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紫宸 7月17日,由冶金工业规划主办的“2021(第十二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冶金工业规划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表示,钢铁行业在减污降碳上还面临多方面的现实挑战。
首先,未来五年,钢铁总量需求预计还处于高位。“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城镇化率提高到65%。李新创认为,尽管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消费强度将不断下降,但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将保持高位,以机械、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发展,对钢材需求构成一定支撑。综合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总量需求仍将保持较高规模,在钢铁生产总体规模难以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总量降碳空间有限。
其次,从产业结构布局上看,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呈北重南轻、东多西少的局面。中国北方钢铁企业生产力布局较多、体量较大;南方钢铁企业相对较少、体量较小。以江苏以界限,2020年粗钢产量前20家钢铁企业,南方钢厂仅有中国宝武、华菱、方大钢铁、柳钢、盛隆冶金5家企业,其余15家钢铁企业均位于江苏或江苏以北。
在现阶段,钢铁产业布局结构调整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家尚未出台关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和能耗指标随钢铁产能指标转移的政策,钢铁产能跨地区转移难度巨大。同时,一些地方出于财政税收压力而产生对钢铁产能的地方保护主义,也会限制钢铁企业的布局优化调整。
再者,从能源结构上看,目前我国高-转长流程工艺结构仍占据主导地位,煤、焦炭占能源投入近 90%,能源结构明显高碳化。2020年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
同时,受到占地面积、温度等建设因素局限,钢铁企业利用新能源比例有限,目前电力供应,火电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且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补贴下降,外部绿电配额更多倾斜第三产业。
李新创介绍,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原因,中国钢铁流程结构一直以长流程为主导,2020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占比仅10.4%,与世界平均水平30%左右、美国近70%、中国以外其他地区50%左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通过分析已完成工业化且粗钢产量曾突破1亿吨的国家(如美国、欧盟和日本)情况发现,电炉短流程均是在粗钢产量峰值区中后期兴起,且电炉钢比例提升历时较长。电炉钢比例从10%提高到20%耗用了10~15年时间,由10%提高到30%耗用了25~30年甚至更长时间,其间伴随着持续波动和调整,而20~40%是电炉钢比例上升的阻力区。
李新创表示,未来随着中国钢铁产业进一步向峰值区中后期发展,废钢资源、电力等支撑条件逐步完善,工艺流程结构调整是必然趋势,但调整周期可能会较长。此外,大多企业还处于低碳发展初级阶段,存在认识不足,低碳技术、低碳人才基础薄弱的现实问题。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