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发布《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建议切实解决欠发达国家疫苗可行性问题

沈怡然2021-07-29 14:42

(图片来源:东方IC)

记者 沈怡然 7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在北京发布《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下称“《报告》”)。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发布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全球26.5%人口已经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但是,疫苗在国际分配上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和分化,这是全球面临的挑战。《报告》建议国际社会切实解决欠发达国家疫苗可及性问题,积极探索疫苗相互认证的机制,推动让新冠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

《报告》由博鳌亚洲论坛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合作而成。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新冠疫苗是人类历史上研发速度最快的传染病疫苗之一,当前国际社会上关于疫苗的信息很多,但缺少一个关于疫苗应用的全面报告,《报告》引用了国际上认可的数据来源,也力求做成世界第一份关于疫苗应用的客观、中立、理性的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全球疫苗发展基本状况,各国疫苗接种情况,疫苗的应用对遏制疫情的影响,疫苗的国际分配,国际协调机制,疫苗的应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对国际社会的政策建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出席了发布会,针对当前南京的疫情,他表示这次疫情是由外部输入引起、在局部地区造成的一次小规模疫情,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疫情发展不在一个数量级。根据官方数据,截至7月29日11:00,南京已确诊171例,新增18例。

邵一鸣认为,当前,疫情的主要流行地已经到了中国周边国家,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防疫压力会持续存在。当然南京的情况也暴露了病毒是无孔不入的,在防控布局上,应该加强机场航班防控,防止外来输入带来的传染可能。卫生部门也正在总结这些经验,还将要探讨如何把防控措施与疫苗更好搭配等方案。

疫苗研发与国际分配

《报告》梳理了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的数据。李保东表示,总体来说,新冠疫苗研发和应用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这是人类历史上研发速度最快的疫苗,尽管是以超常规研发出来的,但是安全性仍然得到了有效保证。

第二,要成功研发一款新的疫苗,在技术和组织上都需要全球领先的水平,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在疫苗上的表现非常突出,中国、俄罗斯、日本都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疫苗的国际分配存在严重不均衡和分化现象。欧美国家占据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接种占比很小,非洲大陆已接种疫苗比例只占全球不到2%,低收入国家只有0.9%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如何加大这些国家的疫苗接种,是全球要面临的挑战。对此,中国已经提出要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

《报告》表示,截至2021年7月20日,全球已接种新冠疫苗37亿剂,全球26.5%人口已经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至少有20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推广疫苗接种,但各国各地区的疫苗接种处于不同阶段。

中国的疫苗接种数量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2021年6月19日,中国疫苗接种突破10亿剂次,超过全球疫苗接种数量的1/3,至7月13日已超过14亿剂次。在全球每天接种的3800多万剂次中,中国占了一半以上。中国有望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至少70%的目标人群接种,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巨大,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

西方发达国家在疫苗接种率上总体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尚未完全达到群体免疫阈值。截至2021年7月19日,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已有超过60%的人部分接种了新冠疫苗,德国、法国、美国、沙特阿拉伯有超过50%的人部分接种了新冠疫苗。然而,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率在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后明显放缓。

政策建议

《报告》表示,实现全球普遍接种疫苗是尽快结束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唯一方法。疫苗对于遏制疫情已经显示出明显效果,疫情还将持续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研发与分配能否跟得上病毒传播与变异的速度。

然而很多国家和地区尚缺乏充足的疫苗供应。只要欠发达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免疫鸿沟”仍然存在,全球就仍会面临公共卫生风险。

随着疫苗接种的逐步推进,多个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封锁限制的相关举措。在这方面,一些国家开始推行“疫苗护照”机制,通过对疫苗接种的相互认证促进国际通行恢复,然而如何保证认证的统一性将成为问题。

针对新冠疫苗的问题,《报告》对国际社会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第一,各国应始终在保持常规防疫政策的条件下把提高疫苗接种率作为首要目标。在有条件普及疫苗的国家,要通过疫苗相关的科学普及,提高民众对疫苗的认同率,提高偏远地区与乡村地区疫苗接种率。

第二,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切实解决欠发达国家疫苗可及性问题。当前,世界主要的疫苗生产国以及二十国集团等主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应就疫苗供应举行政府间专门会议,汇总、梳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疫苗需求,并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制定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的全球疫苗分配计划。

具体实施可依托现有的世卫组织及COVAX计划。医疗技术相对发达、国内疫苗接种率相对领先的国家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尽己所能援助国际社会。欧美发达国家应解除疫苗出口限制,大幅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疫苗出口量。G7应根据其峰会的承诺,尽快制定向欠发达国家捐助疫苗的具体计划,并尽快落地。

第三,国际社会应积极探索疫苗相互认证的机制。在“疫苗护照”问题上,联合国等主要的多边机制应发挥更大作用,在世界卫生组织现有计划的基础上,协调国际社会达成一个兼顾公平与有效的通行方案,以尽早结束国际旅行限制给各国带来的不便。

第四,国际社会应继续推动让新冠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国际社会应团结一致,反对将疫苗问题政治化,避免因“疫苗民族主义”而延缓国际抗疫进展。“全球公共产品”倡议更加符合新冠疫情作为一场全球健康危机的实质,得到了许多国家与国际机构的认同。

对疫苗公共属性的强调,将有助于国际社会在相关问题上开展更包容的合作。国际舆论也应引导公众意识对疫苗更多从“商业属性”到“公共属性”转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