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涵 “现在收到的利息都能维持我的生活开支。”年近七旬的薛阿姨向经济观察报记者坦言。
与薛阿姨相比,省吃俭用把现金藏在“箱底”、在银行网点早起排长队买国债、存银行定期存款或者银行理财、交给儿女全权打理自己的钱,是更多的老年人的选择。
中国作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近90%的老年人都选择储蓄养老。按照中国中老年人理财数据,银发族绝对是银行存定期的主力军。银行机构的老年客户虽在数量上仅占30%,但他们存款金额占比却超过了70%。多年的积蓄沉淀,也让老年人的理财需求相当庞大。
记者采访的多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见,银行是他们最为信任和容易接触频率最高的窗口,风险偏好极低,看重风险管理,眼中收益高低不那么重要,控制风险、保证本金高于一切。
在银发族理财世界,除了银行定期,他们中有少数人已投资债券、基金、股票多年,甚至连小众的B股、美元理财都有涉猎;他们中也有一些人,在P2P和第三方理财以及金融机构飞单上“踩雷”而遭受损失。
一场疫情带来的突变,让老年人们更多地接触了银行APP、支付宝理财、微信理财等等,尝试上支付宝买基金、蹲点老年人理财直播专场……
理财达人
上海的薛阿姨显然不是“银发族”理财的大多数范本。
她没有金融从业经历,却是一位精明的投资人士,50%的存款、50%的理财分配,从没买过P2P、第三方财富……这些都是记者从薛阿姨身上提炼出的标签,所有渠道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她告诉记者,唯一的遗憾就是没多买一套在松江的房子。
薛阿姨目前还在工作。她告诉记者,自50岁后,她的理财之路径愈发清晰,银行理财、定投基金、股票、美元理财都是她的资产配置手段。
“我从来没买过国债,七八十年代只有存款,那时银行还有贴息,收益率有10%。”薛阿姨在50岁之前就积累了低风险的投资经验,一半的资金用来储蓄存定期,一半的资金用作购买理财产品和保险投入。
“十几年前手上有1.6万美金的外汇,恰逢国家在推B股,开头并不好的一只股在之后连续七个涨停,之后套现十多万美金‘跑’了出来。”她对记者讲,现在B股里还有这只票,就放在那不管。
入袋的美金被薛阿姨拿来做国外旅游资金储备和做美元现钞理财。比如美元理财,薛阿姨在多家银行比较后再做选择,她的方式是每笔投9500美金,等到期后本息不过万,取出来更为便捷且不需要申报,极大节省时间,并达到复投的收益比。
薛阿姨还津津乐道谈及一笔投资:投的一只基金收益从7万本金,翻番到14万元用时5年(2008-2013年),之后就出来了,又拿这笔钱去投了股票型医药基金,现在收益率有150%,“不占用存款,用利息转利息拉长时间这笔收益就是额外的。”
薛阿姨并不是国有大行的拥趸,“国有行比较下来收益率没股份行高,我家门口有兴业、民生、招行、光大,上海银行,路过就去看看理财收益,每个月四次频率我就了解收益率变动,再结合银行APP买理财更方便了。”
如今银行定期的年化利率逐渐走低,“稳健”、“简单”的投资也是薛阿姨的目标选择。她在基金公司的APP上定投货币基金。为何不考虑银行渠道?薛阿姨抱怨说,“银行手续费高,没基金公司APP直接扣款低。”
薛阿姨对于每家银行的特色产品如数家珍,讲求周期、寻求安全垫、比较收益率、玩转银行APP,在稳健和熟悉的基础上做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
踩雷P2P悬而未决
中老年人购买“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他们选择国债、银行存款、大额存单、低风险银行理财,是大众心中固有的认知。但记者采访接触到参与P2P、第三方理财爆雷维权的人群中,中老年人占比愈来愈多。有的老人即使在大半辈子投资成绩卓越,但仍踩中了互联网金融的雷。一些集资诈骗、退保理财等公司,热衷于盯上中老年人,大关爱牌,用高收益或者减少亏损来引导老年人“入局”。
“一生积蓄付之东流,后面日子怎么过啊!”记者曾在报道阜兴系爆雷时接触过多位年过半百的中年人维权。在近期回访中,李莉(57岁)之前投资100万元失利,目前资产追回进展悬而未决。
2013年开始,P2P网贷野蛮生长,把民间金融的脆弱、高收益的诱惑、资产荒的现状摊在台面上。
“之前投的第一家P2P产品的年化率9.8%,比银行存款高、比国债高,就够了。”李莉告诉记者,尝过了一次高收益甜头后,风险提醒再也“刹不住车”。再到起购点为100万元私募基金产品,最重产品爆雷,这笔投资折戟。
在众多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大量的受害人是老年人,其中有不少人把毕生钱财投入到借贷公司里,最后血本无归。
李莉告诉记者:“一方面委托子女在维权,一方面生活还得重新开始。目前的6000多的退休工资能覆盖生活开支,还有剩的放固定存款、买买银行理财就挺安心。不再想高收益的产品,你要人家利息,人家要你本金。”
所幸李莉心态已经调整过来,她坦言想要做的事情还挺多的,现在就得好好进行理财,能够保证她之后规划以及生活质量的实现,不希望能成为子女的负担。
上述的薛阿姨因了解银行收益率变动,动辄10%以上年化的P2P从没让她心动过。“我们家楼下开了5、6家P2P网点不止,让我投钱,我从来都是拒绝的。我只认专业的国家机构。”
对于未来养老,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部分中老年人会在基础社保之外,购买分红性质的保险产品,来获取更高的收益。
享受数字时代红利
记者采访中发现,部分有理财观念的中老年人,智能设备用得熟练,手机里面常常会安装金融类APP,或者常用微信支付宝等里面的理财类工具。互联网逐渐成为他们获取理财类资讯和建议的便捷渠道。
汇丰最新的一项关注个人与长辈间财务关系的调查显示,在受访的内地大众富裕人群里,约一半人(49%)的父母经常使用手机银行。疫情期间,由于线下服务的停滞,更多的中老年人开始适应线上理财,据平安银行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客户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人数同比提升26%。
这一事实也在腾讯应用宝发布的《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中得到印证,中老年手机里下载APP数量最多的是金融股票证券类APP,占比42%。
《2020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过去半年,为老年人定制的支付宝“关怀版”访问量同比增长6.6倍;过去3年,支付宝老年用户数量翻了4.5倍,三线以下地区增幅更高,达5.5倍。在支付宝的各项服务中,老年人使用最多的服务是理财、社交、支付,访问量增长最快的则是医疗健康、黄金理财、电子社保卡。
工行、农行在内的30家金融机构把自家产品搬到了支付宝上。2月19日,支付宝在快手平台开授首场《中老年理财防骗知识直播课》,老年人开始尝试蹲守直播。
“如何防骗”、“理财收益”成为中老年理财道路上排在前列的需求。中老年用户的涌入或将银行线上业务带来新的流量红利。
“理财还是要保持心态,重视分配、闲钱理财放长远点挺好。”薛阿姨说。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