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北京智造“十四五”版图:从小米等100家智能工厂到万亿级产业集群

田进2021-09-07 11:50

记者 田进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智能制造规划上,北京市迎来了政策密集出台。8月18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8月31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新智造100”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简称方案)。文件发布后,如何去解读文件、涉及的产业项目等成为更多投资者新的关切。

9月6日下午,在“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北京智造”板块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市经信局一一解答。北京市经信局智能装备处副处长杨春辉表示:“北京市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为此,在“智造100”工程已有成果基础上,北京市经信局制定发布了《方案》”。

在智能制造基础和现状方面,杨春辉介绍,2017年北京市启动实施了“智造100”工程,截至2020年,全市累计推动实施了近100个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打造形成了63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福田康明斯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小米“黑灯工厂”成为世界级行业标杆,北京市国家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常务所副所长石镇山也指出,北京在全国智能制造发展拥有独特定位,科技实力雄厚,智能制造供给与系统集成能力强、应用市场潜力巨大,拥有良好基础,是全国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研发创新和智能制造应用模式创新高地。

在此基础上,《方案》在发展目标上提出,到2023年,“十百千万”计划取得显著进展,力争打造10家世界级“智慧工厂”、10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1000家企业升级,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基本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全覆盖,全市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规模突破1万亿元。

保障措施方面,杨春辉表示,《方案》提出加大资金支持等措施。包括通过贷款贴息、达标奖励和支持第三方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升级、智能化绿色化诊断评估。加大智能制造领域紧缺急需的高技能类、专业服务类、经营管理类等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产教融合,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高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对于万亿产业集群将涉及的具体产业,北京市经信局总经济师彭雪海介绍,《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做强“北京智造”产业群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医药健康领域、集成电路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重点在海淀区、朝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型显示、5G核心器件、北斗等细分行业,突出高端领域、关键环节,扶持壮大一批优质企业和产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将重点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房山等区,培育完备的“网状生态”体系,持续扩大高端整车及配套零部件制造集群规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