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群 12月29日,北京市首个央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落地丰台丽泽商务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方面向透露,上海将成为第二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此前,数字人民币已在深圳、苏州展开试点,苏州试点相比深圳试点内容在技术上增加了线上电商功能和“双离线”功能,且试点银行也从四大国有银行扩大至六大国有银行。市场预计,数字人民币在第二批试点将可能进一步扩大试点内容。
随着多城市试点,数字人民币融入百姓生活的步伐渐行渐近,这势必催生出手机硬件数字货币钱包的大量需求,一方面是现有手机升级支持硬件数字钱包,另一方面则是新推出的手机实现对数字钱包的支持。
“自从人民银行研究数字货币以来,紫光国微就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对数字货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提供基于央行专利中提到的多种硬件数字钱包形态,如手机-eSE、手机-安全SD卡、手机-SIM卡、可视蓝牙IC卡和IC卡等的数字货币支付终端解决方案。”紫光国微(SZ002049)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道杰称,芯片作为信息技术产业链的上游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由此衍生出来的大量金融应用场景,如金融科技发展衍生出来的开放银行、物联网金融、数字货币等新兴应用场景。
金融科技生态百花齐放
疫情虽然扰乱了全球经济发展节奏,但中国数字经济却得到了更快的“加速度”,各家金融机构加快科技研发与应用,但这并未能阻止中国银行业生态发生剧变。
中国银行数据显示,受益于中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同比下降8.3%,降幅较上半年收缩1.1个百分点,三季度单季净利润环比上涨14.2%,三季度净息差为 2.09%,与二季度持平。
“企业破产高潮还没到,因为企业破产的高潮和企业负债水平连在一起,所以银行最困难的阶段没到。”12月3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院长朱民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上称,今年年底和明年上半年,企业破产将会对银行产生巨大压力。
“虽然近年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快,但低效同质化竞争严重,传统‘存贷汇’业务几代转型。在支付端,金融脱媒加剧,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挤压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空间。”马道杰称,在资产端,传统信贷领域高收益资产竞争激烈,且信息流追踪通过抵押登记、现场勘验等方式,新兴信贷领域难以有效杜绝风险隐患;在商业模式方面,网点的有效性正在快速下降,客户运营成本高效益低,难以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易观千帆于11月下旬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0月,手机银行服务应用行业活跃用户规模为3.47亿户,其中,工行手机银行以7221.3万户位列银行业首位。巨量的数据看似颇有市场影响力,但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者数量大概是多少?
腾讯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超过12亿,受益于商业支付日活跃账户数及每名用户的交易额同比增长强劲,腾讯的总支付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0%,主要原因是其在线下交易的渗透率上升,以及小程序在杂货及服装等零售类别的交易增加。蚂蚁集团招股书数据显示,蚂蚁集团覆盖超过7.11亿名月活跃用户,年度活跃超过10亿。而发布仅三年(2017年12月)的云闪付用户数超过3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318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关停。
近年金融科技巨头携技术优势跨界竞争,且金融监管趋严,银行业正从高利润时代过渡到中低利润时代。面对多重不确定性,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优势在哪里?金融科技正在快速改变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有望引领银行业高质量发展,金融科技将成为竞争护城河。目前国内大中型银行对金融科技早已有布局,或与数字科技公司展开合作,或成立金融子公司以加速数字化转型。绝大多数国有大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及部分城商行已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作为独立法人的机构,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以市场化机制,依托母行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将能加快商业银行构建金融科技生态。从市场发展脉络来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希望用数字技术解决金融服务中的痛点,通过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探索,让数字金融科技渗透到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
然而,不可忽视的现实是,中国银行业的科技投入仍相对较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显示,2019年国内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投入占营收比例约为2%,平均科技人员占比约为4%。对于银行而言,更为紧迫的是,银行业务的战场已不再局限于银行之间,金融科技公司正在通过技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市场竞争根基
从当前市场进展来看,银行与数字科技机构合作大都从场景端开始。如国有大行由于现有客户数据量巨大,底层技术以内部开发为主,与金融科技机构开展部分场景、营销合作;股份制银行以内部开发与外部合作并重,与金融科技机构开展全方面场景、营销合作;地方中小银行由于存量客户较少,且主要在当地开展业务,以寻求外部支持为主,聚焦本地场景和生态;而互联网银行则持开放合作态度,全方位聚焦线上场景。
场景端合作固然可以快速提升银行获客能力、产品销售能力,但改善银行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更为重要,要让银行有自主创新能力,这背后则更多依赖数据基础设施。作为各类金融活动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系统及制度安排,金融基础设施在金融市场运行中居于枢纽地位,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
近年在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机构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已得到快速提升,但部分领域仍相对落后。3月5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强调,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逐步形成了为货币、证券、基金、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交易活动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体系,功能比较齐全、运行整体稳健。随着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效率也面临一定挑战,在法制建设、管理统筹、规划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11月23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指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5.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6.2%,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预测,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会达到60万亿,全球数字经济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
“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数字资产、数字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深层次融合。新的经济模式呼唤新的金融服务功能,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金融行业由闭源式、集中式、数字化朝着开源式、分布式、智能化方向发展。”马道杰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迭代,紫光国微凭借强大的芯片技术实力,研发出拥有众多先进技术的“超级金融芯”,全面赋能金融科技创新。
作为国内智慧芯片的领军企业,紫光国微源自清华大学,是深证100指数成分股上市企业,研发实力雄厚,拥有过千项核心专利技术,曾凭借“中国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立至今已为各行各业提供各类智慧芯片累计超过100亿颗。在金融领域,紫光国微已交付数以亿计的金融芯片,涵盖六大国有银行,并与多家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以及境外银行均有合作,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高居前列。
紫光国微2020年半年报显示,随着5G、物联网、车联网的发展,智慧芯片应用市场在原有SIM卡、银行卡等传统应用的基础上衍生出5G SIM、eSIM、数字货币钱包等应用形态,此外,物联网SE(安全模块)、车联网SE以及手机终端SE需求也明显增加。针对上述各类新应用、新需求,公司持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依靠近20年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扎实的客户基础,一方面积极推进应用在物联网、5G和手机终端领域的高性能、高可靠、大容量的安全芯片开发,保持领先的行业竞争力。
“超级金融芯全面覆盖银行卡、POS机、扫码设备和生物识别等各种金融交易场景,契合新金融时代多元化、便捷、安全的需求。”马道杰进一步指出,除此以外,针对当前金融领域的开放银行、物联网金融等新兴应用场景,超级金融芯还可以保障金融交易安全可靠、优化信贷服务体系流程,并进一步助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