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要拉闸限电,也要先有预案

佘宗明2021-09-28 10:19

佘宗明/文 连日来,“限电停工潮”席卷全国十余个省份,尤其是东北多地,“拉闸限电”相关新闻频上热搜。在严峻的供电形势面前,国家电网方面最新表态称,将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打好电力保供攻坚战,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在用电紧张的情况下,有保有压、有序用电是常见举措,拉闸限电,只能是超负荷运载严重过载时保电网安全的最终手段。东北多地采取拉闸限电措施,跟电力供应缺口有直接关系:按照辽宁省电力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说法,当地电力供应缺口已增至严重级别,为防止全电网崩溃,下达指令执行“电网事故拉闸限电”。

迫不得已之下拉闸限电,公众未尝不能理解。但就眼下看,有些地方断电来得让人措手不及,还不顾民情、不由分说,以至于民众啧有烦言。像某地水务集团发文件称,将不定期、不定时、无计划、无通知停电限电,就激起不小争议。

这类“连声招呼都不打”的拉闸限电,并非孤例。许多网友吐槽,因断电来得太突然,他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有的是手机没电没网没信号,有的是没法做饭、洗澡、取暖,更有甚者,全家因排风机突然断电差点一氧化碳中毒,有孕妇没法坐电梯只能爬楼梯爬上高层。9月24日,辽阳一煤企排风系统因突然断电停运后,发生了高炉煤气中毒事故。

如果说,用电紧缺源于很多客观因素,那搞突袭式的断电折射出的公共管理水平“掉线”,更多的无疑是“人”的问题。这难免会为限电带来的社会冲击“加杠杆”,激起社会反弹。

用电紧张并非骤然而至、全无预兆,就算需要居民配合,那也有必要提前制定预案、做好告知,争取民众理解。更进一步的要求则是,加强用电情况监测,优先保障居民用电。

某种程度上,拉闸限电之前,更要拉下临时突击思维的“闸刀”。这里的突击式思维,不只反映在突然断电上,更体现在减碳上。

这次全国多地限电,并非如所谓“大棋论”说的,是用故意限电来争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而是电力高度短缺,叠加各地冲刺“能耗双控”目标的结果。

受全国性煤炭紧缺、燃煤成本与基准电价严重倒挂、联络线经受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当前国内动力煤、炼焦煤产能明显收缩,加上煤炭进口量减少,蒙煤通关量偏低,电煤供给短缺明显。这跟我国经济复苏伴生的高用电需求,显然不匹配。

鉴于此,在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挖掘跨区跨省通道送电潜力之外,加速电力领域输配售电侧改革,改变“市场煤”与“限价电”并存导致的价格传导机制阻滞局面,当提上日程。这样才能以市场化手段刺激发电厂增加电力供应,匹配强劲的终端需求。

舆论场中,不少人将问题矛头对准了“碳达峰碳中和”,归咎于能耗双控。但得看到,我国能耗强度约束制度已实施10多年,“能耗双控”执行近6年,2021年单位GDP能耗指标是降低3%左右,对照2017年的3.4%以上、2018年和2019年的3%以上,并不存在加码。

部分地方紧急限电,还是没把握好产业升级节奏、没做好平时能源管理工作、没跳出突击减碳窠臼。先是不慌不忙不上心,没及时出清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资源利用率,等到“期末考”将至,赶紧临时抱佛脚。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今年上半年“能耗双控”成绩单就显示,部分地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9省区被列为一级预警地区。部分地方在收到预警后,立马由松转紧,急刹车、猛拐弯的一幕也随之出现。

就此看,深化碳排放权交易探索,推进“两高”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之外,压实地方“能耗双控”的绩效责任,以“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动态监督倒逼地方将工作做在平时,不可或缺。

说到底,无论着眼于电力开源节流,还是立足于能耗双控,要的都是长线规划,而不是临时突击。也只有秉持长期化思维,兼顾民生、发展和安全,找准着力点靶向发力、科学施策,才能拿捏好善治分寸,也下好能耗双控这盘大棋。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