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张/文 这阵子最热的一件事是蚂蚁上市,A+H股同步,全球最大规模IPO,被割得漏出了根的韭菜们纷纷慷慨赴宴,超过516万户认购,认购额超过19万亿,创 A股纪录。真是红了眼。
本来两地监管部门都批了,按照很多生意人的习惯,接下来就是闷声发大财的剧情了。结果,马云校长给自己加戏了。一场对兼容监管的喊话,出了圈。突然之间,全民皆谈创新与监管。一时间空气中飞舞的都是马云高了、飘了。
这还是一个崇尚君子谦谦忍辱负重的社会,时代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太冲太辣眼睛的话谁说也不好听。大部分人都谨小慎微埋头苦干,就凭你是马云就能跳出三界?
11月3日,在全民补课了蚂蚁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和藏身其后的众多明星大佬后,该来的来了。先是四部门联合约谈,然后上市被暂缓。认购的钱,还有利息,都得退。
根据上交所和蚂蚁先后的声明,这事还是按市场和法治精神办,一切都有理有据,依法依规。没有那些捕风捉影的阴谋阳谋。
在这一反转剧之外,市场和舆论的反应同样精彩。一觉醒来,几天前那些飘了狂了高了的话语全变了,满屏都在为马云哭泣,痛觉做创新难,做企业家难,做马云更难。这种语境和心理的转换,来得突然却又司空见惯,给人一种今夕何夕真假难辨之感。
爱喷,在很多地方是有传统的。这不是个贬义词,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事不能说,看起来跟自己没关的天下大事总是能议一议的。
当我们活在一种“万事皆喷”的生活方式里时,到底哪一种结果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呢?
蚂蚁的确出了道难题,既为难监管又为难大众。创新和监管,原本就是双生子,只是快慢宽严的区别。当你在享受花呗、借呗带来的消费快感时,你一点也不会怀念银行柜台的效率;当你看怕消费贷、校园贷带来的个体悲剧时,你同样会对那些看似便捷但其实风险四伏的金融创新感到害怕。消费和金融有相通之处,本质上都有贪婪作祟。当群体的欲望被卷起,风险就是空气。你本来已经够内卷了,再被大金融机构风险系统卷进去,岂不更可怕。
有人两边抽耳光:不是蚂蚁的信用系统多完美,是传统银行太烂了;不是监管在鼓励创新上做得不够好,是监管在不让你做一件事上的能力太强大。
但又总觉得两边的逻辑有点对不上,从金融的角度谈,审慎监管肯定没问题,毕竟安全是底线。但要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谈呢?偏偏创新又是马云的一直强调的基因。创新历来都让传统感到被动甚至不快,因为创新意味着年轻的可以批评年老的。实际上,监管层不是不鼓励创新,只是这一次创新发生在金融系统,更何况还加上了资本运作。市场创新与政府监管,致富效率与分配公平,还有各种诡异的社会心理,这些选择题过去40多年一直都在,未来还会更多。
很多人呼吁,监管要跟上创新的脚步,但绝大部分创新能够活下去其实是因为监管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无暇顾及,这就是“魔鬼”与瓶子的寓言。
说到魔鬼,人们很快转移了阵地。11月4日,大洋彼岸的一场竞赛吸引了诸多国人的关注。很多人感慨,对家人对工作都没有这么上心过。资本市场也神奇,当天一家叫川大智胜的上市公司,股价一路飙涨,到第二天,上来就变绿了。另一只叫登云股份的股票飘红了。
一个充满了投机与自以为是的韭菜,终究有些误入歧途。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