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遭遇罕见强降雨 专家称“海绵城市” 并非“灵丹妙药”

蔡越坤2021-07-21 18:12

记者 蔡越坤 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市内交通中断,多处小区停水停电,也引发了外界对于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关注。

何谓“海绵城市”?据郑州市政府官网介绍,“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据郑州日报2021年5月31日刊发《郑州:“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释放综合生态效益》中称,“建成排水管网5162公里、再生水利用率为50%……自2016年我市成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郑州在工程项目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点带面,以面带动全市,探索中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新思路。统计显示,自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以来,全市共计消除易涝点125处,消除率77%。去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3.8亿吨,再生水利用率为50%。”

除了郑州,记者注意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建设“海绵城市”的序幕,此后,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进程加快。2015年至2017年期间,“海绵城市”建设扩容。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分别于2015、2016年确定两批共30个海绵城市试点名单。

那么面对暴雨,“海绵城市”可以发挥多大的功能和作用呢?

7月21日,中国城市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能一味地去夸大“海绵城市”的作用,会给老百姓造成了心理的麻痹。“海绵城市”也并非灵丹妙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郑州投500多亿打造城市“海绵” 

2018年1月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发布《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规划范围包括郑州主城区,以及航空城、西部新城、白沙组团和九龙组团4个片区,规划面积共1945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为2017年—2020年,远期为2020年—2030年。规划总目标是将郑州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规划建设内容包括:城市排涝系统,主城区规划涝水行泄通道191条,其中利用明沟设置行泄通道12条,利用道路设置行泄通道179条;主城区规划雨水调蓄池73座,有效调蓄总容积82万立方米。排水管网系统,主城区保留雨水管网944公里;提标改造管网长度共计887公里;新建雨水管网2576公里。主城区提标改造15座泵站,规划新建64座泵站。内涝点治理,对56处易涝点建设调蓄池、修建雨水管等。设置18座初期雨水调蓄池,龙湖、龙子湖、象湖、天健湖等重要水体周边设置雨水口处理设施。加快马寨、南三环、白沙等污水处理厂配套收集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结合雨污水处理需求,新建扩建双桥污水处理厂、南曹污水处理厂、陈三桥污水处理厂、荥阳第二污水处理厂、荥阳道北污水处理厂等。

上述规划提出,至2020年,规划范围内建成区面积约793.4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示范区)面积约187.6平方公里,占比达到23.6%。到2030年,规划范围内建成区面积约1450.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面积约1275.8平方公里,占比达到88.5%。

此外,2018年5月3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印发的《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指出,总体目标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国家要求的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国家要求的目标要求。

上述规划显示,计划至2020年,建筑与小区海绵设施总投资57.5亿元,城市道路海绵设施总投资137.1亿元,城市绿地总投资139.9亿元,城市水系总投资138.1亿元,污水处理厂总投资61.2亿元,监测与管控能力建设1亿元,合计近期(2017年—2020年)建设海绵城市项目总投资534.8亿元。其中,主城区范围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工程总投资约471.1亿元。

另外,2020年12月4日,郑州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郑州市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要点(2020年版)》的通知。此技术要点由郑州市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其中技术内容的解释。

记者查询发现,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1983年由省编委批准成立,性质为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河南省建设厅。2005年12月16日企业改制工作得到省政府的批准,企业性质为股份制企业,法人代表杨德民,注册资金1.2亿元。2016年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海绵”城市功能不是万能的

面临暴雨,“海绵”城市的设计可以发挥多大的功能作用呢?

关于郑州市海绵城市对雨量的最大承载力相关等问题,7月21日记者多次拨打了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所公布联系方式,截至发稿,尚未获得接通。

此外,记者也拨打了郑州市城乡建设局勘察设计处所公布联系方式,今日下午记者取得了联系,但接通电话工作人员表示“不便回答。”

记者采访的西安一位市政规划设计院做给排水相关人士表示,“海绵城市”一般俗称:把城市比喻成“海绵”,下雨的时候可以发挥储水、吸水、渗透等功能,为了减少城市排水管道的压力。当天气没有下雨的时候,可以把此前存储好的水可以再利用。

该人士表示,“海绵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是为了减少城市雨水管道排水的压力。当下城市排水管道的能力有限,因为现在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此前有绿地等可以让水渗下去,但是目前道路等空闲用地均被硬化了。另一方面,城市排水管道跟不上,做“海绵城市”的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管道排水。

该人士同时向记者表示,“海绵城市”设计时一般通过做人工湿地、绿色植被、花盘、树池等,可以储蓄水,但是能力其实比较有限。郑州这次暴雨是千年难遇,排水管道肯定解决不了类似郑州暴雨的特殊问题,“海绵城市”的设计不是万能的,发挥的功能也有限。

7月21日,中国城市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海绵城市”的设计主要解决的是中小雨、一定量地表水的渗透循环等,“海绵城市”也有建设适用的范围和场景。但像郑州此次罕见的暴雨显然超过了“海绵城市”对于水处理的范围,难以发挥它的这个作用。

“但并不是说‘海绵城市’的设计不重要,而是说我们在城市建设当中不能够对类似‘海绵城市’建设过度的夸大,实际上在应对特大暴雨时也应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做法,比如从预警、到人口,财产的转移等。如果一味的去夸大‘海绵城市’的作用,会给老百姓造成了心理的麻痹,这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冯奎向记者补充称。

此外,对于郑州此次暴雨带来的教训,冯奎认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系统性风险,有些风险是属于极端的风险,要予以特别的关注。过去这些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包括“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变成了这个“灵丹妙药”,无限制的夸大认为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城市安全的意识应该牢固地建立在对于城市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对于一些极端的自然灾害灾难事件,未来也是需要去关注的一个重点。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资深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