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社论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这是一个宏大的国家愿景,也投射着每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准确理解其内涵和实现路径至为重要。中央财经委会议对此给出了完整的阐释,也纠正和澄清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偏颇理解乃至错误的认识。
中央财经委提出,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因而可以说,共同富裕不是“分蛋糕”,首先还是要继续做大蛋糕,只是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分蛋糕。这是对公平和效率辩证关系的再认识。客观地看,中国虽然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学者预测,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就是未来十年的事情。但是人均而论,我们和发达经济体相距甚远,因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鼓励创新,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更多的人有能力参与财富创造的过程。
我们可以期待一个规模更为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要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目前中国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如果让这个群体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提升至60%左右,中等收入群体至少要实现倍增。达成这样一个目标,中国经济需要保持合理增速,并将收入的天平更多倾向劳动者。只有这样,才能在稳定现有中等收入群体的同时,让更多的中低收入者成为中等收入者。这些年时有讨论,为何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我们对此应当有更多的反思——向上流动的通道不应该是一道窄门。这个社会既要帮助他们提升发展能力,也要让他们有更公平的机会实现阶层的跃升。
在有关共同富裕的讨论中,三次分配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倡导高收入人群和企业以公益和捐赠方式回报社会,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必然。中国各类公益基金会已经发展到近万家,公益捐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相信会有更多人认同这样的理念,并成为积极践行者。不过,应该厘清的是,三次分配不是“逼捐”,不是变相的“均贫富”或者“杀富济贫”。三次分配应该是在严格保护私有产权的土壤中萌芽和发育成长的,是社会理性成熟的标志。对于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来说,主动回应这样一种期待,体现了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这也应当成为企业价值观的一部分。
我们对此应该有更多的共识。所谓商业向善,一方面指向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服务社会,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财富;另一方面,则指向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以公益慈善的方式投资未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提升。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中国自古有之。
总体来看,让更多人拥有财富创造的能力和机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这座共同富裕大厦的基石,一定是依法平等、全面地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特别是进一步完善对私有产权的保护。有恒产者有恒心,有恒心才会有更多人敢于先富,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