提高。以前中国市场在全球业务中占比较小,是否完成KPI对全球业务影响不大。但是随着中国市场业务规模的不断加大,中国的业务链一旦受影响就会影响全球的整体发展,影响集团公司的方方面面,这对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相信只要真正做到中国的创新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全世界,公司的业绩也会相应增长,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在中国是一家成功的企业。
沈建缘/文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