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老盈盈 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扩容将近8倍,在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后,这几乎成为了深圳全城热议的话题。
那么,前海扩容,除了扩大土地面积之外,同时扩展的还有什么呢?
早在201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30岁生日当天,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2012年3月,《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产业准入目录》下发,该目录涵盖了前海深港合作区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六大领域共计112条产业目。
一直以来,前海合作区的功能定位为深港合作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构调整区,借鉴香港及国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山、海资源,建设和谐、宜居、优美的山海城相融合的生态型滨海城区。
“前海本身着眼在现代服务业,不是说服务业不好,但它的产业链比较单一,所以前海扩容,它实际上是扩大了产业链,让前海的产业更加丰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对记者表示。
《方案》中指出,以现有前海合作区为基础,进一步扩展至以下区域:南侧毗邻的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等22.89平方公里;北侧毗邻的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等29.36平方公里,机场及周边片区等30.07平方公里,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等23.32平方公里。
由此,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
在郭万达看来,扩大至宝安中心区,其实就相当扩大了制造业,而且宝安中心不仅有海港还有空港,对于前海构建国际贸易组合港意义重大;把海洋新城拉进来就等于有了海洋产业了;而会展新城的定位是规划布局“三城一港”,引领全球会展产业发展;还有科技创新,结合《方案》中联通港澳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聚焦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互联网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组合拳之下前海的产业链会更加丰富,对香港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给香港的年轻人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李志坚认为,前海扩容扩的是制度和创新。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改革和创新,对深圳既是红利,更是责任。大前海时代的到来,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持续加码发力,未来“大前海+大空港”双重引擎的叠加效应更是不可估量,想象空间无限。
《方案》中提及了把前海打造成“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在李志坚看来,两大定位中都提及了金融发展,金融是前海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和关键。
他进一步解释称,一是培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业态。通过加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既为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等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也让金融业更快速地发展;二是明确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对加强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增强中外企业跨境贸易灵活度、提升国际人才活力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志坚认为,接下来,要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解决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问题、探索跨境金融监管协作和国际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等,为前海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广阔而安全的环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