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伟/文 11月17日,72岁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落发出家,法名释延一。
蔡志忠出家是两岸文化界的大事。因为蔡志忠非常有名,影响非常大。他的漫画书,据报道卖出了5000万册,是中国历史上卖书最多的人。他的漫画书在海峡两岸有巨大的影响力,读者群、粉丝群数量庞大。
其中一个很特别的受益者,是北京的三联书店。
1986年的时候,三联书店出版了蔡志忠的漫画书,结果大卖,赚了大钱。三联书店跟蔡志忠商量稿费怎么发放。蔡志忠说,不急,先放着吧。这是很大一笔钱,就放在账户上。放着放着,三联的领导就动了心思。正好三联的员工缺房子,蔡志忠有这么一大笔钱没领走,干脆,咱们先给职工买房吧。于是,三联书店就动用了蔡志忠的稿费,在北京南边的方庄地区买了房子,分给职工。
当时蔡志忠有多少稿费没有领走,三联的领导没有透露,估计是不少,买了不少房子。笔者查了一下,1986年的时候,北京方庄一带的房价是1800元一平米。现在这一地块的平均房价是6万9千元一平米。
后来有一次,三联书店的领导和蔡志忠同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接受采访。三联的领导就把这事坦白了,并且当场对蔡志忠说,老蔡啊,我实在对不起您。
蔡志忠的反应,是哈哈大笑。然后,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从这个角度看,蔡志忠是一个宽宏大度的人,是一个有大爱的人,有佛性。佛度有缘人,他落发出家,也算是修成正果。
蔡志忠出家,还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中华文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蔡志忠因为家庭的影响,从小就信仰天主教。但他最后皈依佛门。这说明对于蔡志忠而言,中华文化的影响,超过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第二,大陆作为中华文化的母体,吸引力要大于台湾地区。佛教在台湾也很兴盛,台湾也有很有影响力的寺庙,比如中台禅寺,比如佛光山,但最终,蔡志忠还是选择了大陆的少林寺。这是大陆作为中华文化母体的优势所在。
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让笔者联想到了佛教界的一个专门术语,偈子。
偈子,类似于诗歌和顺口溜,表达的是学佛的人自己的感悟。历史上最著名的偈子,是禅宗六祖惠能创作的。
无独有偶,蔡志忠也出版过一本关于惠能的漫画书,名字就是《六祖坛经》。
惠能的老师叫弘忍,是禅宗的第五代掌门人。弘忍年老的时候,觉得应该为自己选择接班人了,就把弟子们召集起来,叫他们交作业,就是偈子。谁写的偈子好,谁就有可能成为禅宗的第六代掌门人。
弘忍的大弟子叫神秀,他就作了一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个偈子一发表,师兄弟们纷纷叫好,老师弘忍也觉得不错,大大地表扬了一番。
那个时候的惠能,还不是弘忍的弟子,他是在寺庙里烧火做饭的。他还不会写字。但是他有慧根。他也创作了一个偈子,请一个会写字的人抄下来发表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偈子非常有名。
平心而论,惠能的偈子更高明,更透彻。
于是,惠能就成了禅宗的第六代掌门人。
偈子这种方式,押韵,朗朗上口,把佛教的道理说得简单透彻,因此有一些偈子广为流传,至今依然被津津乐道,不但佛门中人耳熟能详,普通民众也很喜欢。
比如,唐朝有个布袋和尚,他作的偈子是这样的: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再比如,宋朝有一个无门慧开,他作的偈子是这样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因为偈子这种形式广为传播,后来连不是佛教界的人,也过来凑热闹了。
这里面最有名的,是宋朝的苏东坡。苏东坡是大文豪,文采风流,也很幽默。他有很多佛教界的朋友,其中最知名的叫佛印。两个人经常书信往来,参禅悟道,因为太熟悉了,关系太好了,有时候,还互相调侃,搞个恶作剧。
有一次,苏东坡写了一个偈子,其中有这么两句: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并不是指自然界的风,指的是影响人的八种情绪,苦、乐、毁、誉等。苏东坡的意思是,不管什么样的情绪,哪怕像八面来风一样袭扰,都不为所动,在莲花宝座上稳坐不动。
写完这个偈子,苏东坡很满意,就送给佛印,请他鉴赏。当时苏东坡和佛印隔江而居,苏东坡住在长江之北,佛印住在长江之南。苏东坡就把这个偈子“快递”给了佛印。
佛印看了苏东坡的偈子之后,在上面批了两个字:放屁。然后就还给苏东坡了。
苏东坡一看佛印的批语,勃然大怒,马上坐船渡江,找佛印去理论。
佛印一看苏东坡来了,哈哈大笑,说了这么两句话: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你不是八风都吹不动吗,怎么着,我一句放屁,你就气呼呼过来了。参禅修炼,哪有那么容易哦,东坡先生,还欠着火候呢。
这个故事真假难辨,但是苏东坡深受佛教教义影响却是事实。他的很多诗词充满了哲理,他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也较同时代的文人更为开朗豁达,这里面有很深的宗教的因素。
时光很快,蔡志忠出家少林寺已经一个多月了。身处尘世和遁入空门,是两回事,是两个精神世界。笔者不知道这一个多月,蔡志忠对于佛教教义有没有更深的领悟。如果他有所领悟,会不会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偈子,再比如,漫画。
笔者倒是期望蔡志忠能根据自己在少林寺的见闻和学佛经历,创作一组漫画出来。以他的天才和勤奋,这样的漫画必定不同凡响。这也将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这组漫画的名字,笔者都替他想好了,就叫《少林十二时辰》。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