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家商广宇:应避免水库汛期集中泄洪加剧灾情

种昂2021-07-26 10:49

讯 记者 种昂 7月20日开始,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河南,持续的降雨使郑州、新乡、开封、鹤壁、巩义等河南多地爆发洪涝灾害。山东省水文局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专家商广宇指出,这场突如其来的洪灾暴露出中国水资源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短板——为保障供水,在汛期到来时水库往往高水位运营,可一旦某地区遭遇暴雨,短时间内周边水库就会超汛限水位,有溃坝之虞。这时周边水库不仅难以发挥应有的纳水蓄洪作用,集中弃水与暴雨叠加反而会加剧了下游洪灾。这种水资源管理方式急需改革。

集中泄洪,加剧灾情

在河南这场洪灾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本应承担纳水蓄洪任务的诸多大中型水库却纷纷告警、超汛限水位,为防止溃坝,不得不在汛期集中泄洪。

根据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发布的消息,至7月22日8时,全省共有66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占全省有报汛任务的132座大中型水库(不包括小浪底、三门峡、故县、西霞院水库)总数的一半。此前已有媒体报道,截至7月21日上午,河南超汛线水位的47座水库均在泄洪,其中有8座大型水库、39座中型水库。自7月19日以来至23日,新乡市30座中小型水库有29座蓄满溢洪。

商广宇指出,这时水库集中泄洪会与突降的暴雨产生叠加作用,从而加重下游地区受灾人数、财产损失,产生更大的危害。

“这是中国水库管理运营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在商广宇看来,许多大中型水库在汛期到来时,非但没能发挥应有的防汛抗洪作用,反而客观上加重了洪涝灾情。

众所周知,水库兼具两大功能——既能防止旱灾,又能防止洪灾。一般来说,水库是在丰水期纳水蓄洪,可起到防止洪涝灾害的作用;到了枯水期,水库存水可供给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起到保障生活生产的作用。

商广宇介绍,近年来,水库管理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每当汛期来临,很多地区水库库容仍是高位运行,没有把大部分蓄水放掉,做好应对汛期的充分准备。这常常导致一个地区一旦遭遇暴雨,周边水库在短时间内纷纷告警、超汛限水位,不得不集中放水,进而加重下游地区洪涝灾患。

根据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官网发布的《2021年6月水情月报》显示,河南全省24座大型水库(包括出山店、前坪,不包括小浪底、故县、三门峡、西霞院)7月1日总蓄水量45.25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均值(29.13亿立方米)多蓄16.12亿立方米——多蓄的库容占到了多年同期均值一半以上。108座中型水库7月1日总蓄水量8.34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均值(6.7亿立方米)多蓄1.64亿立方米。

以郑州最大的尖岗水库为例,根据气象部门的报告,2021年7月20日8时至20时,郑州市最大降水量恰恰出现在二七区的尖岗水库,最大降水量为543.6毫米。

郑州尖岗水库管理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汛前尖岗水库水位在145米,最高时达到了153米,超过了150.55米的汛限水位,经过泄洪,已经回落到了147米。而当记者问及为何汛前水库仍然保持着145米的较高水位时,这位负责人表示,水库是供水单位,要保障下游新密市以及郑州市的用水供给。

变革以兴水之利

事实上,汛期来临水库仍然保持高水位运营的现象并非个案,也不只是单单今年才出现。

去年同期,2020年7月16日,河南《大河报》曾采访了郑州两大水库——尖岗水库和常庄水库管理者。郑州市尖岗水库信息科科长可友国表示,当日水位为145.28米,存水量为1835万立方米。常庄水库管理处副主任李中有介绍说,常庄水库目前的水位为121.79米。而尖岗水库和常庄水库汛限水位分别为:150.55米、127.49米。

尖岗水库和常庄水库属于淮河流域。根据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官网显示,2021年7月1日8时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蓄水量为71.53亿立方米,超过历史同期均值45.73亿立方米的56%。

河南临近的某省,同一条河流更是在两年内接连发生了两起类似洪灾。

而这一问题并非无解。按照国际主流的水库运营方式,水库会在丰水期来临前的数月至半年之间,按照水库下游渗透能力将大部分蓄水徐徐释放,在下游地区入渗转化为地下水。等到丰水期来临时,水库已然腾出充足的库容进行纳水蓄洪,应对洪涝灾害。

“汛期来临前,提早将库容释放,绝不是将水白白浪费。因为大部分水库下游都存在调蓄能力较大的山前冲积扇或石灰岩岩溶含水层。一般来说,地下含水层的容量往往是水库的几十倍,就像水库下游又多了一个地下水库。逐渐释放的水库水会在三个月至半年中渐渐入渗,地表水回补到地下,再通过大规模地下取水进行利用。”商广宇解释,相比直接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经过岩土溶滤、吸附等物理作用及化学作用,水质大多得到改善;由于具备以丰补歉的调节功能,地下取水可大大提高供水保证率;同时,可减少蒸发损失,基本不占用耕地,且能有效防治地下水超采漏斗。

目前,全球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城市和工农业供水,主要是靠地下水实现的。比如,丹麦的供水全部取自地下,法国里尔大区92%取自地下水。欧盟国家的饮用水65%来自地下水(其中意大利85%);美国50%以上的生活用水取自地下水。国内也已有多地取得试点成功。

商广宇介绍,地表与地下联合调蓄,如同地上与地下两个水库相互腾挪,利用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时间差将水库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地下水。如是,地上水库既能在汛期发挥防洪抗汛的作用,地下水库也能保障周边供水,一举化解洪旱两灾。

“地下水和地表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洪灾、旱灾并除的根本措施,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联合调蓄。目前国外经验已较为成熟,值得借鉴。”商广宇指出,中国现行水资源管理与国外很大的不同在于,把地下水和地表水割裂开来。国内水利部门长期只重视地表水,轻视地下水的资源优势,忽视地下含水层巨大的调蓄和防洪能力。加之,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水价提高,水库蓄水被赋予极高的经济价值,各大水库也都承担着城乡供水、工业供水任务。这使得汛期到来时,各地水库仍然抱着库容不肯释放。

可是,河南雨灾让世人看到,一旦遭遇暴雨,一座座处于高位运营的大中型水库,在短时间内均已超汛限水位,原有库容越大就会形成越大的溃坝危机,只得开闸放水。水库不仅在关键时刻失去了应有的调蓄作用,被迫集中泄洪更是会加剧下游洪灾。同时,水库泄洪也会导致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许多洪涝灾害,原本是可以化解或减轻的。应严格避免汛前、汛期集中腾库,应杜绝集中弃水与暴雨洪水叠加加剧洪灾。”商广宇呼吁,科学的任务是使复杂问题得以简化处理,而单一地表水片面思维却是把本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灾难化。地表水与地下水并重,是《水法》最基本的宗旨,各级水主管部门应当像重视地表水一样重视地下水。中国水资源管理方式的现状迫切需要改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度调查部资深记者
关注石化、钢铁、机械制造以及山东地区区域新闻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人物特写、深度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