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究竟何来:是短期紧缺,还是长期矛盾爆发?

高歌2021-09-29 14:00

记者 高歌 拉闸限电还在蔓延。

9月28日午间,一则“北京停电计划”引来众多关注。随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紧急回应称,“计划检修是电网公司一项常规工作,目的主要是进行设备日常检修运维和电网升级改造,确保首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目前,首都电网供应充足,平稳有序,可确保满足全市用电需求。”

同日,南京、苏州也收到来自国家电网的停电通知,涵盖9月29日—30日多个时段、多个区域,不过限电原因并未给明。

地处东北的辽宁省用电告急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9月28日,辽宁省工信厅发布预警信息称,根据东北网调预测,9月28日全省最大电力缺口达到530万千瓦,依据国家发改委《有序用电管理办法》,达到严重缺电II级橙色预警信号。决定9月28日0:00-24:00在全省启动实施有序用电II级措施。

辽宁省工信厅表示,由于负荷缺口较大,实施有序用电后,仍存拉闸限电风险。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供电公司要向可能实施拉闸限电的用户发出风险预警,避免拉闸限电涉及生产安全、民生和重要用户。

因供电紧张,东北多地已因拉闸限电并引发多起事件。9月24日,辽宁澎辉铸业有限公司因突发限电,导致排风系统停运,发生高炉煤气中毒事故。事故中,共有23人送至辽阳市中心医院救治。

9月28日,一位业内人士对表示,从业十余年,今年的用电形势是他从未见过的,“电网公司的业务范畴是电网运营,向终端用户提供电力,现在的情况是电网无电可调,想买电都买不到。”

“无电可调”的局面还在持续。

9月26日,广州向市民发布有序用电、节约用电倡议书,宣布缩短广州景观照明亮灯时间,国庆期间不安排灯光秀表演。

9月28日,国家电网召开保障供电紧急电视电话会。国网东北分部、山东电力、辽宁电力作了电力保供专题发言。各分部、省公司等负责人悉数出席。

在这次紧急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辛保安称,今年以来,面对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电煤供应持续紧张、主要流域来水偏枯、暴雨洪涝灾害频发等挑战。进入9月份,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电力供需形势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对做好供电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9月29日,南京、苏州等地开始实施辖区内部分区域分时段停电。

电荒究竟何来?拉闸限电何以打破季节常规频频上演?

除东北外,南方各省也纷纷拉闸限电,中国是世界第三煤炭储量大国、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为何能源安全问题突然如此突出?

此轮大规模拉闸限电,与能耗双控究竟有何关系?自年初以来,煤炭价格一路高企,各地拉闸限电究竟是电荒,还是煤荒?

一、督导能解决紧缺吗?

9月28日,接近国家电网的相关人士对称,由于拉闸限电引发大量社会反应,国家电网调度中心近期已与东北地区相关省份的政府部门进行了调研沟通,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建议地方部门加强电煤和电厂协调,保供给保用电;而是建议拉闸限电,遵循有序用电方案。

蔓延全国多个省市的拉闸限电,并不是最先从东北开始的,但由于东北一些地方直接对居民生活用电进行了“无预警”拉闸限电,随即引来众多质疑。

有消息人士称,东北一些地方之所以直接选择限制居民用电,部分原因是出于经济增长的考量。“东北地区本来经济形式就比较低迷,所以在选择拉闸限电时,当地有些声音支持保工业,也就保经济增长。”

上述人士表示,在负荷不能快速平衡的情况下,电网存在解列的风险。解列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干扰,其稳定性遭到破坏,发电机和电力系统其他部分之间、系统的一部分和系统其他部分之间失去同步并无法恢复同步时,将它们之间的电联系切断,分解成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部分,以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严重后果。

一位电厂人士对分析称,与江浙粤等地不同,东北地区民营经济相对较小,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要么有自己的电厂,要么对当地的经济支撑效果明显。因此,出于还想保经济增长等方面的考虑,对它们的限电措施很慎重。但南方省份就不一样了,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而且都在园区里,因此这些省份基本上都是按照有序用电的预案来限电的。

该人士说,现在是从北到南都缺电。南方某省的一个企业主,近期曾经历了“前一天收到停电通知,第二天又收到停产通知的。你一点办法没有,什么订单、利润的,一顶高耗能的帽子一扣,措施就直接来了。”

国家层面的调研督导的确已经展开。9月23日至25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带队赴宁夏、陕西,深入生产建设一线,对煤炭、天然气增产保供进行现场调研督导。要求地方和企业压实保供责任,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突出保障发电、供暖等民生用煤,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同时,国家能源局有关业务司已分别赴京津冀、蒙东、黑龙江、湖南等地督导煤炭、天然气保供工作。

9月24日,国家发改委组织晋陕蒙和有关产煤大市、重点煤炭企业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煤源落实有关工作。会议要求晋陕蒙和有关煤炭企业承担保供稳价社会责任,主动与有关省区市衔接,逐矿落实煤源,成立工作专班,安排专人负责,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推动煤炭供需双方尽早完成补签中长期合同并确保足额兑现。

问题是,电荒蔓延下的紧急督导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吗?

前述电厂人士称,这一轮电荒,看似电荒,实则是煤荒。电厂端,由于煤炭价格不断高涨,很多电厂已经是亏损状态,有的电厂已经是发一度电要亏几厘钱的地步,因此电厂发电意愿严重受挫。另外,就算是电厂想多发电,各地政府再着急,电煤紧张的局面也很难马上就能得到扭转。

据了解,在国家发改委近期组织的专题会上,晋陕蒙和有关煤炭企业均表示,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先进产能释放,全力增产增供,尽快将资源落实到企业,组织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尽快完成签约,保障冬季全国煤炭发电供热用煤稳定供应。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的信息称,将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释放煤炭产能保障供应的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政府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煤矿生产建设手续办理,加快释放煤炭优质产能,煤炭产量稳定增加,有序补签2021年四季度电煤中长期协议,取得阶段性成效。

行业人士认为,几大重要产煤地做出的上述表态,透露出的信号很微妙,增产增供都是有前提的,“确保安全”、“加快补办手续”、“加快释放优质产能”,类似的表述意味着其实是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而“有序补签2021年四季度中长期协议”实际上已经表明,此前国家发改委一直督促的煤电长协早已形同空文。

获悉,眼下正是启动2022年度煤炭长协谈判的启动阶段,国家发改委有计划实现2022年煤炭中长期协议全覆盖,也就是从近几年的占比70%提至100%。有业内人士预计,很多合同量还是会签量不签价。

二、2021年打破了什么?

近几年,为保证有序供电,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在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的要求下,每年重点发电集团都与重点煤炭企业签订长期煤电协议。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去年12月发布的一条消息显示,2020年12月中旬的“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盛况空前、亮点纷呈、衔接顺畅、硕果累累”,整个大会期间煤炭企业共签订煤炭购销合同13.75亿吨。

13.75亿吨,相当于2020年全年全国原煤产量的35%(2020年全国原煤产量39.0亿吨)。但这一数据并不全是煤炭企业与电厂签订的,除了重点火电厂,还包括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不过,就全国而言,近几年的煤炭中长协合同量,占到了全国煤炭市场的70%以上。

为保障煤电市场平稳,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做好2021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署实行工作的通知》中,请求各方主体早签、多签署、签实、签长煤炭中长期合同,并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包括:鼓励签署3年及以上的中长期合同,电煤合同单笔数量不低于20万吨,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用煤合同不低于10万吨。供需双方就中长期合同价钱不能达成分歧意见的,依照“基准价+浮动价”准绳肯定。

价格方面,合同基准价首先由双方协商肯定,协商不分歧的按2020年度程度执行;浮动价方面,下水煤合同与铁路直达煤合同的浮动价,均可分离环渤海煤炭价钱指数、CCTD秦皇岛港煤炭价钱指数、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钱指数综合肯定。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特别对电煤签订范围提出了要求,范围以上煤炭企业签署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到达自有资源量的80%以上,2019年以来核增产能煤矿核增局部签署比例应到达90%以上。范围以上电力企业签署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到达年度煤炭运用量的75%,运用进口煤的电厂,国内煤炭运用量的80%要签署中长期合同。范围以上煤炭和电力企业2021年签署的供需双方、产运需三方中长期合同数量均应不少于上年。

据了解,近几年在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下,基本每年煤炭中长协均占到市场的70%左右,剩下的30%为现货。

在中长协里面,有不同的两种协议,一种是既保量又保价,直接签订年度价格;另一种是保量不保价,按照月、季或旬等定期的平均价格结算。由于市场波动频繁,前者占比极少,后者是主流。在往年,除了迎峰度夏用电高峰和冬季供暖高峰到来时,会出现季节性电煤紧张外,煤电市场基本平稳。

但这一惯性在2021年被打破。

一位发电企业相关人士说,“今年以来,中长协大部分都违约了。因为煤炭价格一直在涨,从1月涨到9月,年初煤炭价格一吨700多元,现在已经涨到了1600元了,翻了一番多。这个价格情况下,煤炭企业谁还愿意执行原来的合同?现在电煤的价格基本都是按照现货甚至期货价结算。有煤就算不错了,很多电厂是找煤都找不到,量都不保,还谈什么价格?”

“对于电厂而言,即便是拿到了煤炭资源,由于上网电价基本是固定的,按现货价发电,发一度就是亏一度。现在全国火电厂大部分都是亏损的,这是实情。”上述人士说。

该人士估算,目前南方省份电煤库存3-4天,东北可能只有1-2天,电煤紧缺形势已经非常明显。

被打破的,还有电力供需的平衡。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工业用电贡献率大幅超过往年水平。其中,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2%,较2019年同期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7.6%。工业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6.5%,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近70%。

一同上涨的还有煤炭的消费,上半年煤炭消费同比增长10.7%,较2019年同期增长8.1%。其中,发电、建材用煤持续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 15.7%、12%,电煤对煤炭消费增长贡献率达到76.7%。

国家能源局称,今年上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连续6个月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部分地区采取有序用电;煤炭供应偏紧,价格高位震荡。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电量、电煤消费量都在大幅增加的同时,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仅6.4%。增幅不及同期电煤消费、用电量消费增幅的一半。

中电联一位人士近期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由于今年用电大增,70%(中长协占比)不是70%了,而是50%了。50%的中长期协约,剩下50%是现货,所以煤价大涨导致发电企业亏损。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进入三季度,用电量增速略有回落,但1-8月份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仍达到13.8%。全国火电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从上半年的119,上升到了1-8月份的260。

这意味着,至少今年的7月、8月份,全国火电厂的负荷比上半年是在不断上升的。

三、电荒为何在这个时机全面爆发?

迹象和数据均显示,自今年以来,电力供需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但为何在进入9月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电荒突然而至,供电形势突然崩至拉闸限电的地步?

前述发电企业人士分析称,各地为完成任务目标突击强化能耗双控,导致一些极端措施开始在各地出现。

8月中下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其中将青海、宁夏、广东、福建等地列为双控一级警告。国家发改委在这份通知中称,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上半年严峻的节能形势保持高度警醒,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又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严格能耗双控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加强激励,对目标完成不力的地区严肃问责,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该人说,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火电是双控的一个重要对象,再加上煤炭价格高涨,发电亏损严重,因此动力明显不足。对于煤炭企业来说,煤炭也是双控对象。粗略讲,能耗双控主要就是控碳消耗、控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而煤矿和火电厂是碳产生的源头。

煤炭企业动力不足(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幅不及同期电煤消费、用电量消费增幅的一半)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近几年的煤炭去产能行动,以及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的趋严。

2016年,中国启动了一轮大规模煤炭去产能行动。到2018年,煤炭行业就提前两年完成了8亿吨去产能目标,淘汰落后煤矿4000余处。

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2020年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全面实施去产能项目“回头看”,坚决防止已经退出的项目死灰复燃。引导低效无效产能有序退出。加快推动在建煤矿投产达产,合理有序释放先进产能,实现煤炭新旧产能有序接替。”

进入2021年后,在双控背景下,对小煤矿的限制进一步趋紧。中电联一位人士在内部会议上透露,今年以来,小煤窑关停了10亿生产能力,占比大概是六分之一。

一位参与过关停小煤矿前期咨询工作的人士称,按照煤炭工业井工矿的设计规范,30万吨/年及其以下的煤矿属于小型煤矿,露天煤矿的标准则是100万吨/年。如果单纯以年产30万吨的标准去卡,难免会有一刀切的问题。

如若区域内的中小煤矿很多,且近年的退出力度较大,加之从地理情况迥异,一些区域,如两湖地区就相对封闭,这意味着这些区域的调度需求非常大。在调运通道不甚通畅的局面下,这些区域较易形成价格高地。

此外,受国际形势影响,澳洲等海外煤炭几乎没有进口,国内煤运生产能力被约束,加上用电量不断攀升,煤电供需矛盾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只是到了9月,随着各地双控突击力度加大,电力紧缺、拉闸限电等极端措施也就随之而来。

眼下,湖南等地煤价已超过1600元每吨,煤炭大省山西达到了1100元每吨,发电企业几乎全部亏损,不少地方电厂纷纷以停产检修的名义请求停电止亏,又有安全生产的红线,而各地政府部门又面临着三个月后的能耗双控大考。冬季供暖季即将到来,形势最严峻,成因也最复杂的一次保电保供任务,也开始接受考验。

四、东北是最严重的吗?

此轮电荒中,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行为,为何东北地区如此惹人关注?东北地区的电力紧缺是个案吗?

9月28日,辽宁省工信厅宣布全省启动实施有序用电II级措施。

据了解,行业按照电力或电量缺口占当期最大用电需求比例的不同,将预警信号分为四个等级,其中Ⅰ级为特别严重(缺口20%以上),发红色预警信号;Ⅱ级为严重(缺口10%-20%),发橙色预警信号;Ⅲ级为较重(缺口5%-10%),发黄色预警信号;Ⅳ级为一般(缺口5%以下),发蓝色预警信号。

关于东北电力紧张的原因,9月26日,辽宁省工信厅召开的一次全省电力保障工作会议给出了解释。根据辽宁官方媒体发布的消息,这次会议认为,前8月,辽宁省全社会用电负荷

创历史新高。7月以来,由于发电能力大幅下降,辽宁省电力短缺。9月10日起,辽宁省外来净受入电力大幅下降,电力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已不能满足全部企业的用电需求。9月23日至25日,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

根据这次会议的分析,辽宁电力紧张的直接原因先是基本面,电力负荷不断加大,需求大增。其次是近两个月电力短缺加剧,一是7月以来发电能力大幅下降,至9月10日起,净受入电力大幅下降,短缺进一步加剧,再至9月23-25日,风电骤减少。因此近短缺加剧至严重级别。

但官方没有解释的是,为何到了7月发电能力就大幅下降了?为何到了9月10日,净受入电力大幅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个变化?

数据显示,与全国相比,今年1-8月,辽宁省无论是全社会用电量还是工业用电量,增幅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5%(全国13.8%);工业用电量增长9.5%(全国13.1%)。

吉林省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今年1-8月,吉林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9%,但全省发电量同比仅增长3.04%。其中,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56%;发电量却同比下降8.79%。电力紧张也就随之爆发。

没有被看到的是,东北的电力紧张还不是最严重的。

上述业内对称,东北限电的整体的负荷达到总负荷最高负荷的10%—20%,而华北某地的限电的容量已经到30%。“可以理解为情形更加严峻。”

该人士说,“该地区在限电的精细度上做得比较好,和政府配合得比较好,区域限电首先是绝对不能动民用的,包括涉及民生的医院、市场、水气暖等单位,另外在大工业用户里边也有分层,对一些高耗能的企业限电量比较大。因此这一区域的限电没有被民众感知到,但高耗能的大工业用户的反应特别大,目前的对策是对这些用户最大额度限电,更紧急的情况下,会对些企业提供保安电源(避免全厂事故停电时造成机组失控、损坏设备、影响电厂长期不能恢复供电而设置的向事故保安负荷供电的电源),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在有序用电的问题上,该人士称,是以地方政府为主的,限谁怎么限,电网要跟政府协商,电网只能提供一定的依据,让政府参考。红线是坚决保民生,发电企业也会算自己的经济账。“限电是政府行为,限谁的,限多少,是需要政府批复的。”

这位业内人士目前正在忙两件事,一件是限电,另一件则是配合光伏整县推进的相关工作。对于此轮电力紧张的原因,他表示,打个比方,电网就是卖猪肉的,现在的情况是猪不出栏,至于为啥养殖户不养猪了,他也不知道。

去年12月中旬,湖南等地曾经经历过一轮限电,具体原因是可追溯的,一方面涉及极端天气情况,一方面也涉及当地的电源结构和资源禀赋。但此轮限电的波及面很广泛,据了解,包括东北、山东、江苏、浙江在内的十多个省份都处于限电的状态。

按照往年的情形,当下正是一年当中负荷最平稳的时候,并非迎峰度夏或是冬季的用电高峰,为什么限成这样?上述人士说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需要考量。

同一天,一位来自发电企业人士对说,现在不是电荒,是煤荒。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煤电装机容量10.8亿千瓦,占比为49.1%,首次降至50%以下。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9.8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4.8%,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自2020年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以来,新能源投资与开发再次提速,同时,能耗双控压力持续加大。

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21年在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6%以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跨区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提升至4100小时左右。

最近,上述发电企业人士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这一两年,很多火电厂的负责人不搞发电了,都去抓新能源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能源、工业相关话题,线索请联系:gaoge@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