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原党委书记刘川生投案背后

李微敖2021-07-09 17:25

记者 李微敖 种昂 71岁的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1年7月8日晚8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方网站公布了这一消息。

多位受访的北师大现任干部、教授对记者表示,刘川生的落马并不令人意外,这位曾执掌北师大长达11年的女书记,官声素来不佳,为人诟病良久;其子借北师大之名,对外开展所谓“合作办学”,兴办幼儿园敛财,更是引得多次举报。

其中一位北师大的干部还提到,在今年七月一日之前,北师大展出的该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图片展中,有学校历任校领导的照片,但任党委书记11年之久的刘川生不在其列,“这表明,学校内部对刘川生案发,早已心中有数”。

熟悉刘川生的人士告诉记者,祖籍在山西的刘川生,其父母均为军人,亦是“南下干部”(解放战争时期,从北方到南方工作的党政干部)。1950年12月,刘川生出生在四川,故名“川生”。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后主体迁入长沙,为今天的“国防科技大学”)在黑龙江哈尔滨创建前后,刘川生一家又北上哈尔滨。其父曾任哈军工宣传部长等职。

1968年,18岁的刘川生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插队。1970年,清华大学试点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员;1972年,招收第二届工农兵学员,作为干部子女的刘川生,在当年被招录进校,就读于自动化系。

1975年,刘川生在清华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担任过校团委副书记的职务。1984年,她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

清华大学曾视刘川生为杰出校友,以其曾就读和工作在清华为荣。2017年该校官方网站刊登了一篇自行采编的名为《把青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访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72级校友刘川生》的文章,不过目前该文已被删除。

1985年11月,刘川生调入当时的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先后任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处长、处长;1990年11月起,任驻英国使馆教育处一秘;1994年9月起,历任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代理党委书记,党委书记兼副社长,党委书记兼社长等职。

2003年2月,刘川生出任中国驻美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并在2004年末2005年初,参与创办了北美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孔子学院。

2005年6月,刘川生回国,出任北师大党委书记一职,官至副部级。

多位受访的北师大教授对记者表示,刘川生的做派,与该校“质朴沉静”的作风冲突颇大。

“她为人强势,专权跋扈,又喜欢被属下围绕奉承,任职那些年,阿谀奉承、浮夸吹嘘的风气,在校园里日益浓厚,大学的‘官僚化’迹象也很明显。与此同时,她四处封官许愿,仅仅一个机关党委,就被她拆成三个党总支,分设三个党总支书记,也就是从原来这里只有1个正处级岗位,变成了3个正处级岗位,荒诞至极。”一位北师大的重要干部对记者介绍。

但更令人诟病的,则是刘川生放任其子借北师大名义,在各地兴办幼儿园敛财一事。

“这些幼儿园很多不被北师大官方认可,但他往往又能拉来北师大的学校领导前去站台,在办理过程中,各种纠纷不断,告状不断,麻烦丢给了北师大去处理,钱却被刘川生家给挣走了。”一位参与过上述幼儿园兴建谈判工作的商界人士,告诉记者。

其他受访的北师大干部、教授也表示,就刘川生之子办学一事,多年来向北师大、教育部和纪检部门告状的络绎不绝,“这是典型的损公肥私,严重败坏了学校的声誉,也损害了学生、学生家长和投资人的利益。”

2016年11月,66岁的刘川生卸任北师大党委书记一职,“这也是很令人不解的地方,绝大多数的副部级干部在63岁就要退休,正部级干部是65岁,刘川生是干到了66岁”。

2017年2月,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工作启动,巡视对象包括北师大等29所副部级高校。中国内地目前有31所副部级高校,在此之前,中央巡视组已对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开展过巡视。

“2017年的巡视,举报刘川生的就很多,但始终没有什么动静。本来大家以为刘川生退休了,那时抓她也容易了。”北师大的一位干部回忆说。

4年多之后的2021年5月,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工作开始。这次巡视的范围再次包括全部31所副部级高校,其中,中央第三巡视组巡视进驻了北师大。

到6月底7月初,刘川生“落马”的迹象已经渐渐显现。

“在学校校园里展出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图片展里,有历任校长、校党委书记的照片,但就是没有当了11年多的刘川生的照片,这绝对不是什么‘疏漏’。这表明,学校内部对刘川生案发早已心中有数。”北师大一位了解内情的干部,对记者称。

另一个迹象是,7月5日,纪检人员重点约谈了北师大的数位中高层领导——“他们被普遍认为是刘川生的‘铁杆’、‘嫡系’。3天之后,刘川生主动投案的消息就公布出来了……”一位接近纪检机构的人士如此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2003年从业迄今,近年来专注于涉及公共利益的,经济、法治、环境、健康类新闻题材的调查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