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阳/文 这是“双减”之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在新政之下,教育会有很多新的变化,对于中小学老师这个群体来说,影响尤大。
初步来看,这个影响至少会表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很多地方已经在试行放学延迟、学校托管的措施。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变得更长了,和老师们相处的时间也就更多了。教师和孩子的相处,不止是在课堂,教室以外的校园场域,凡是和孩子们相遇,都是教育发生的现场。那么,对一个有爱心、懂孩子的老师的呼唤,会更为强烈。
其次,就教学质量而言,这对教师日常的课堂业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来,一部分家长会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老师不能满足的课业内容,家长可以找到方式来弥补。现在呢,原本垂手即得的教培没有了,那么,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便更多地压在了在校老师的身上。这是一个新形势,对教师的学科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知道,没有一个家长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9月1日新学期开学,有一张照片被刷屏,家长攀上校园围栏,纵目眺望自己的孩子。这个图片,一则看出家长的舐犊情深,一则,未必没有对学校教育的不放心。这份重逾千斤的亲子之爱,在校园里,最后的承担者,必然是教师的个体。
那么,在这个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任务突然加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会突然变高,作为教师个体,该如何看待呢?
一味延长工作时间,教师也会疲倦。目前来看,虽然有很多地方在考虑老师弹性上班制,但迄今为止,还在研究方案。眼下的事实是,因为托管,或者晚自习,老师的在校时间会延长很多。我也听到很多老师的抱怨。抱怨可以理解,干一行怨一行,这也是人的本能。但除此之外,其实老师还是可以做点什么的。
我们也不要假装忘记,前几年,教师这个群体也曾饱受诟病。有很多教育事件曝光,我们会发现,其中也有很多教师处理不当的原因。有因为老师本身素质不高的,也有因为要求过于严格的,或者身为老师,却不太懂得教育学或者教育心理学的。诸多事件,酿成社会对教师“德不配位”的感慨。
当然,我们知道老师也是人,也只是普通个体,应该理解教师个体的各种情绪。但教师在学校里,那就应该合乎老师的身份,履行教育者的职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个“道”,可以是师道,也可以是一种为人之道。世界多元,教师在学校里遇到的孩子也会千姿百态,那么,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就至关重要。
我想,在教育发生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不乖”的孩子,或者遇到个性特别强的孩子,或者遇到不那么热爱学习的孩子,作为老师,是不是可以更加仁慈一点?想一想这个孩子,他的背后也有深爱着他的父母,他也是在家庭之中,在爱的簇拥下长大,在学校里,他也该受到这样的温柔对待。
所以,在新形势下,教师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我以为,教师本身,也要配得上这种重要性。换而言之,教师若想要获得职业尊严,其不二法门,唯有增加自己的专业度而已。
这个专业度,至少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业务本身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水平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有效的教育发生,这是新形势下每个老师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另一个层面,教师的专业度则体现在更懂得孩子上面。这里,一则,需要有儿童视角、有儿童心理学的专业度;二则,更多的是爱心。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孩子们的认知心理,更好地跟孩子们相处,这其实是一种可以学会的技术。
归根到底,教育是爱的艺术。对爱的呼唤,仍是我们对教师群体最大与最深的呼唤。
(作者系教育学者、亲子作家)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