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双城记”格局渐开:双城融合进入新阶段,三大特点突显

张锐2021-10-14 21:22

记者 张锐 香港和深圳,这两个独具魅力的城市,互相“拥抱”的力度正在越来越大。

10月12日,深圳市在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发布会在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双会场连线举办。林郑月娥在当天敲锣仪式上致辞称,这次债券发行意义重大,是首次有内地地方政府在香港发债,同时也是首次有内地市政府在境外发行债券,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她亦称,这次债券发行的时间也是别具意义,在自己10月6日发表的2021年施政报告中,有关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策略,是首次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和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充分考虑了香港和深圳之间独特而且充满活力的关系。

林郑月娥表示,她期待尽早与深圳方面讨论北部都会区的构想,共同推动相关的发展项目。

对于近日香港和深圳两地的频繁互动,中国综合开发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他认为港深融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主动 、全面和深度”三大特点。

“以往施政报告更多还是讲香港自己的事,与深圳合作通常是单独提一下,比如像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印象中2007年提过港深大都会,但过去也十多年了。” 谢来风说,此次提出的香港建设北部都会区至少从空间上、概念上,与深圳做出了一个共同发展的愿景,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北部都会区:香港境内连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

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提出将香港北部建设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 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 并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

林郑月娥说,北部都会区是具规模的城市空间,将成为香港境内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连系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

她同时称,北部都会区重点发展创科,将与支撑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港都会区互补。未来,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整个都会区发展完成后,将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并提供65万个职位,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相关职位。

10月10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波在司长随笔中发表《南北并驾的新发展格局》一文,指出在“ 南金融、北创科”的发展布局下,香港的南北两端将呈“哑铃式”的发展,盛载着两大经济引擎。

陈波回顾香港发展历史称,从渔村到贸易港到金融中心,香港主要的经济活动一直集中在维港两岸的地区,包括港岛北部从中上环、湾仔至铜锣湾,九龙南部的尖沙咀、佐敦至旺角等。 这种发展状态有其历史背景,却没有根本上的必然性,亦没有以香港与邻近内地城市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全局作考虑。

那么,当香港的经济发展一直紧靠祖国、与内地邻近城市的联系和合作愈趋紧密,加上香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中的定位、中央对香港的支持与期盼,香港的空间发展策略和土地使用布局怎样才最适合及有利于香港长远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呢?

陈波认为,“香港必须从这个高度和视角,来思考及回答这个对香港影响深远的问题,以至政府能善用土地资源,回应市民的住屋、生活和就业需要,本港的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经营、群聚和相关配套等。”

他称,香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是金融服务,它将在现时的重点地域——“维港都会区”继续发展;新的经济引擎是创新科技,将重点布置在“ 北部都会区”。

而在谢来风看来,“过去两年,香港经历疫情和‘修例风波’,香港在中央通过《香港国安法》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双重保障下进入一个新阶段,回到发展主题上来,规划北部都会区是一个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动作。”

谢来风认为,这与香港本身在政治、经济、社会氛围的改变是有关系的。

科技城、新铁路,及大规模房屋拓地项目

香港新闻局公布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港深由西至东建设了七个陆路口岸和相连的交通基建,使两地能跨越“两湾一河”(深圳湾、大鹏湾、深圳河)而相互连接, 促成了40 多年来两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港深“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

“双城”指香港和深圳,“三圈”是指:西边的“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深圳的前海、蛇口及后海将连接到香港的天水围、元朗、洪水桥,让这一带由原来香港的远端变成为接驳到深圳西部的中心区域;中间的“港深紧密互动圈”,包括罗湖、落马洲、皇岗、文锦渡等几个口岸,上连罗湖、福田等深圳蓬勃发展的地区,下接香港的新田、古洞北、粉岭、上水,以及新界北新市镇等;东部的“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除了大鹏湾和印洲塘外,还覆盖了莲麻坑、地质公园、东平洲和大鹏半岛环境优美的郊游胜地。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新田科技城、新铁路项目以及大规模房屋拓地项目等亮点。

林郑月娥表示,连接北部都会区的运输系统将以铁路为主,其中建议的铁路项目包括兴建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以及把正在规划的北环线向北伸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新田科技城方面,项目占地1100公顷,是汇集科创人才工作及生活的综合社区,共可提供做科创用途的总楼面面积相当于16.5个香港科学园。

林郑月娥称,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要令都会区达致职住平衡,土地供应亦是非常关键。在北部都会区内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万个住宅单位。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可提供达186 000个住宅单位。这个规模相当于13至14.5个太古城。

“原来的深港合作讲的比较多的是以产业为主,偏向经济,但这次的方案是比较全面的,突破了点对点。”谢来风认为,双城三圈提到的合作内容包括产业、交通、民生,还有生态保护,是非常丰富的。

谢来风亦提到,北部都会区将把深港合作推向深度融入。他认为,在科创园、铁路、房屋等建设项目方面,中资企业可以发挥优势。

“因为香港在开发建设进度上是有待改进提升的,比如现在的河套香港园区,被质疑是‘盖楼出租’模式,这不是科创园区、产业园区的发展逻辑。”谢来风说,与之相比,中资企业在这方面其实有很丰富的经验,尤其如果在港中资企业能够做出一些标志性的项目,对未来深港融合也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这个区域会实现双向的跨境发展,是一个深度融合的过程,比如,香港人跨境工作、内地人到北部都会区工作,一些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接如何做等等。”谢来风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广州采访部记者
关注华南制造业领域,包括食品、纺织、家具、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
联系邮箱:zhangrui@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