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架桥铺路” 农行精准滴灌三农普惠之“花”

2021-08-16 08:09

农行盐城射阳支行客户经理上门了解佳月农场生产经营情况

稻田当中,一只只欢跳的小青蟹,时隐时现。这样的场景,是江苏射阳佳月农场负责人李国彬此前想也不敢想的。去年,当他为了筹措在稻田里养蟹的钱而愁眉不展时,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客户经理的一次走访活动给他带来了希望,将其纳入到“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白名单”中。

距离盘湾镇700多公里之外的浙江瑞安儒阳村村民吴仁权,也曾为了村里生态农庄的参股梦想而焦虑。没想到,儒阳村被农行浙江分行评为“金融自治村”,吴仁权通过“村两委”获得了农行的30万元贷款,圆了自己的“农庄梦”……

一边是资金缺口显露、金融基础薄弱的田间地头,一边是货币政策亟需精准滴灌的小微企业,农业银行大大小小的分支机构、层层业务人员,不断尝试、创新,构筑一座“金融桥”。

无论是根据产业集群特点设置的“白名单”,还是整村授信、金融自治,亦或“金穗惠农通”工程,都是农行人勠力同心构筑一座座“金融桥梁”,畅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农户奔向全面小康积极努力的点滴写照。

农业银行始终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缓解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作为自身重要职责,不断拓展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创新“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模式  资金活水“精准滴灌”田间地头

李国彬从事稻麦两季种植已经17年了,五年前他承包了3500亩地成立了佳月农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自2019年在海通镇试验推广稻田养蟹并获得成功后,他计划在所有的稻田里均实现稻蟹种养,但资金上存在缺口。

农行客户经理在走访过程中获知了李国彬的困难,前后仅用三天时间就为其放款200万元。

李国彬非常感动,“多亏农行给我提供的200万的贷款支持,才能让我家庭农场所有稻田里全部放养了螃蟹,而且利率低,让我一年省了好几万的利息支出。”

而这得益于农行江苏分行创新开展的“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普惠贷款运作新模式。该模式根据产业集群特点,配套灵活的信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实施“白名单”管理,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等“贷”时间,有效缓解了家纺市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成长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同样受益农行业务模式创新的还有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末,该集团计划投资1.27亿元上线“年加工15万吨大米”项目,农行射阳支行获悉后迅速为其制定服务方案,于2020年4月为其发放贷款7500万元,助力该项目顺利推进实施。

自“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推广以来,农行射阳支行围绕主流产业和主流市场,加快项目落地实施,将符合条件的客户全部纳入到项目“白名单”中去,对有信贷需求的客户及时对接给予支持。截至2021年7月末,该行累计支持“射阳大米”种植户205户、1.85万亿元;支持射阳大米加工企业10户、9800万元;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客户420户、4.12亿元。

探索“金融自治”模式  打造自治和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让农民享受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基础弱,农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浙江瑞安儒阳村是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苗木繁盛,果树飘香。2016年,儒阳村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村里拆出了大片空地。

38岁的村民吴仁权,一直想投资建设一家休闲生态庄园。让吴仁权真正兴奋不已的,是村集体计划由村民共同参股筹建的8亩生态农庄。但大股要30万元起,入股资金成了头等大事。吴仁权压根没想过找银行贷款,在他看来,农民要想在银行贷到款,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事实上,银行发展农村金融,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贷给谁比较靠谱?贷多少合适?怎么管理资金用途?成本高怎么解决?风险怎么控制?这就是银行面临的“五难”。

普惠金融绝不能“知难而退”。在长期服务“三农”的探索中,农行发现了解决“五难”最合适的落脚点——村两委。

“村两委最了解村民的人品和信用,最能管控农村的物权,最希望村民致富,最能及时识别贷款风险,最能协助银行化解贷款风险。”在农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看来,以村两委的“五最”作纽带,正是破解农户贷款“五难”的最好着力点。因此,农村金融自治模式应运而生。

农行将信贷初审权限放到村级自治组织(村两委),贷款由村里自己做主、审核与管理。村民贷款不直接找银行,而是先经过村委,由村委审核和公示,最后再提交银行审核、放款,极大地增加了村经济的自主权。

2015年,儒阳村被农行认定为金融自治村,整村授信2000万元,扶持村内旅游民宿、农家乐等建设。守信的村民,都能通过村两委向农行申请贷款。很快,吴仁权用贷到的30万元资金入股,实现了自己的小梦想。

2

近年来,农行以5000万元授信支持儒阳村(原江桥村)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

农民贷款找“村长”的背后,是金融自治的魅力。“信用值万金。大家一起守信用,就有法子贷到款,还能得到实惠”。原村书记陈仁青的话深入人心。

目前,农行在浙江共建立金融自治村2319个,累计发放贷款79亿元。

“架桥铺路”  畅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长期服务“三农”过程中,农行始终带着感情做好农户贷款业务,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深度”的金融服务。

据了解,农行大力提升农户贷款服务水平,完善农户贷款产品。围绕规模经营农户,通过对接政府部门相关管理系统、开展基层普查等手段,全面了解金融需求情况,在积极投放贷款的同时,提供存款、理财、私人银行等综合服务。以产业链农户、订单农户、特色农业农户等为重点,抓住春耕备耕、秋收秋种等关键节点,充分运用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产品助力普通农户发展生产经营。

农行创新推出“惠农e贷”,实现农户贷款线上化运作。截至2021年6月末,农行“惠农e贷”业务已覆盖全国所有县域,余额突破5000亿元,比年初增加1548亿元,增速43.81%。

同时,农行着力缓解农户“贷款贵”问题。主动降低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农户贷款利率原则上上浮不超过基准利率 30%,有效发挥了平抑农村资金价格的作用。同时,农行减免了惠农卡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降低了“三农”客户的财务负担。

不仅如此,农行扎根乡村,全面拓展农村金融覆盖面,下大力气优化服务渠道、加大客户拓展力度,完善“人工网点+自助银行+远程银行+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金融服务+流动服务”“六位一体”服务渠道体系,努力将金融服务方便快捷地送到每一位农民手中。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农行县域网点共有1.26万个,覆盖全部县域;县域农村自助银行达4613个;在农村地区设立“惠农通”服务点26万多个;掌银县域农村客户达1.71亿人。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农行在过去70年发展史上始终扎根三农沃土,与我国三农事业同心共济、同向而行。面临新时代的三农金融服务新局面,全体农行人将不断尝试创新,构筑一座座“金融桥梁”,畅通三农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普惠金融进行到底,让资金活水浇灌广大农户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可以预见的是:农行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这条路走深走实。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