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头条】蚂蚁IPO停摆涟漪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机制在途

郑一真 胡艳明 2020-11-07 10:30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一真 胡艳明  计划以总市值2.1万亿问鼎全球最大IPO的蚂蚁集团上市,在短短几日内迅速转折。

11月5日拟挂牌上市日之前的第三天,即11月2日,一份《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网络小贷新规”)由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出台;同在当日,证监会发布消息,四监管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实控人马云等人。次日,蚂蚁“巨兽”骤然停下上市的脚步。

新规剑指包括蚂蚁在内的头部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其中拟要求网络小贷公司未来的联合贷款出资比例达到30%,同时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蚂蚁集团备受关注的联合贷款模式的杠杆,将因此发生变化。“相当于通过资本约束,限制了蚂蚁未来的几何级数增长。”一位和蚂蚁集团谈过合作的银行人士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员顾雷表示,一般情况下,在联合贷模式下,蚂蚁小贷的出资比例大概在5%-10%,其余90%以上都是有商业银行承担资金的。蚂蚁集团在短短的几年里,通过360亿表内资产撬动1.8万亿联合贷款,成为信用扩张的最重要工具,发展速度太快。如果万亿联合贷款一旦发生还贷风险,蚂蚁集团最多承担表内360亿元的损失,但巨额损失要由国有银行和社会储户承担。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被允许的。新规有效约束小贷公司通过联合贷款过快信贷扩张,降低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

对头部互联网金融科技而言,蚂蚁、京东未来的上市估值或更向金融企业靠拢,像蚂蚁此次百倍市盈率的定价已不太可能。而提高网络小贷公司的门槛到10亿(区域性)和50亿(全国性),将直接清退一批网络小贷公司,目前我国大多数网络小贷公司注册资金都是在1000万-5000万元不等。

监管层一直都想把第三方公司纳入金融体系的监管之下。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金融科技的创新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体系效率,也促进了竞争,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风险。在数字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之下,很多风险已经转移到银行之外,已经不在传统金融安全网覆盖范围之内。监管也需要研究央行如何发挥最后贷款人角色、存款保险覆盖范围、以及系统性金融科技公司的危机管理和处理机制。

如今,监管的思路越发清晰,11月6日,监管明确对金融科技“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同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表示,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要打造包容审慎的创新监管机制。监管照进这一飞速壮大的领域,金融科技行业势必迈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原来蚂蚁是一家科技公司,规模做大了变成了一家金融公司,现在监管想让它再变回科技公司。”一位曾与蚂蚁谈过合作的银行业人士如此表示。

蚂蚁失速

转折来得太快。

11月2日,证监会发布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当天网络小贷新规出台;11月3日,上交所、港交所相继宣布蚂蚁IPO暂缓;4日早间,蚂蚁集团公告,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股款将不计利息分两批退回;5日晚间,蚂蚁公告拟于11月6日启动退回A股新股认购资金等款项。而对于A股参与配售的5只战略基金仍未有定数。

蚂蚁的定价已经完成,在这个时点上,北京投行人士王鑫(化名)原本认为,监管新规对其发行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IPO搁浅令他颇感意外。“蚂蚁要上市可能没那么快了。”他对记者说。

接到上交所要求暂缓IPO通知的当天,蚂蚁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信,其中提到,“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有一些不理解,我们不回避这些,这些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但要成为ー家102年的好公司,我们必须更高的要求自己,提升自己。16年来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今天,也不会例外。”

蚂蚁表示,会对信任蚂蚁的众多海内外投资者负责到底,充分保障他们权益不受影响。同时,有关发行上市的下一步进展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及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并及时披露相关情况。

对于蚂蚁集团后续的上市安排,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首先要拿出初步合规方案,其次要等征求意见稿落地看是否还要调整,再次需要方案获得监管认可并调整业务到合规,最后还要重新申请交易所证监会同意发行,不排除重新上会。当然,中间还可能需要更新年报和招股书。

对于暂缓蚂蚁IPO的理由,上交所公告称,原因在于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了变化。相关事项可能会使得发行人不符合上交所科创板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小贷新规可能直接限制了蚂蚁未来的想象空间,令蚂蚁集团上市和未来的业务增长蒙上阴影,矛头直指蚂蚁集团的联合贷款。

招股书显示,信贷业务是蚂蚁最大的收入来源。蚂蚁微贷业务迅速发展,占营收比重从2017年的25%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40%,营收金额从160亿增长到286亿元。蚂蚁微贷科技平台业务的收入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实现同比增长39%和87%,并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59%。

微贷平台下的两大产品——花呗、借呗,一大部分资金来源都是和银行的联合贷款。蚂蚁自营微贷利息净收入今年上半年14亿元。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蚂蚁直接提供信贷服务的表内贷款占比仅为2%。其余98%的资金均通过银行、ABS等表外资金。

据记者了解,一部分联合贷蚂蚁出资的比例在5%左右,甚至有的比例会更低。

上述银行人士表示,“资金来源的杠杆控制在4倍,融出又要求出资30%,相当于把杠杆控制在12倍左右。”

蚂蚁集团面临重新估值,此前高达百倍的市盈率,普遍高于中美的互联网公司、支付公司和传统金融企业。一名外资行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蚂蚁集团所属的金融行业监管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投资者看来,监管的风险可能不小,经常会有变化,当下最担心的是对业务有多少影响。现在也要看蚂蚁有多少钱,能做多少业务,最后怎么处理。

科技?金融!

监管亮剑,关于以蚂蚁集团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究竟是金融还是科技的争议也告一段落。

在11月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金融科技方面,银保监会一方面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同时坚持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实体经济做贡献。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银保监会将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蚂蚁的科技属性很强,它的获客方式、业务模式、风控管理、贷后管理和交叉销售都是一个科技公司的形式,只不过它的产品是一个金融产品,所以要受到金融方面的监管。它的方式是科技的,但是不管什么形式做金融,就要接受金融的监管。”上述外资行分析师表示。

虽然蚂蚁在IPO筹备过程中,蚂蚁方面希望外资行科技行业人士覆盖蚂蚁的研究,但是一部分外资行还是让科技研究员和银行业研究员一起解读。

金融科技独角兽的光环或不再。头部的金融科技公司中,陆金所在小贷新规出台之前登陆纽交所,当天股价较发行价下跌4.81%,当前市盈率18倍,总市值338亿美元;京东数科仍在上市进程中,计划募资200亿元,目标上市估值2000亿元,目前已经提交上交所的第一轮问询函回复意见。

小贷新规提高网络小贷门槛至50亿元之后,腾讯旗下的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11月4日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25亿元,但目前实缴仍为3亿元。

过往互联网小贷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模式也行将失效。蚂蚁招股书数据显示,蚂蚁净资产2149亿元。微贷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7万亿,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0.4万亿,总计2.1万亿。

目前和蚂蚁微贷合作的银行超过100家,除了银行,微贷也与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合作。蚂蚁旗下的网商银行主要做小微和三农方面的信贷。与网商银行合作的银行主要是普惠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包括一部分小贷公司。

网商银行一名高管对记者表示,网商大部分是20万以下的客群,而国有四大行对小微的定位是500万到1500万,城商行的定位在50万-500万之间不等,蚂蚁服务的是微型客群。

上述高管和记者介绍网商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的合作机制,“我们掌握一个线上的经营数据,可能只给5万、8万的贷款,但是可能开新店要20万贷款,我们不敢给这么多,会把客户推送给线下的合作经营机构,再给他10万,或者我给10万、他给10万。联合贷款的风险也是按比例来承担。蚂蚁金服网商银行优先考虑广泛的覆盖群,把商业利益放在比较后面。”

其透露,蚂蚁给网商银行的考核指标,没有具体的利润要求,但要求贷款客户过千万,第二,要控制不良率,保证收益覆盖资源成本和运营成本。

虽然传统金融机构会认为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利率普遍偏高,但是上述高管分享,小微客户最主要是小而频的。之前和杭州的一家小微企业沟通,问说利率贵不贵,这家小微企业说没怎么考虑这个事情,比如进一批货一万块钱着急,可能取个钱付了,循环几天就回来了,几天利率基本上感觉不到,一万块钱3块钱,就借5天就是15块钱,还是觉得很便宜。

据了解,网商银行平均一个客户的一单贷款时长是107天,一年平均贷款9次,所以每一次的额度并不一定是全用满,可能就需要2万,随借随还;千万级的客户平均的贷款时长可能是一年。

一位到蚂蚁集团做过调研的外资机构表示,早在七八年前,阿里就非常重视蚂蚁集团的业务,在业绩考核的时候,不是看利润达成了多少,而是看推广了多少产品,发展了多少条业务线,所以其业务扩张非常快。“但是,我们也非常关注监管方面的风险,在新规之下,未来恐怕难有这么快地扩张了。”

行业洗牌

蚂蚁集团IPO暂缓,200多家网络小贷公司也面临洗牌。小贷新规从控股股东、注册资本金、地域范围、平台资质等对网络小贷提出了较高的准入门槛要求。

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如果是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且是一次性实足货币资本。

顾雷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些新规条款是对网络小贷准入门槛的大幅抬升。目前我国大多数网络小贷公司注册资金都是在1000万-5000万元不等。因此,这一新规定使得当前市场很多网络小贷公司难以达标。

顾雷表示,小规模的网络小贷公司不断分化、清退和重新调整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将直接导致未来出现两种局面:一是那些小规模的网络小贷公司将会面临重新洗牌,清退出不少规模达不到标准的网络小贷公司,网络小贷公司数量将大幅减少。二是有些小规模网络小贷公司通过其他途径,诸如增资扩股、引进新股东等方式,努力达到《办法》新规要求,由此也将对现有网络小贷格局产生重大的变化,重塑了我国网络小贷公司的格局。

同时,网络小贷新规还规定,作为主要股东参股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不得超过2家,或控股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

顾雷表示,这也就意味着,蚂蚁集团旗下的两家小贷公司,即使银保监会批准其跨省经营,但也只能保留1家。显然,蚂蚁集团必须进行适当的经营性调整,收缩机构。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互联网小贷牌照(即“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经营许可证”)权限“实质”从各地金融局上收至银保监会等中央金融监管部门,顾雷表示,长远看,上收至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对保护投资者及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更为有利。可以想象,网络小贷的经营许可权越分越细,越审越低,全国各地金融管理局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最后审理标准也会五花八门,在地方保护主义抬头的省份区域,很难说没有越权审理或者违规审批的问题。

创新与监管

10月25日,马云在上海外滩峰会的一席讲话将矛头指向金融领域,引发热议。

据记者了解,监管层从几年前就开始研究对金融科技机构的监管。数字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风险也出现新的特点。

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举例称,比如在微观金融风险方面,过去挤兑是在线下的网点发生,过去防挤兑,就把现钞拉到柜台堆成山,让储户放心,守住柜台就守住了风险,现在不行了,守住柜台可能仅仅守住了20%,剩下的可能都在线上。又比如,基于大数据的信贷业务风险,一些国家网络借贷发展过快,导致相对贫困的借款人过度借贷和违约率上升。另外,金融科技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过度依靠硬数据,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数据化。“数字金融对金融稳定的风险要高度关注。蚂蚁用户超过10亿,足以产生系统性影响。”上述银行业人士表示。

今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并正式实施,其中对于日益壮大的银行机构互联网贷款业务情况予以规范,要求建立互联网贷款的核心风控能力。此次发布的网络小贷新规征求意见稿,也是早在准备当中。

这次,小贷新规的落地,事实上落实央行和银保监会“相同业务、相同风险都适用相同的监管规则”的要求,要求第三方科技公司实施与业务风险相适用的审慎监管要求,包括资本监管要求、流动性监管要求、市场风险的要求、贷款集中度的要求、杠杆率的要求、关联交易的要求、操作风险的要求、风险隔离的要求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对记者表示,从10月31号金融委的会议中谈及,要把金融科技也纳入到监管框架当中,之后网络小贷管理办法等一系动作来看,监管趋严的趋势已经是非常明确的。

尹振涛称,很多金融科技公司都有持牌机构。新规要求,同样的监管框架下,只能有一个牌照去开展相应的业务。尹振涛表示,金融科技集团旗下有网络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互联网银行等,到底用哪个平台开展业务这要明确。下一步,监管方面可能也将根据《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进行监管,这些趋势或态度都是比较明显的,还有一些不是特别清晰的业务,例如“相互宝”等,预计监管也会出台相应的办法进行进一步的约束。

如是金融院长管清友表示,针对蚂蚁这件事,监管当局处理的是及时的。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监管这类企业,是个新课题,也是个世界难题。蚂蚁上市大大推进了对此类企业的监管进程,也让监管层下定决心出手。从监管层来说,需要反思监管方式的改善提升和超前,避免过多事后监管。从蚂蚁角度看,需要认清自己企业的本质,深入了解金融业的特殊性和本质特征,真心拥抱监管。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果一个金融企业被定义为科技企业,那么普通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将遭遇高估值和高杠杆两重镰刀收割。监管层及时叫停,算是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另一方面,监管也非常肯定金融科技的正面影响。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金融科技的进步同样能促进金融稳定,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体系效率,也促进了竞争。金融科技企业降低市场准入壁垒和集中度,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发放贷款有助于降低信贷服务准入,一些合法的新型金融服务器提供商,能很好地和银行互补;基于大数据的借贷,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无抵押信用贷款。

一名农商银行高管在今年参加上海一个金融科技峰会活动的时候,对网商银行的分论坛印象深刻——从中国东西南北各省来的淘宝商户讲述自己从网上银行获批小额贷款做生意的故事,还有网商贷的海报也非常有烟火气,让农户和小微很有认同感,还会给他们几期免息之类,这些传统银行都做不到。银行的系统要求比较精确,都是按揭的算法,从来不会想说还能几期免息这么操作。

在诸多传统金融机构人士看来,蚂蚁的创新和服务都值得学习。蚂蚁就像一条鲶鱼,逼着这些传统银行去下功夫。现在发力双循环,加上很多金融产品都不足,场景化打造也不够深入,未来消费金融市场还是会有发展空间。不过,随着,未来银行发力数字化转型,头部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市场份额有可能会被压缩。

尹振涛认为,对于金融科技行业来说,蚂蚁和腾讯等头部企业应对监管的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强监管会净化行业,引导行业向更健康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一些初创型的企业,或者还没有做成规模的企业而言,可能会比较难,从被纳入监管这个角度来讲,它的合规成本都会很高。

对此,监管已形成思路。央行11月6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表示,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要打造包容审慎的创新监管机制。一是划定刚性底线。以现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基础性标准规则等为准绳,明确创新红线。二是设置柔性边界。平衡好安全与效率的关系,为金融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预留创新空间。在固守安全底线基础上包容合理创新,使持牌金融机构享有平等参与创新的机会。

其中还提到,将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完善风险监控体系,尽早推出创新监管工具;及时出台针对性的监管规则,解决因规则滞后带来的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等问题;加快数字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穿透性和专业性。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对记者表示,增强金融科技的运用,提高金融科技的全球竞争力仍然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趋势按照业务的性质或功能进行监管,即行为监管,而不只是机构监管。另外一方面,成为控股公司的规模后,同时也要接受央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并不需要担心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景,金融科技仍然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短期加强监管并不是为了堵死路径,而是未来以后更好的发展。预计未来各类机构的竞争会更加公平,监管套利的现象也会相应减少。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