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万敏 10月20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未落实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自律管理要求的通报(2021年第1期,总第1期)》(以下简称“《通报》”)。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次对未落实备案管理的移动金融APP进行通报。
《通报》显示,截至目前,仍有17款移动金融APP的提供方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关整改工作,未对备案APP进行版本维护的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有三家,包括乐亭舜丰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六盘水钟山凉都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梅州客家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城商行包括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此外,还涉及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畅捷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等数款APP。
《通报》表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9〕237号)、《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积极履行移动金融APP行业自律管理职责,对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实名备案的移动金融APP版本维护、风险处置、投诉处理、备案标志使用等情况进行日常自律检查。
对检查发现的未按备案要求处理的移动金融APP提供方,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通过电话告知、发函提醒等方式进行督促。
城商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银行APP此前也曾多次被监管部门通报。今年7月19日,工信部披露《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1年第6批,总第15批)》,在此次通报中,大连银行手机银行APP、锦州银行的“锦商之家”APP被点名。今年4月,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广东南粤银行的APP应用也曾因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或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而被工信部通报。
一位曾在农商行任职的金融科技人士认为,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很多小银行出于各种原因,也纷纷上马APP、微信银行、小程序等项目,但是在数字化转型的实际过程中缺乏清晰的目标和管理协同,最后做出来的产品客户体验差,用的人也不多,研发部门因此受到各种压力,创新动力不足,运营维护不主动不及时,形成了负面循环。
据易观咨询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手机银行服务应用整体活跃人数为4.7亿人,环比增长3.8%,同比增长23.6%。
但在繁荣背后,从各家上市银行2021年半年报公布数据来看,银行APP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集中在行业头部几家国有行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APP能分到的市场规模占比很小。
而即使是国有大银行,其APP的运营也不是一帆风顺。
近日,邮储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决定停止邮储生活APP相关服务。8月份,兴业银行也曾发布公告称,将于10月11日终止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相关功能将迁移至兴业管家APP。
银行APP是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前台产品,尤其在零售类业务中,APP的使用体验和完善程度,直接体现出银行在中后台的科技能力。
“客户迁移至数字化渠道的速度比以往更快。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增加了23%,手机移动银行的使用率增加了30%。这些变化很可能是永久性的,与危机前的趋势相比,客户向数字化渠道迁移的速度快了3到4年。”波士顿咨询在《2021年全球零售银行业报告》中指出,零售银行必须走向数字化,从前端到后端,围绕价值流进行。价值流是银行开展的用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系列增值活动。大多数银行优先开展部分数字化举措通常关注前端职能,因为这些职能可以更明显地影响客户,却没有在成本控制和风控,如后端或内部流程上投入同等努力,结果客户的数字化体验虽然得到改善,客户也获得了新选择与新功能,但银行的固定成本,主要与网点、办公场所等房地产成本相关却丝毫没有降低。如果不调整成本,银行数字化举措的变现就会举步维艰。
但记者也看到,中小银行投入数字化转型的热情仍在高涨。台州银行网站显示,该行最近发布了一批大数据开发、运维工程师、技术测试、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等科技相关岗位。
宇信科技在其发布的《上市银行百花齐放,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报告中表示,根据银行的数字化维度及模式划分方式,将银行数字化转型分为“自建生态核心”模式,即通过建设开放平台,自主整合自身和外部资源主动布局,形成闭环式金融生态系统,适用于大型国有银行或资源雄厚的股份制银行,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相对的,弱资源禀赋和低开放程度的银行适用“传统细分深耕”模式,战略重心放在借助本地化优势服务,打造特色化拳头产品和服务,一般为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如浙江农信、江南农商行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