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北京市将新增中小学学位16万个

李静2021-10-09 16:15

记者 李静 为加快北京市中小学学校建设,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北京市发布《“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全市将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

21世纪教育副院长熊丙奇对表示,随着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儿童到大城市入学,地方政府需要做好协调,对学位进行前瞻性规划,以免等入学时出现缺口。

根据《规划》整体要求,到2025年,北京市学前教育要更加普及普惠安全优质,适龄儿童入园率需要保持在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义务教育要更加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均衡,区域、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差距显著缩小。

为满足上述目标,北京市提出要多渠道增加中小学学位供给,并通过新建、改建和整合利用现有校内资源等多种方式,增加学位数量。

其中,《规划》指出通过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对有条件的校舍进行改扩建。支持学校整合校内空间资源,通过各类教室复合利用,增加学位数量。在保障教学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扩大班级容量。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校外教育等资源用于补充中小学学位缺口。加大出租出借校舍的回收力度。统筹使用各类教育设施,加强学区内、教育集团(集群、联盟)内、一贯制学校内和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充分提高学位资源利用效率。积极面向校外拓展办学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疏解腾退空间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义务教育学位缺口。

同时,北京市也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市级统筹。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17所左右优质中小学学校。通过“市建共管”或“市建区办”方式,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建设,建成后提供优质中小学学位5万个左右。

按照《规划》,北京市将对核心区入学将实施校园更新改造,通过精细化、非标准化设计,提升教育资源空间品质。综合运用户籍、住房、入学等政策,合理控制核心区入学规模。发挥核心区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带动作用。对人口密集地区结合街区修补,补充中小学办学资源。城乡结合部地区严格落实配套标准,确保中小学设施与村庄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大力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补齐海淀山后、丰台河西等地区教育设施短板。

围绕城市副中心的教育配套保障,《规划》提出,将推动教育设施规划落地,加快北京学校、首师大附中、景山学校、北海幼儿园等优质教育项目建设,有序实施老城区校舍改造,有效增加学位资源。同时持续推进教师素质和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统筹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城市副中心学校精准帮扶协作,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此外,北京市也将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人口变化,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建设一批优质学校,新建、扩建一批国际学校。加快补齐昌平回天、房山长阳等人口密集地区教育设施缺口。

熊丙奇对表示,增加学位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对学校布局的优化做好前瞻性预测。要保证孩子入学,很显然要加强学校建设,不可能通过不增加学校建设的情况下扩大班额来解决供给问题,这就会产生大班额现象,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教育、财经领域。新闻线索请联系lijing@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