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药企“跨界”器械,转型慢半拍,核心产品遭围剿,奥赛康靠收购补收入

孙文青2021-07-19 21:47

经观大健康 孙文青/文 耗时三个月,消化道龙头药企奥赛康收购消化内镜企业唯德康医疗一事在近日终于落定。最终,奥赛康以8.34亿元拿下唯德康60%股权,通过收购头一次进入医疗器械领域。

据介绍,唯德康的市场份额在国产消化内镜市场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南微医学。奥赛康称看中唯德康拥有的两个品牌系列产品,分别主攻中高端内镜设备(如血管腔道导丝等)和基础消化介入耗材(如闭合、止血活检钳)市场,且都暂时没有进入国家集中采购的可能。

此外,虽然两家公司分处在药和器械两个领域,但因为都与消化相关,销售市场多有重合,可实现渠道资源的协同。奥赛康对外称,唯德康仍保持独立运营。

资本市场对此交易反应一般。自今年4月拟收购消息释放后,截至7月中旬,奥赛康股价未见起色。较2019年上市之初的最高股价,已跌去67.5%。

奥赛康并未过多解释为何从药跨到器械,经观大健康曾就此联系公司方面,并未得到更进一步细节。但大背景是奥赛康的主营业务——消化道药剂因被纳入全国集采,业绩受到直接影响,而创新药管线都还处在研发阶段。通过收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入问题,也加固了在消化系统领域的护城河。

奥赛康自2010年以来,就牢牢占据质子泵抑制剂领域的头把交椅,这是消化系统用药中市场规模最大的一个赛道。申万宏源证券数据显示,奥赛康2013年市场份额达40%,远超第二阿斯利康的23%。

这得益于早年它的“国产首仿”策略。国内已上市的六大质子泵抑制剂中,奥赛康包揽五种,且其中三种是它首仿。恒瑞医药、正大天晴等巨头当年都是因这个策略而崛起。

但“红利窗口”正在关闭,且速度越来越快。以注射用兰索拉唑为例,2010年它的市场占有率近83%,到了2019年,市场份额已经萎缩到20%左右,且被罗欣药业抢去行业第一。“后来者”意味着更低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低价抢市场的策略也被大量仿制药企玩熟了。恒瑞医药等公司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转而猛攻创新药。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核心产品注射用奥美拉唑上。

从2015年到2020年,奥赛康在2019年达到收入规模的峰值,从30.1亿元达到了45.18亿元,但这远远低于行业增速。比如上述的注射用兰索拉唑,市场规模增长了近3倍。

奥赛康的转型要晚不少。在2019年登陆资本市场之后,尤其是疫情影响下,奥赛康从战略层面拓展了产品线,消化系统业务仍然是主要营收来源,在此基础上,它开始进入抗肿瘤、抗耐药菌感染和慢性病治疗等领域。

不过只有针对非小细胞癌的三代EGFR抑制剂进入III期临床阶段,阿斯利康的同类药物在2019年国内市场的销售规模约为20亿元。

目前转型还没有给奥赛康带来新的增长极,它依然要在收入上面对较大的压力。除了核心产品越来越“红海”之外,集采也是一个“紧箍咒”。

在第五批国家集采中,奥赛康入围的6个产品全部中标。麻烦的是,在核心的消化道产品线上,奥赛康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压缩。以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为例,本轮10家国产药企中标,虽然并没有公布具体的份额分布,但奥赛康的降价幅度只能排在中间位置。在集采之前,它在该赛道以13.3%的市场份额,排位第三。本轮降幅最大的皆是此前份额极低的国产小药企。

从营销费用上看,奥赛康为了维持市场份额,整体上已经增长了近50%,但收入压力依然巨大。所以,此次跨界收购意义重大,奥赛康最终以唯德康账面的净资产,溢价11倍完成收购,可见其决心。

不过药和器械两个领域的相互跨界,效果参差不齐。乐普医疗曾通过并购从心血管支架进入相关仿制药剂,后来药品业务营收比重反超器械。而药企信立泰则通过收购进入心脏瓣膜及支架器械等,新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仅2%,且因为心脏支架率先纳入高值耗材国家集采,直接被乐普医疗、微创医疗等主导“洗牌”出局。

目前,国内市场规模近百亿元的消化内镜诊疗市场,被奥斯巴林、富士、波士顿医学等外资品牌占据超八成份额。国内品牌中,南微医学以13亿元左右的收入占据7%的份额,2019年,唯德康医疗仅实现收入3.74亿元。

作为一个处在转型期的传统龙头药企,“慢半拍”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辗转腾挪的空间不大,奥赛康如何在一个垂直赛道里完成转型,经观大健康将持续跟进。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