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静 7月27日上午11点,三两成群的背着书包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进入银网中心。这所大厦之外的街道是有着被称之为宇宙教培中心的海淀黄庄。过去十几年,这里密集遍布着北京市最全的培训机构。仅在银网中心大厦内部,就分布着高思、学而思等十几家培训机构。
每天放学后、节假日、寒暑期,一批一批带着孩子上补习班的家长们从这条街道匆匆略过,再渐次消失于这条街上的某一座大厦或机构中。如今,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和政策向学科类机构收紧的双重压力下,这里大部分的线下培训活动被按动了暂停键。
扫码、测体温,家长们待孩子进入大厦一家主要从事美术、书法等培训课程的机构后,退回到电梯间,等待下课之后再接回他们。同这间从事素质类培训机构的热闹场景迥异,大厦内其他楼层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大门依然紧紧地关闭,未见有一家从事这一类型机构在营业。门口张贴的市场监管部门的疫情防控提示着,这些机构自今年1月21日后,仍未获得重新开启的资格。(见下图1、2)
一位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银网中心内部学科类机构基本没有线下开课的,如果想报名可以打电话联系或咨询线上报名。
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五天。五天前的7月24日,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提出学科培训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已经上市的要进行清理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重新审批,转为非营利性机构等细则。
“知道政策迟早会来,但没想到这么严格”,北京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尽管早于数月以前政策风暴已经向整个教育行业袭来。然而,双减政策的下发还是给予了行业内学科辅导机构一记重锤。按照上述政策中,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教育投资人徐华认为,这比2017年出台的《新民促法》更为严格。
“按照当时《新民促法》的要求,机构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为非营利机构;一种成立公司由工商部门来管理。现在“双减”则要求全部转为非营利机构,来保障机构不能独立,资本也不方便通过投资被引进机构里来,这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科类培训机构资本化的可能性”,徐华对表示。
上述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所理解的非营利机构是指机构营利收入只能用于扩大规模和再生产,股东不能提取或分红,因为非营利机构本身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受此影响,在双减政策尚未正式披露的前一天,在线教育股出现暴跌。新东方港股一度下跌50%,美东时间7月23日,中概教育股普遍遭遇重挫,高途下跌63.26%,好未来跌幅超过70%。
“一个时代的终结”,上述负责人说道。至少在这位教培从业者看来,双减落地后,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
徐华对表示,22年时间,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但这并不令人悲观,反而有利于教育的公平化。接下来预计会有一个三年左右的过渡时期,大量培训机构的讲师流出,一部分人转行,剩下的一部分人转为家教或通过小型工作室的方式继续从事这一职业,这都将是未来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
政策的下发正在对K12学科类机构产生深远影响。
多家教育公司表示“积极拥抱变化”,并加速布局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赛道的步伐。6月,天津新东方培训学校的经营范围做出相应变更,变更后增加4条体育相关业务。7月,好未来旗下托管品牌“彼芯”上线。好未来旗下儿童素质教育品牌励步推出面向3-6岁孩子的21天在线综合素质培养夏令营。7月19日,高途集团上线新版高途APP,覆盖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等多类职业教育。
7月28日,在线教育公司猿辅导也正式推出国内首个基于AI互动内容+动手探究的STEAM科学教育产品“南瓜科学”。
徐华认为,现在对教育公司来说,需要明确未来转型方向,然后再逐步剥离原有K12学科类的项目或弱化管控业务比重。目前政策给予的调整的方向其实很多,包括素质类、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等方向,都是政策鼓励的。即便是互联网企业也可以从事学校的系统开发等服务,政策并未把路都封死。作为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契机调整方向,让股东方认可自己转型的可能性,双方共同度过这一时期。
7月27日下午1点,来到银网中心的家长和学生陆续增多。尽管政策给学科类机构,以及资本带来的影响已在显现中,但尚无法预知这个夏天过后,那些楼宇间灯火通明的补课夜晚,那些处于需求端的家长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在采访中,一位家长对记者表示,此前报名的课程并未停课,但也担心因为政策对机构的影响,有过退费的想法。“现在机构还没通知8月中的暑期课程不能展开,所以走一步看一步。”
(7月27日,家长带领孩子进入机构培训素质类相关课程 李静/摄)
(7月27日,依然关闭的学科类辅导机构 李静/摄)
(7月27日,海淀黄庄多家机构的线下培训点仍未开放 李静/摄)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