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凤池/文
一、未来几年是否还有大量的政府主导型建设项目上马?
按照《政府投资条例》的界定,政府投资项目是政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资本金注入方式投资的项目。很多项目虽然不是政府直接投资或资本金注入,而是通过PPP/特许经营模式、招商引资形式等运作,但实际上项目运作也是政府主导。因此,将上述项目统称为政府主导型建设项目。
从外部环境来说,世界经济形势不太好,由于中美贸易战、疫情等影响,外需不足。习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从内部环境来说,现在各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补强。所以可以预期,各地政府主导型建设项目还会大量上马,包括传统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新基建以及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等。
二、政府主导型建设项目面临的困难
各地政府经济状况不同、自身条件不同,面临的问题自然也不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而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缺少建设资金,缺少懂得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项目对社会投资人缺少吸引力。
地方政府因为缺少资金,就去申请上级奖补资金、一般债、专项债,如果申请到位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问题。至于能不能到位、什么时候到位,不能确定;即使申请到了一般还存在资金缺口。所以往往造成前期项目等资金,申请到资金以后,却因前期手续不完善或资金还存在缺口等问题,项目依然实施不了,从而造成资金闲置。
多数地方政府都缺少懂得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地方干部很多专业不对口,而且也大都忙于事务性工作,很少有时间去研究国家政策、管理建设项目。现在地方政府和企业有些类似,书记相当于董事长,市、县长相当于总经理。他们管理一个市县就像管理一个企业,统领该市县区域经济的发展,拥有对项目的决策权。日常的工作强度不亚于上市公司老总,很难有时间来专门就一个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况且一个企业即使是央企的集团公司总部,其业务范围也只是在一些特定的领域,专业性相对窄,而政府领导基本是全产业链内全覆盖,可想而知,任何人也很难有这么宽的知识面。
由于各地发展阶段不同,自身条件和面临的困难不同,国家很多政策应该因地制宜,不适合“一刀切”。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很多国人喜欢变通,喜欢钻政策的空子,打政策的擦边球,国家这么大,如果不一刀切,势必很难管理,有时候只能一刀切。
三、政府主导型建设项目如何选择投融资模式?
这从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国家对于地方政府有一系列的约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各省市也有一些约束的政策。国家每推出一项政策,都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根据内外部环境作出的一种相对合理的选择,不能简单地评判对或错。任何一项政策没有十全十美的,凡事有利必有弊。国家政策制定者、决策者是在当时内外部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做出相对的合理选择。由于情况的不断变化,政策也在不断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前些年盛行的平台公司举债、BT、政府购买服务做工程等等……已经不让做了。政府投资项目垫资承包、政府违规举债、违规担保等都是红线。目前来说,政府直接投资、专项债、PPP/特许经营模式,这些政策工具是允许的。
第二,各地地方政府自身有不同的条件,包括财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发达地区政府自己有钱,项目管理能力也相对较高,很多项目可以自己来做,无需引进社会资本。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没钱,又想做项目,那么只能靠争取上级奖补资金、一般债、专项债、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
第三,要看项目本身的属性:项目是政府份内的事,还是商业项目;项目是公益项目还是有收益来源;项目是否为强运营属性,交给社会资本来运营效率是否更高。根据项目的属性来决定是申请一般债还是专项债(用途不同),是采用招商引资还是PPP/特许经营模式(需要厘清招商引资与PPP/特许经营模式的边界)。
北方某地要建一个羽绒服生产基地,负责人这么想:北方人冬天都得穿羽绒服,而且一个人至少得两件,市场上羽绒服大都是江浙、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生产的,为什么不由本地来生产?市场份额要是能占到本地市场的1/10,就不得了了。结果一调查才发现羽绒、面料、拉锁、设计师、产业工人……整个产业链条都在南方,北方自然做不起来。该项目显然是商业项目,如果采取招商引资模式,政府给予一定优惠政策,看看能否吸引厂商来投资,商人对市场要比政府敏锐得多,就不会造成投资浪费了。
众所周知的贵州独山水司楼采用的是平台公司举债的投资模式,这么大项目为什么能够上马?当初是怎么决策的?如何从机制上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这都值得深思。假若当初采用PPP模式来运作,有财承额度的限制,水司楼或许不会轻易上马。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地方国有热力公司因为腐败问题上了焦点访谈,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可以设想,如果这种项目采用了PPP/特许经营模式或者混改的模式运作,那会不会产生类似腐败问题呢?答案应该是不会。当然,任何模式都有利有弊,如果采取上述模式,监管的重点势必会发生变化,就不是腐败、吃回扣的问题,可能会变成老百姓家里温度是否能够达标,或者是否为了节约成本、用劣质煤引起环保超标等等问题了。
四、政府主导型建设项目如何借助外脑
建设项目程序复杂,涉及到政策法律法规、前期手续、投融资、设计管理、招标采购、施工管理、造价管理等诸多方面,专业性较强。要根据政府方的项目管理能力来选择项目管理方式,有的地区政府或平台公司项目管理水平较高、管理人员充足,可以采取自管模式(也会聘请一些专业的顾问公司);有的地区项目管理力量不足,可以聘请项目管理顾问或者全过程咨询机构。实际上,善于借助外脑,组织各家咨询机构与甲方一起成立强大的管理团队、保障项目成功交付,本身也是项目管理水平的一种体现。
国家有关部委近年在推行全过程咨询,一般来说,一家咨询单位承担了项目管理、投资咨询、勘察、设计、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监理、运行维护咨询、BIM咨询等其中的两项及以上咨询任务,即可称为全过程咨询。各家咨询单位同时为业主方提供服务,其工作互相关联,不能互相割裂,其中业主方项目管理是核心。各咨询单位如同一颗颗珍珠,项目管理是项链绳,串起来才是项链。
五、政府主导型建设项目应如何选择工程发承包模式
工程发承包模式有两种:工程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随着国家有关部委近年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不同的模式就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作为投资人也好、承包商也好,都是在不同的游戏规则下,对外界不同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发承包模式、合同价款方式,承包人的反应不一样,发包人的控制重点不一样。比如家里装修,如果总价包干,施工单位可能会用价格低的设备、材料,双方需要事先明确主要设备材料的档次、品牌范围。如果包清工,主材业主自己买,工人可能浪费材料,双方则需事先明确各种设备材料用量。
工程总承包的主要优势是设计施工一体化,通过优化设计来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其合同价款方式一般应为总价合同,这就要求发包人对需求、建造标准档次的要求很明确。现在很多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发包人需求不明确,可研、设计方案等深度不够,合同价款方式往往采用单价合同,即结算时按照实际发生量审计确定。这样不但工程总承包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反而带来新的问题:设计施工一体化变成了边设计边施工;设计、施工是一家人,在开口合同的情况下,试问工程总承包单位能有节约投资的驱动力吗?很显然,这会很容易造成超概。
六、政府主导型建设项目想要取得成功,关键要控制好哪些环节?
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做好需要从各个环节上做好把控,如项目前期决策、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咨询单位选择、招标采购、工程总承包或者施工总承包环节、竣工验收、运营维护等各环节都要做好。如同拍一部电影,小说、剧本、制片人、导演、演员、后期剪辑、发行等都要做好,才能拍出一部好的电影。又如一个乐队,工程咨询、设计、投融资咨询、招标代理、社会投资人、监理、承包商、供应商……各家参建单位如同乐队各个乐器的演奏者,负责业主方项目管理的是乐队指挥,大家都要按照他的指挥棒来。对于政府主导型建设项目而言,政府方的项目管理水平尤为关键。
(作者系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区域总经理)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