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5个小时、1亿贷款”,虽然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但是华夏银行员工对在春节假期期间为北京某企业“极速”放款采购防疫用品的一幕依然记忆犹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年初来势汹汹的疫情,华夏银行总行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1月23日成立了由李民吉董事长、张健华行长为组长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领导小组,快速反应、迅速行动。
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表示,作为北京市属唯一的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最大的市属金融机构之一,华夏银行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服务实体经济,践行“北京的银行”定位,更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力争为北京培育更加宽广、更加坚实的税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切实履行好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华夏速度”助力首都疫情防控
口罩作为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核心物资,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性基础保障,年初国内市场由于疫情爆发,需求暴增,口罩供不应求,北京市政府急需从境外采购,以增加应急储备,而国外生产商对资金支付的要求极为苛刻,均要求资金先行到账,此时资金保障成为采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作为“北京的银行”,华夏银行主动请缨,承诺为北京市政府采购指定企业某集团,提供1亿元信贷支持,满足其代政府在境外采购口罩的资金需求。
1月26日上午,为提前应对节后返京高峰面临的疫情防控压力,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紧急通知华夏银行,政府拟再增加一批口罩储备,希望华夏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时值大年初二,春节期间发放大额贷款在华夏银行尚无先例,在系统参数设置、运行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和行长张健华亲自指挥,相关人员闻令而动,迅速奔向工作岗位,总分行技术和业务部门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加班加点,反复讨论方案,创造性地采用了信贷系统线上审批+核心系统手工记账的模式,从授信业务发起到贷款发放仅用5个小时,并第一时间借助中国人民银行疫情防控期间特别开通的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按照1年期LPR下调23.5个基点的最优惠贷款利率,将1亿元相关款项汇至企业账户。
这是华夏银行这些年来首笔春节放假期间发放的大额贷款,开创了发放先例;也是华夏银行这些年来重大贷款发起、发放用时最短的一笔,创造了“华夏速度”,为能够迅速从境外采购口罩等防疫用品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
2月4日晚,华夏银行北京分行接到某客户电话,要为海淀疾控中心捐赠一批防疫物资,需紧急办理一笔进口贸易付汇。不过,相关分支机构第二天并不营业,但疫情就是命令,华夏银行北京分行立即要求做好应急方案,通知相关人员第二天准时到岗做好各项准备。等第二天客户来到后,从接到单据到审核合同,到操作核心系统再到上传平台,办完此笔业务仅用了20分钟。
“1亿贷款、5个小时、20分钟”,体现了华夏银行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念和决心,展示了华夏银行在这场阻击战中的担当作为。
此外,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还主动联系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药科研等防疫领域客户,了解其生产、建设和科研资金需求,在满足监管要求前提下,按照特事特办原则,简化业务办理手续和流程,强化疫情防控保障企业的支持。按照以上原则,华夏银行快速审批某医疗有限公司流动资金贷款5000万元,用于其湖北、北京、湖南等地托管医院的医疗物资采购,仅用1天时间即完成了项目审查、贷审会审议及审批工作,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与疫情防控赛跑。
十条措施纾困科技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是助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要实现收入突破1.5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10%以上。文化产业领域聚集着大量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文化产业更是承受了冲击。
某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年初就经历了一场“大考”,公司主营业务为演出票务服务, 受疫情影响,各项演出无法按时进行,且需支付大额退票退款和人员工资等。华夏银行北京分行主动联系客户,将其2000万贷款到期日延后至2月10日,企业表示按期还款仍存在很大困难,还款后企业难以维系正常经营运转,为此,华夏银行特事特办,对该笔业务贷款期限展期三个月,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转资金不断裂,日常经营平稳运行。
为纾困文化类小微企业,华夏银行已紧急出台了10条措施。(一)主动对接与疫情防控有关和受疫情影响的科技文化类小微企业,了解客户需求,制订金融服务增强方案。(二)开辟绿色服务通道,业务办理上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三)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取消各项收费,主动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压力。(四)增加灵活授信支持,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全力满足企业资金周转需求。(五)加强线上金融服务,提供7*24小时线上金融服务。(六)加强续贷金融服务,推出专属“排忧贷”服务,通过将贷款期限延长,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无缝衔接,保障受困企业持续经营。(七)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暂不视为违约,加强对受困企业的征信保护。(八)推出“复工贷”专项产品,支持企业房租等经营性支出,为受困企业提供复工保障。(九)推出“放心贷”专项产品,缓解企业实际困难,避免企业员工流失等问题,为稳定企业员工队伍提供保障。(十)加强专属金融服务,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困难,全心全力为客户排忧解难。
2月19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打出28条政策“组合拳”,扶持文化企业渡过难关。华夏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主动作为,增量提速,与文化企业共克时艰,实现疫情后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28条《措施》要求,华夏银行明确提出,在文化客户贷款审批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努力实现2020年全年文化产业工作目标,即:文化企业贷款投放金额及贷款余额的户数较去年增长15%以上;通过对文化企业融资支持的双增长,提升华夏银行对北京市文化企业客户的服务能力,2020年全年为北京市的文化企业提供不低于150亿的融资支持,大力推进北京市文化中心的建设。
同时,华夏银行提出,在业务上做到“四个优先”:优先支持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等主题作品的融资人的贷款需求;优先投放融资人有反映抗疫事迹的舞台剧、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出版物以及网络视听等相关作品;优先支持5G、AI、4K/8K超高清、大数据、区块链等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优先支持促进网络教育、网络游戏、数字音乐、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持方式上,华夏银行非常注重创新产品、搭建平台,比如通过“龙盈·知识产权通”特色产品,成功投资“文化租赁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该产品是率先在全国推出的储架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又如,2月21日,华夏银行仅用1天的时间,与人民日报社人民文旅、人民美食发展联盟共同成立了“众志贷-中小企业复苏振兴专项资金支持计划”,现已经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向全网开放资金申请绿色通道,首期支持资金不低于100亿元,对疫情期间受影响的餐饮、文旅、文创、农产品(食品)及其供应链企业提供帮助。同时,华夏银行行参与光明日报联合推出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帮扶计划”,共同为中小微文化企业送去“及时雨”和“雪中炭”,对中国骨干文化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小文化企业进行集中对接帮扶,推动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事不避难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
除科技文化企业外,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小微商户及个体经营户也受到疫情严重冲击。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看来,疫情对小微企业冲击较大,保小微企业就是保就业和保稳定,银行需要为困难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为将这些客户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华夏银行北京分行按照总行统一部署,认真梳理这类客户的授信情况,充分利用总行出台的特别时期信贷政策,开启绿色审批通道,按“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通过灵活运用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等小微贷款产品,做好到期贷款的续贷工作。当贷款客户中有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或者因受到隔离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员时,该行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延迟还款期限的方式,缓解了客户的困难。
此外,华夏银行紧急推出房贷通(5年不还本、最长可贷30年)、年审贷(无还本续贷)、众志贷(取“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之意)等创新产品,有效解决北京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转贷难问题,帮助小微企业稳定经营。目前,华夏银在北京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3亿元。
据悉,2020年上半年,华夏银行累计为北京地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超过860亿元,直接融资超480亿元。同时,华夏银行上半年加大承销力度,共承销北京地区债券37只,金额近450亿元,同比增长262%;上半年,华夏银行为北京地区提供各类投融资服务1409亿元。
与此同时,华夏银行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为重点,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主动对接北京市重点项目与重点客户,实行项目制管理,不断加大综合融资服务力度;积极推进首都经济建设重点项目,首都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建设、通州环球主题公园等项目顺利落地;积极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群空间等项目为重点,加大对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
正如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在《在服务首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好金融排头兵》一文中所言,疫情期间银行业做好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助力实体经济复工达产的任务更为迫切。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华夏银行将严格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守“北京的银行”定位,把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突出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以更饱满的精神面貌,更坚定的发展信心,更良好的经营业绩,为稳住首都经济基本盘、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