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笛 9月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中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负责人范振宇介绍,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安装使用北斗终端的重点营运车辆超过700万辆,邮政和快递干线的车辆近4万辆,通用航空器有400余架。交通运输系统的公务船舶1800余艘使用了北斗系统。水上导航、助航设施1.3万余座。同时,在沿海和长江干线建设了200余座北斗的地基增强站。
按照范振宇介绍接下来将会围绕三个方面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北斗应用,一方面是扩展运营规模,动北斗在铁路、公路、水运、邮政等领域全面应用;二是在北斗创新应用方面,要推动北斗在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和渗透式应用;三是在国际化应用方面,将会在相关国际组织框架下进一步推动北斗系统纳入有关国际标准,助力北斗“走出去”。此外,还将加强政策引导和标准规范制修订,并继续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合作。
北斗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属于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内容。9月23日,交通运输部披露了《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及要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北斗系统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建设北斗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支持系统,深化北斗全球航运示范应用,完善北斗兼容的全球中轨卫星搜救地面支持系统。
按照《方案》,未来四年在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交通创新基础设施领域将会推动一系列的重点工程和建设计划。
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中,范振宇介绍在智慧公路方面,依托京港澳、京雄、成渝等干线公路,深中通道、秦岭隧道群等长大桥隧,江西等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展智慧公路建设,提升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增强在役基础设施检测监测、评估预警能力。
在智慧航道方面,将依托长江干线、京杭运河、乌江等高等级航道,加强航道运行监测能力,提高内河电子航道图覆盖率,推广船舶污染物接收和监督系统,推进梯级枢纽船闸智能调度,提升航道运行保障能力、协同监管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在智慧港口方面,将推进厦门港、宁波舟山港、大连港等集装箱码头智能升级,建设天津港、苏州港、北部湾港等新一代自动化码头,推进无人集卡规模化应用,加强港口危险品智能监测和预警。
在智慧枢纽方面,将打造济南机场、长沙机场、重庆东站等智慧综合客运枢纽,以便捷换乘为导向,推动电子客票广泛使用,推动跨运输方式安检互认。推动北京、河北等开展智慧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以高效衔接为导向,推进多式联运信息采集交换,推广应用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
智慧交通的建设将会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的额度,并带动相关信息产业的采购需求,一位从事公路规划方面的人士对介绍,在一些智慧公路项目中,智能化部分与传统建设部分在项目总投资金额中的占比已经可以达到3:7,但智能化建设完成后,将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提升,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以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服务水平为例,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中,范振宇介绍提升上述出行效率和安全服务水平也是是新一轮新基建智慧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方面,智慧公路和相关新基建建设能带来什么变化?
范振宇介绍,一是在管理端,将进一步加强路网智能化监测、调度和管控能力,力争做到“三及时”。在极端天气发生前,通过智能化手段及时对气象变化进行智能监测和预警,在极端天气发生后,及时启动路网智能协同调度,及时对交通突发事件和事故开展应急和处置,切实保障运行安全和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二是在服务端,进一步提高智慧化服务水平,通过5G、北斗、毫米波雷达和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手段,推广交通突发事件的精准信息推送和伴随式的智慧出行服务,特别是在团雾、冰冻多发区域,向车辆端提供辅助安全驾驶的有关服务,尽量降低恶劣天气对安全行车的不利影响,切实提升用户在高速公路上的出行体验。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