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院长口述:停电超30小时,把11350名患者从28层高楼背下转院

瞿依贤2021-07-27 11:46

(图片来源:东方IC)

记者 瞿依贤 7月20日郑州暴雨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紧急转运了11350名患者,其中包括600多名重症患者。在停电的情况下,病人转移需要人工背下楼,最高的楼层是28楼。

郑大一附院有1万多张床位,是亚洲最大医院,有河医、郑东和惠济3个院区,河医院区受灾最严重,洪灾后停业好几天。

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7月26日下午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多数楼的负一、负二、负三层都没保住,在断电的情况下,“医院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医院的救护车大部分被淹了,就剩了6辆可以用,在这种情况下,郑州市的120、兄弟医院的120车辆,包括一些个体、企业的救护力量,全部都上了”。

刘章锁称,参与转移的医护人员有3000多人,加上支援力量,用了大约30个小时,把11350个病人全部安全转移出去。

以下整理自刘章锁7月26日下午对的讲述:

20号下午,暴雨突然而至,我们河医院区地理位置比较低,再加上金水河的倒灌,医院的水位继续增加。

我在这工作了40多年,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当然他们说了,也是有天气预报以来最严重的一次,1个小时内降水量达到200mm,速度和降水量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对我们老院区(即河医院区)造成极大的压力。

可以这样讲,大多数楼的负一、负二、负三层都没保住,非常惨重,像CT、核磁共振、伽马刀、DR、彩超等大型设备都被淹了,大部分都报废了。当时在断电的情况下,医院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我们的医院是这么大的一个医院,重症病人比较多,普通病人也很多。河医院区是三个院区中最大的院区,经过我们判断,当时短时间内“出不去、进不来”,也不能供电、供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在抢救中的病人需要用到的像呼吸机等生命支持设备,电池是有限的,备用电池也是有限的。如果电池用完了,后面危险就大了,不管对危重病人还是轻病人,都会增加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书记就召开会议,果断决定先转移重症病号,后转移轻病号,分期、分批转移,能出院的就出院,出不了院的就转移到我们另外两个院区去。

当时,我们医院的救护车大部分被淹了,就剩了6辆可以用,最后郑州市的120车辆、兄弟医院的120车辆,包括一些个体、企业的救护力量,全部都上了。除了我们40多辆大巴、四五十辆救护车,全院职工都动起来了,还有很多志愿者开小车来帮助我们转移轻症病人。

转运的时候我们承受了不少的压力,大家可以想想,医院没有电,1万多病人怎么疏散?怎么转运?我们大多数救护车都被淹了,要调动全市的救护车,要保证病人安全。从28楼往下搬病人的时候,有多少人在背病人,有多少志愿者从家里开车过来帮忙转运。

最后我们用了30个小时左右,把11350个病人全部送出去,过程中也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是平稳转移。

当然,我们是在判断几天或者更长时间不能供电、供水,餐饮都不能供应的情况下,怕发生更多的意外,才决定转移。现在来看,我们转移、分散的决定是做对了。

3000多名医护都参与了转移。开始在医院走不了的参与抢救了,有些走了的都从家里来加班了,礼拜六、礼拜天都没休息,24小时、48小时甚至72小时都没有合眼的人都有,今天(7月26日)上午晕倒了3个医护人员。

我现在基本不用微信了,用微信耽误事,我都是晚上睡觉以前看一眼,中午偶尔看一眼。当时手机也没有信号,我们的电话都是断断续续的,有些也接打不通,必要的时候都是通过短信或者是把车开出去打电话,各种商量方案。我们医院的书记也是河南省卫健委的主任,最后他拍板定了这个事情——转移(病人)。

转运结束以后,我们医院进入了灾后重建,灾后重建主要是供水、供电、送气、餐饮、网络等方面,在医院全院的共同努力下,也在兄弟医院的帮助支持下,像发电、机房、通讯等问题上,很多兄弟单位都参与进去,还有周边市级医院包括省级医院、县医院都在支持。

我们开始采取自救为主,但是社会力量很快就来了,河南省本地、郑州市本地的大量消防车、冲水车、公交车等都来了,湖北、湖南、江苏很多地方都来了大批的支援团队。

截至7月25日5点,积水基本已经抽干了,为了快速恢复门诊,使老百姓能看上病,我们这次付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我们的后勤集团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水和电的供应,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门诊重新开业。

今天(7月26日)早上,老院区的门诊已经重新开业了。考虑到老院区在重灾区,交通不方便,原本我们预计当天门诊只有3000人次,但截至下午4点半,已经接诊超过了8000人次。当然我们平时都在1万5到2万,第二天可能还会再增加。

我们现在也是把能承受的承受下来了,门诊、急救中心、发热门诊以及新冠肺炎防控,这些都开了,儿科楼、肿瘤楼、胸病楼、心血管病楼都开始启动了,急诊手术可以在这做。但是我们也随时做好了准备,在这个院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转移。我们有6辆大巴车、7辆救护车,可以往我们的郑东院区、惠济院区转移,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总体来讲,这次开诊达到了目的。老百姓持续了一个礼拜不能看病,基本的医疗需求得到了满足。今天的实际门诊数量是我们预测数量的两倍多,而且总体流程通畅,我们分了几个组,各个方面都是大家商量着来。

特别要感谢我们周边的省份,能够无偿支援抽水,都是拿大水泵来,一小时抽1500立方米,确实很厉害,所以到7月25日就抽完了。今天(7月26日)开诊,检查设备上我们安装了移动CT、方舱CT等,超声能启动的都启动。

不管怎么样,灾情最重的时候,我们度过了危险期,每个病人的安全都得到了保障,有些科研设备和标本,我们能抢救的都抢救过来了。灾情过去以后的恢复过程中,我们以最快速度达到了复诊、复产,总体来讲是成功的。

后续问题也还有,1、2、3号楼受灾很严重,后面还有污泥,包括配电装置都还待解决,网络还有不稳的情况,(为了保证诊疗用电)空调现在还不能启动,我们搬来冰块和电扇降温,采取了方方面面的措施。我预计,7天到10天基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整体来看,医院初步的直接损失在13亿-15亿元,报上来的是13.7亿元,间接损失就更大了。

我们现在要完善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后续供电完全由郑州市来供电,不再用我们的发电设备,因为发电设备的电压、电流等因素都会影响精密仪器的使用;另外,我们1、2、3号楼还要清污、清淤;还有,防治传染病也是很大的工作,同时疏导大家的情绪和精神压力。

现在各个地区捐助的食品、水基本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还需要“五通”——电通、水通、通讯通、网络通、饮食通,这样我们才能正式营业。

情况好转之后,转移出去的病人也不往回转了,因为我们另外两个院区都能容纳,也都能满足他们的健康医疗需求。现在老院区就是重新收病人,从零开始,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要往另外两个院区转。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第二次发生,我们其他工作也都在进一步准备,已经有了预案,启动了各种措施。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医疗、医药、医保、医美等大健康领域的人物、故事、资本,微信号:yixian-er,邮箱:quyixian@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