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O大健康 余诗琪/文 近日,思派健康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招股书中并未提及募资金额,此前有消息称其计划募集10亿美元。
思派健康对自己的描述是“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申请IPO前,它已经累计完成8轮融资,最近一轮就在今年6月,总融资额达5.74亿美元。腾讯是其大股东,参与了其中五轮融资,共持有27.67%的股份。腾讯系的“烙印”打得非常深,其创始人兼CEO马旭广甚至将思派健康视作腾讯医疗体系的“地面部队”,是其线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
从营收结构来看,药品销售是它的主要营收来源,2019年实现营收8.63亿元,占总营收的83.1%,2020年营收24.82亿元,占总营收的91.9%。
该业务从2017年开始布局,按照规划,原本要在当年开设超过70家DTP药房(肿瘤专业药房),但直到2019年年底才完成。对于开设速度不如预期,思派健康并没有给出更多信息。之后速度继续放缓,2020年,思派健康只增加了6家药房,而已经拥有306家DTP药房的国大控股每年按总店数的10%到15%在扩张。
目前,思派健康在该领域处在“第二集团”。行业普遍的共识是,DTP药房虽然销售的肿瘤药单价是常规药品的十几倍,但相比于毛利率在20%以上的零售药品业务,DTP药房的毛利润非常有限,一般在5%左右,所以连锁药房更多将其看作营收增长点,并不作为利润来源。
思派健康联合创始人李大勇曾提到,第一家店大概花了6个月就做到了盈亏平衡。但从财务数据来看,远不如他说的那么乐观。2019年亏损5.96亿元,2020年亏损10.42亿元,2021年前三个月又亏损15.72亿元。思派健康并没有具体解释亏损原因,只是提到要通过改善供应链和物流以及使用专有系统来节省大量成本。
为了避免被质疑行业“天花板”,在招股书中,思派健康反复提到把保险业务视作未来的核心增长极。这块业务2018年到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30万元、220万元、3200万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惠民保、二是企业健康保。
2020年6月,思派协助开发的惠民保在成都共卖出310万份,按每份59元的价格计算,保费共计约1.8亿。惠民保一般与政府合作,几十元一份,东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陈加丰曾提到,惠民保的定位就是一款获客产品,不是为了做利润,而是要做客户认知和粘度。
思派健康联合创始人李继称,“就目前来说,我们大概只能拿到保费中的百分之几作为服务费,根本还无法抵消投入成本,要到第二、三年通过分析数据后才可能谈收益。”
几家直接竞对在该业务上都有布局,阿里健康在2015年就引入了信诚人寿、太平人寿等,平安好医生本身就背靠平安保险,也并没有表现出较强的营收能力。
企业健康保或许是思派健康想重点发力的业务,今年1月,它对外宣布拟通过3到5 年招聘3000到5000个全科医生,用于健康保企业客户的医疗服务。该业务相对新,公开信息并不多,思派健康也没有过多描述。
如果把进入保险业务视作一次“转型”,思派健康已经“转”了多次。2014年成立之初,它的主要业务是为医院肿瘤科室提供数据库服务。
2016年,因为“缺钱”,迎来了第一次主业转型,以临床试验现场管理(SMO)业务为主。李继当时提到,单凭大数据业务无法提供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再加之市场和外部环境的问题,需要寻找新的业务支撑点。
SMO业务跟数据库业务截然不同,它的服务形态是靠人在临床试验现场盯着,属于特别重的线下业务。转型之后短短一年,思派健康人数就从200人扩增到1600人。
正在SMO业务高速扩张之时,思派健康却有了第二次主业转型的打算。对于具体原因,李继称是看到了药品政策变化后,医院失去了储备肿瘤特药这类高值药品的动力,DTP药房的机会来了。
但有SMO行业从业者对经观大健康记者表示,转型药房更可能是因为SMO业务的天花板太低了。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的市场规模为53亿元。而且,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巨头都已经进来了,药明康德的SMO团队已经达到3500人。反映到财务数据上,2020年,它的SMO业务营收为1.85亿元,仅同比增长6.9%,同一时间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6.5%。
到目前为止,思派健康还不能说在哪个业务上筑起了“护城河”。这家公司的优势是对行业的敏感度高,且几次转型也反映了它的团队管理能力。但已经到达这个体量了,是时候通过上市确定自己的商业模式了,经观大健康将持续关注该公司的进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